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关于磕头事件的观点:“当我们不把磕头当作一件可笑的事情时,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中国”。
“一座山庄,半部清史”。山庄指避暑山庄,它从1703年开始建造,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清帝曾在此多次接见少数民族首领和外国使节,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清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清王朝兴衰的一个缩影。
乾隆五十八年,这一年,英国第一个派到中国的使团由马嘎尔尼率领浩浩荡荡的来了,乾隆决定在避暑山庄接见马嘎尔尼,就安排在万树园。《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记载,1793年,已经战胜荷兰取得世界霸权地位的英国,派其驻俄公使马嘎尔尼为特使,在承德面见乾隆。马嘎尔尼在其《纪事》中写道:
“中国自满洲鞑靼占领以来,至少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进步,或者更确切的说反而倒退了。”“满洲人打仗爱用弓箭,当我告诉他们,欧洲人已放弃弓箭而只用来复枪打仗时,他们愕然不解,认为在奔驰的马上射箭,比站在地上放枪豪迈。”
马嘎尔尼如此揶揄事出有因。他在这次对中国的访问中所遇到的困难超乎他的想象。双方都站在以各自为中心的世界的重心。一方是千年以来的自认为的世界中心的清朝;另一方则是世界的新贵,籍着地理上的巨大发现与同时带来的视野与观念,理性与科技的巨大突破,将在世界上继续称雄一个多世纪的新兴海洋帝国。双方都试图将自己的观念准则强加于人。
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王思治先教授在百家讲坛栏目中详细讲述了这段外交风云。
当时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于对外贸易限制在广州一个地方,一口通商,而且实行行商制度,外国商人到了中国来做买卖的时候,来贸易的时候都必须住在行商里头,不能和中国商人直接交易,必须通过行商。这对于急于要打开中国门户的英国人来说远远不够,因此英王派下一个最高的政府团,到中国来,跟中国的最高当局,跟皇帝直接谈判,希望中国能够把天津、舟山、宁波等这些地方都开放成通商口岸,而且提出一些有关通商的这样一些条件,以及要求。
当时西欧人对中国人了解很少,认为是一个神秘的东方大国,在亚洲也很强大。因此这个特使他要经过很严格地挑选,马嘎尔尼是驻俄国的公使,被认为和外国宫廷打交道多年,有丰富的经验。马嘎尔尼带了大批的当时的礼物,当时科技比较先进的一些礼物,有天体运行仪,有地球运行仪等欧洲当时近代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礼物。
其中特别带了一艘军舰,这一艘军舰是英国当时最先进的军舰之一,把这个礼物送给乾隆的时候,特别附了一个说明书,介绍狮子号。说明书上怎么写的英国呢?说是英国欧洲头等强大的海上国家,海军特别强大,被称为海上之王,英国是海上之王,现在特使所乘的这个座船狮子号,它的模型奉献给中国的皇帝,这个上边有英国最先进的火器、火炮,它的每一个细微部分,乾隆都可以从这个军舰上看见英国这个战斗力,就是对中国有一点吹嘘它的军事力量,想在军事上给中国一个威胁。
乾隆知道英王派出这样一个使团就非常重视,当时负责谈判的是和珅,和珅坚持要行三跪九叩大礼,和珅一定要按照中国的礼节,英国人坚决反对,英国人说如果行三跪九叩大礼,就表示英国成了中国的臣子了,臣服于中国了,英国不可能臣服于中国,所以绝对不能行三跪九叩大礼,中国不也让步,双方僵持不下。
最后的协商结果是马嘎尔尼在觐见的时候行的是单膝下跪礼,免去三跪九叩。8月10日乾隆在万树园接见马嘎尔尼。
这次访华并没有给马嘎尔尼带来满意的结果。英国对代表理性主义工业文明成果的高度自信,但在乾隆朝中高级官员以及皇帝眼中的只有不屑。清政府内阁对马嘎尔尼的所有请求概不答应,并在结束祝寿典礼后一再催促使团起程归国。最后马嘎尔尼使团除了带着一堆乾隆帝赐予的无用赏赐经广州入海外,一无所获。西方人心中关于中国形象最后一点崇高崩塌了。
史学界一些观点认为这样的结局造成了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在鸦片战争后被迫五口通商,以及一系列条约,而这些都是半个世纪前英国特使马嘎尔尼来华提出的要求。
朱学勤在《从马嘎尔尼访华到中国加入WTO》一文中对此事有精辟论述。他认为天朝体系和英国人开始搞的条约体系,是当时东西方两个“世界体系”。满清上下自满于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马嘎尔尼退让,但只能以单腿下跪为限。“也不知道是少跪了哪一条腿,总之是铩羽而归,而中国则与当时正处于雏形的‘WTO’失之交臂。
乾隆“圣恩眷隆”,只看重使团中最小的一个成员十一岁的斯通,曾把这个虬发碧眼的西崽唤上龙膝抚弄,惊异不已。四十八年后,斯通参加英国议会有关是否与中国开战的投票,毫不犹豫投下了赞成票。他的理由是:中国听不懂自由贸易的语言,只听得懂炮舰的语言。从此有了令中国屈辱不已的鸦片战争。
罗素关于磕头事件的观点:“当我们不把磕头当作一件可笑的事情时,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