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60-70年代两次秘选宇航员的逸闻:和苏美一样,选拔无情而残酷,淘汰率极高。但中国的宇航员选拔却富有自己的特色,人们即使在最具有科学精神的活动中,也总是要涂抹上另一层浓重的政治色彩。
第一次遴选
1961年4月12日清晨,在火箭巨大的轰鸣声中,加加林向人们道别说:“我去了!”然后,他一步登天,在离地球330公里的太空作高速飞行。 全世界为此震动不已…… 那时候的中国正处在超英赶美的热潮之中,对于载人航天自然也有一定的想法和计划。1961年,曾经秘密挑选过宇航员,有20来个人,集中在十一航校。当时没明讲,众人还以为真是像领导说的那样,搞歼七新机种的改装,但领导又批评他们,说他们不开窍,弄得大家摸不着头脑。搞了几个月,最后却让大家还回原来的单位,并交代说,要召之即来,随叫随到。有人问究竟是干什么,回答说是往上干呗,也可能要突破航空事业。那时还不敢说航天,保密,但往上是什么,飞行员们都不是傻子,心里多少都有些数,只是得不到肯定罢了。上头又交代说,回去以后,单位若是问起返回的理由,就说是改装新引进的歼七飞机,体检没过关。
第二次遴选
1970年11月9日至26日,七机部在北京召开了曙光一号载人飞船方案论证会,审查了有关总体设计方案。11月27日,国防科委向中央军委呈送《关于研制载人飞船的请示报告(草稿)》。提出曙光一号载人飞船由2名航天员驾驶,最长飞行时间为8天,争取1973年先发射无人飞船,成功后于1974年再发射一艘载人飞船。 与此同时,根据“714”批示,空军和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承担了首批宇航员的选拔任务,成立了体检组,核心成员有十多人。选拔队伍于1970年10月出发,乘坐空军专门派出的一架专机奔赴各地。 美国选拔宇航员时,采取的是自己报名的方法,但在中国,由于事事保密,就只能是先从档案中遴选。几个月下来,通过政审、飞行技术审查和最初的体检,从大约1840多名飞行员中初选出215名,然后又进行一轮筛选,选出了88名合格者。 复选在北京进行。88名飞行员被集中到北京空军医院一个严密封闭的小楼里,不准和外界接触,禁止与家人打电话通信。在戒备森严的保密状态下,参选的飞行员只知道是体检,其他情况一概不知,也不允许打听。
严格的选拔
对这些优秀飞行员的选拔是非常严格的。,那时作为所里选拔人员的周殿敏回忆说:实验中,我们要求他们一定如实地讲自己的感觉情况,你或者是胀,或者是疼,或者是没有感觉,要表述出来。但是他们在部队有一种习惯,回答问题非常简练,是,或者不是,那语言不是我们实验当中用的语言。我要求语言准确,不应该模棱两可的,如果你说胀,你感觉胀得怎么样,如果你说疼,是重疼,能不能忍受?是中等疼,还是轻度的疼? 和苏美一样,选拔无情而残酷,淘汰率极高。但中国的宇航员选拔却富有自己的特色,人们即使在最具有科学精神的活动中,也总是要涂抹上另一层浓重的政治色彩。在做选拔科目前,受试人员先要掏出红宝书,与选拔人员一起念一遍毛主席语录,然后才能进行检查。即使在检查过程中,毛主席语录也要贴在眼睛能看见的地方,响在能听得见的耳旁。 周殿敏说,一般刚进来的时候,我们把他们接进来了以后,念语录,这个时候呢,一般我们念“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针对性够强的就是“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我最欣赏这个了,我念这个是比较多的,而且也反复强调“认真”二字。 各种试验,不管是所里也好,室里也好,都反复给我们讲过,一定不能出任何差错,一定很好地完成任务。我们脑袋的弦都绷的很紧,我们怕他忘,怕他做得不对,那就反复强调,主要是怕他做得不对,怕他没有吞咽好,耳气压功能,耳朵的压力和外头的压力平衡不了就疼了,所以,这时候我们就反复地强调。“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我们就是要求他认真。“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就是说你不要考虑自己的事情,就是要考虑飞船上天,而且要客观实在地把你的感觉说出来。
( 参考资料:《中国飞天大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