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探微
陈鼓应:战国黄老思想的端倪 
作者:[陈鼓应] 来源:[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5月23日] 2009-03-30

1991年我在北京大学哲学研究所讲稷下道家,这是我头一回开这课,在国内的大学里也可能是首次设这课程。翌年我又在北大讲马王堆出土的帛书《黄帝四经》,之后我将黄老帛书有关论文和译注整理出版(《黄帝四经今注今译》,1995年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原本计划将稷下道家代表作整理成书,但由于我的研究课题转到易学上,这项计划遂搁置多年。我在北大讲授稷下道家时,以《管子》四篇(《〈内业》、《心术上》、《心术下》、《白心》)为教材,并辅以《形势》、《宙合》、《枢言》、《水地》等篇。1997年,我自北大回母校台大哲学系任教,近年又曾在台大开过两次黄老道家的课程。如今将两校课程的讲义和课余陆续所发表的论文,汇编成册。

我将《管子》四篇集结成书,仿朱熹之编辑四书。朱熹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抽出,跟《论语》、《孟子》合凑成册,究其实,儒家四书之间,彼此在思想内容上的整体性与连贯性,并不如《管子》四篇那样一致。无论如何,有了朱子的前例可循,更加深了我将《内业》、《心术》上下及《白心》四篇编撰成书的决心。

先秦道家派别繁多,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春秋末年的老学和战国中后期的庄学及黄老学。我对道家的研究,长期偏重老庄,因着多种原因才扩及到黄老学。早先我在注译《庄子》全书时,就遇到外杂篇中渗透着黄老的观念,但当时我未及留意。稍后认识到稷下道家在百家争鸣中居于主导地位,这段学术史引起我很大的兴趣。而促使我用心在黄老道家的研究,是由于马王堆汉墓一批黄老帛书的问世。我们将帛书《黄帝四经》和保存在《管子》书中的黄老作品两者思想上的内在关系联系起来做观察,便可了解战国黄老思想的端倪,再结合现有的《尹文子》、《慎子》、《鹃冠子》等书,便可把握先秦黄老学的趋势。

事实上,我们只要从《管子》四篇,便可明白司马谈《论六家要指》所说的道家,原来就是黄老道家;从《管子》四篇,便可明白作为先秦时代总结的《吕氏春秋》巨著中何以黄老成为其主体思想;从《管子》四篇,也可明白孟子心气一类哲学议题的由来,以及《荀子》、《大学》、《中庸》部分思想的渊源。四篇的心学、气论,实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其君道思想,如君上无为臣下有为以及君臣分职而治的观念,成为汉魏政治哲学的主流思想。四篇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可惜学界长期忽视稷下道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

稷下学宫的出现而成为百家争鸣的具体场所,它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为首见的学界盛事,而稷下道家所形成的黄老之学,则成为战国诸子显学中的显学。黄老之学兴盛于齐国稷下,由稷下道家环渊、彭蒙、田骈、接子、季真、宋开、尹文、慎到等发扬的黄老思想,迅即扩散到全国各地,在楚地有《鹃冠子》的黄老学,在三晋则影响法家为众所周知,在秦国黄老思潮竟成为《吕氏春秋》学派的主体思想。

黄老学在学术史上影响之广远,我们不能不加以研究。而我个人还有一个特别的缘由投入黄老学的研究,那就是我发现它对《易传》的影响。殷周之际的《易经》本是占筮之书,《周易》的哲学化始于战国《易传》的引道入易,这方面,我已经写了两本小书,有兴趣的读者请参考拙著《易传与道家思想》和《道家易学建构》。

黄老学的研究,在当代学界蓬勃起来,首先我们要感谢山东淄博市《管子学刊》的发行,它对齐学研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挚友胡家聪、牟钟鉴、熊铁基、吴光、余明光、陈丽桂、白奚等,在先秦黄老学的领域内,都有杰出的专著发表。近年来,我注意到欧美对黄老学的关注与研究,本国年轻学子撰写博士论文的也逐渐多起来,这是研究古代道家的一个可喜的现象。


相关文章:
·翟玉忠:从《太一生水》看黄老之学的特点
·翟玉忠:黄老之术非“无为”之道,而是讲法之道
·失传千载的道家(黄老)经典《周驯》
·翟玉忠:透过黄老学看持枢之术
·陈鼓应:放眼世界,开拓“新子学”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