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经世济民
林光彬:社会等级理论的分类 
作者:[林光彬] 来源:[] 2023-09-20

1.个人等级理论

个人等级理论分为自然的等级秩序理论与人为的社会等级制度理论。自有国家以来,等级无处不在,人类社会就是在个人禀赋不同、资源占有禀赋不同、权利拥有不同的条件下,所形成的一种自然等级秩序格局。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个人禀赋的不同、在社会中的地位与权力不同、信息的不对称以及社会分工的客观存在,共同决定了物质及社会等级秩序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人与人之间由于出生背景、地理、知识、信息等不同所形成社会能力不同,导致人与人之间的自然等级秩序。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权力与权利不同所形成的等级秩序,是一种人为的等级秩序。

个人等级理论受到卢梭、卡尔·马克思、马克斯·韦伯的高度重视,他们对此进行了深刻剖析。

2.企业等级理论

企业等级理论分为企业内部等级理论和企业外部之间的等级秩序理论。

作为组织的企业,其内部运行也必然按照科层的等级秩序来进行。马克斯·韦伯首先提出:对官僚组织(政府、企业)的分析,其中每一个部门都隶属于它的上一级,每个行政人员的角色由它的部门而定。艾尔弗雷德·钱德勒在对美国大公司的行政职能的研究中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讨,并指出,一个组织的科层制的运行是由它的战略目标决定的。企业等级链或管理的等级制度是由传递的需要和统一指挥的原则决定的一种路径,但它并不总是最快捷的。

企业之间的外部关系,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在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上,都事实上存在不同的等级。一部分企业可以利用垄断地位,通过实行垄断低价和垄断高价,剥削其他企业。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已经有所论及,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对这个进行了详细的论证。

西方关于企业等级理论的探讨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是以美国经济学家梅耶为代表,将等级制度视为一种生产组织形式,这种形式可以提高社会生产力,因为生产要素的结合,有较高天赋的人将知识转移到其他人那里。该理论揭示了这样两个原理:(1)在一个均衡体系中不同规模的公司可以共存;(2)最有本领的人如果不与其他较没有本领的人共事,他就不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因此,现代分配制度是趋于根据权利和平等而不是根据劳动者的实际能力。另一种理论,其前提假设是,为了保证经营的正常进行,监督是必要的。一个人之所以到公司就业,是因为公司的工资水平比他干个体要高。但同时也说明公司的劳动效率要比个体高。但为了使工人的效率提高,就必须有较好的设备等,同时要保证工人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否则公司就要受损,而这样做,就必须有监督人员。监督人员作为一个阶层的出现说明,监督带来的收益大于监督成本。经济学中的企业等级制度说明了该制度的合理性。 

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在其“二元体系论”中认为,像美国这样的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是由一千多家大公司所构成的计划体系与数以万计的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所构成的市场体系两部分组成;并且两大体系的权力是不平等的,因而导致收入上的不平等。市场体系不得不按照计划体系所规定的价格来采购投入品,而在向计划体系出售自己的产品时也只能被动接受由该体系操纵的价格;市场体系受到计划体系的掠夺。也就是说,在收入分配上,大企业或大公司处于强势地位,对小企业存在掠夺行为。据此,加尔布雷斯认为,应该减弱计划体系的权力,扩大市场体系的权力;应该对计划体系实行价格管制,限制大公司通过哄抬物价的方式来损害小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他指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应该把权力均等化和收入均等化作为目标。权力均等化就是限制大公司的权力,提高小企业的地位,而权力均等化又被认为是收入均等化的前提。 

加尔布雷思关于大公司凭借垄断地位,操纵价格、游说政府、控制消费者和小公司的分析,充分显示了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组织的等级地位差异。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所谓“价格”,其实不过是被垄断组织或大公司背后控制的价格而已。

在我国,企业也存在明显的等级秩序格局。几千家大公司主导市场上的主要价格,其他几千万家小公司只是价格的接受者,处于从属地位。而且,企业在不同等级的市场上运转,政治经济等国民待遇都不大相同。比如有国家级经济特区、开放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自贸区、省市级开发区、县级开发区等。这个作为一种增量改革突破的策略,在客观上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企业之间的不平等竞争和歧视,需要加快调整,建立统一平等的竞争环境。

3.市场等级理论

市场等级理论主要国家及其企业在经济关系中的等级地位理论。已有的研究包括国际经济等级秩序理论、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理论”、国际市场上水平分工理论与垂直分工理论、主导国与从属国理论等。当前,国家和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等级评定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本书略作介绍。

市场等级评定理论。首先是国家市场自由化评定理论。这是美欧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与游戏规则。对想加入他们自由贸易体系的国家进行市场自由化评估。这个评价不仅仅是市场自由化的评估,更主要的是利益关系与政治体制的评估,“非我族类”难以加入。2001年,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标志着我国已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但美国、欧盟等国一直没有给我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仍然维持对我国实行冷战期间的技术禁止出口政策。按照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中国将在2016年底在全球范围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但2016年5月12日,欧洲议会通过一项决议,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并且声称要在将来“强化反倾销措施的有效性”。该决议得到546名欧洲议员赞成,只有28票反对,77票弃权。这是欧盟为了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的一个前奏。20是90年代,俄罗斯已经按照美欧的规则进行了市场化的彻底改革,但仍没有获得自由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由此可见,所谓的自由市场也不过是国际政治的延伸而已,发达国家对国际经济规则都是有选择的遵守和执行而已;国际经济领域的所谓“普世价值”都是以国家利益为核心。

其次是企业信用和政府信用评级理论。现代国家有各种各样的信用评级机构,每年对企业按照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技术和研发的能力、盈利能力、风险控制与管理能力、承诺兑现能力、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责任等,进行信用评级,评级结果会影响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融资能力等。对政府的财政收支能力和资产状况进行评估,评级结果能影响政府发债筹资的能力。目前,美国的穆迪、惠誉、标准普尔三大评级机构约占全球评级市场90%—95%的市场份额,处于寡头垄断的地位。这些评级机构在国际和国内政府信用评级、企业信用评级上拥有话语权,对资本市场有很大影响。三大机构所公布的评级是海外投资机构在固定收益投资上的重要参考依据,对债券发行的成本有很大的影响。对企业的评级会影响到企业在资本市场的交易和走势,甚至会造成资本市场的动荡。我国近年来也大力发展评级机构,比如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等一大批信用评级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正在建立的纳税信誉等级制度与国外的企业信誉评级有类似之处,信誉好的企业在生产经营有困难时,会得到政府等各方面的帮助。

4.社会组织等级理论

社会组织等级理论目前系统的理论成果不多。可以从政府——企业——个人三个层次分析不同组织与个人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它们之间的等级化关系对经济生产、分配、消费形成制度化影响,尤其是对社会财富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影响。国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王亚南教授在《中国官僚制度研究》中对此有一定研究。

(林光彬,中央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节选自作者《财局与政局:中国的政治经济关系》,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相关文章:
·余云辉:传统经济学理论的缺陷与发展“有道经济学”的思考
·李欢:天子之位与政治中央集权的确立 ——试论作为政治理论家的韩非子
·陆寿筠:让社会科学理论回归东方哲学之道——结语
·陆寿筠:让社会科学理论回归东方哲学之道(一)——东西哲学之分野
·林光彬:社会等级理论的分类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