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探微
李学勤:草原文化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吗? 
作者:[李学勤] 来源:[网友推荐] 2019-03-12


  编者按:过去主流观点认为,青铜文化沿着欧亚草原通道传入中国,是单向的。而李学勤先生的此篇文章告诉我们,青铜文化在欧亚草原也存在双向互动问题。


      近年来在中国学术界有一个新观念: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多地区的国家。这在几十年前还不是那么被重视,而现在已经被进一步认识到,因此区域文化的研究和发展在这些年是逐渐进步的。区域文化也有不同层次,有的范围很广,有的范围就比较窄。区域文化研究的萌芽相当晚,据我个人了解,上世纪30年代学术界成立了一个吴越文化研究会,吴越文化是中国最早提出的一个区域文化,40年代兴起的是巴蜀文化,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开始研究的是楚文化。

  赵文化研究虽然属于比较后起的,却是备受关注的一种区域文化

  1987年,我们就曾经在邯郸召开过“全国第一届赵文化研讨会”。会后这些年,学者们对赵文化的研讨是相当突出的,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赵文化是近年来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地区国家”的思想指导下,进行中国古代区域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赵文化从古至今,一直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有着独立的文化特点和文化精神。

  自从第一届赵文化研讨会以来,我拜读了很多学者的文章,发现里面都提到一个观点:赵文化有两重特性,既是一种华夏文化,又是一种戎狄文化,是华夏文化和戎狄文化互相交融的一个结果。我在沈长云教授编写的《赵国史稿》中写了一篇序,也曾提到这个问题。赵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赵国的成立,以及作为赵国首都的邯郸在当时的繁荣和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也就是这个文化的结晶。

  那么,赵文化精神是什么?因为赵文化是华夏文化和戎狄文化相结合的结果,所以赵文化的特点能不能这样表述:其一,赵文化是一种开放的文化。赵文化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区域接触的结果,它本身是开放的。其二,赵文化是一种进取的文化。赵文化本身是不同文化相结合的结果,相互之间多有所吸取,多有所借鉴,它是一个进取的文化。其三,赵文化也是一种包容、融合的文化。华夏文化是一种农耕文化,是以农业为基础的,而戎狄文化是一种草原的游牧型文化,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互相冲突的结果,就形成这样一种独特的、有两重性格的赵文化,所以它是一种能够互相包容的、能够融汇的文化。

  古代整个欧亚大陆之间的交流,草原文化是主要的桥梁

  这种开放的、进取的、包容的、融合的文化精神,是不是可以作为我们研究和学习赵文化精神的一个观点?怎么样来看待这个问题?对此,我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赵氏作为一个宗族在古代的兴起,本身就和北方的草原文化有关。所谓草原文化,可能有些不太了解的朋友会认为,它就是在一些北方草原地带上留下的文化。其实不完全是这样,草原文化现在已经成为国际新兴学科——欧亚学的一个中心内容。欧亚学是专门研究欧亚大陆的历史和文化的,该学科对于草原文化有它特殊的界说和定义。草原在英文里叫“steppe”,“steppe culture”就是草原文化。草原文化是在广大的沙漠或者森林边缘上的草原地区产生的,这符合欧亚大陆的特点。因为欧亚大陆从中国一直延伸到接近欧洲的地方,其间有很多的沙漠地带,沙漠地带边缘地区都有草原,这些草原就沿着沙漠的边上横贯着。欧亚大陆是连续的,其中的草原地区形成了一种特殊类型的文化,就是现在欧亚学里面所说的草原文化,常被称为斯基泰文化。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在考古学、美术史上的斯基泰文化,有人翻译成西徐亚,它从欧洲一直延续到亚洲。

  现在,这方面的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古代的时候,整个欧亚大陆之间的交流,草原文化是主要的桥梁。这个想法很有道理。中国文化以中原为中心开始传播,影响到周边,如日本、越南、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西方文化是从近东开始传播到整个欧洲和北非的。中间怎么样呢?虽然古代交通非常不方便,但还是有联系的。过去,我们认为中西之间的交通主要是通过中亚地区,但是在公元前,特别是在公元前8世纪以前,这条通道的证据非常少。海上也是一样,早期的时候非常少,后来才可能形成交通。现在看来,真正在中间起重要作用的就是草原文化,是通过北方的草原连接起来的。

     现在,从一些学者的研究里面可以看出一个新苗头:草原文化的很多重要文化因素应该起源于中国。这是我们过去所不了解的。过去,很多人认为,草原文化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现在看起来,至少在青铜时代,它的很多文化因素应该是从我们这里开始的,其具体位置就在今内蒙古西南部、山西和陕西北部、一直到甘肃北部这一块。

  这种新的看法,值得我们大家共同探讨。在晋陕交界,商朝的时候已经有相当高明的青铜文化,它虽然受了商文化的影响,可不是商文化,它本身带有很多特点,特别是北方草原民族的特点。我们再看有较多记载的西周时期,戎狄文化在这个地区兴起,并逐步与中原文化融合,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就是周朝诸侯国之一的晋国。晋国开始建立,它就是“疆以戎索”,所以它不但是用华夏文化,也是以戎狄的一些文化因素来建立的。

  赵氏的兴起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件,事关中国通过草原文化这个欧亚通道与西方的联系

  秦赵同祖,这是在《史记》的《秦本纪》和《赵世家》里面都有明确记载的。从五帝时代一直到夏代、商代、西周,不管是秦还是赵,他们始祖的世系是很清楚的。这里面有记载的活动地点基本上就是两个地区:一个是在山西的中部,另一个是陕甘之间,这正好是中原文化和草原文化的交界地。所以,赵氏的兴起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件,而是事关中国通过草原文化这个欧亚通道与西方的联系。

  前些年,我看到一位美国学者写的一篇文章,他讲自己的一个故事。这位美国人是欧亚学学者厄尔迪。中国刚刚改革开放时,他到了新疆,参观过新疆博物馆。1989年,他再到那里,突然看到有一个铜鍑,惊奇得不得了,因为这个铜鍑和在匈牙利、罗马尼亚出土的样子基本一致,而它的出土地点就在乌鲁木齐。这件东西实在了不起,对于中西交通,这是一个最好的证据。可是这个东西怎么可能在乌鲁木齐出土?他看了这件东西后,制订了一个长时期的考察计划,沿着草原文化这条线,从欧洲一直走到中国东北进行考察,最后写成报告,登在《欧亚研究》杂志上。

  2002年,这个铜鍑被运到北京来展览,我专门作了观察,发现它确实和罗马尼亚、匈牙利出土的一样。这种铜鍑的特点是:筒形深腹,底下有喇叭形圆足,口沿上面有两个立耳,每个立耳旁边都有五个像蘑菇一样的装饰。这种类型的,现在所知出土地点最东的一件标本就是新疆的这件,往西则在苏联特别是高加索北部都有。它的蘑菇形装饰最特殊,最早的前身就在西周时现在的陕西和山西这一地域,最初就是耳上多了一个疙瘩,然后逐渐发展形成了蘑菇形的装饰。所以,中原文化和戎狄文化的结合,不仅仅影响国内,同时也影响欧亚大陆。赵氏兴起在两种文化之间,对两种文化的交融融合起着重大的作用,所以赵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开放、进取、包容、融合。整个赵国就是在跟戎狄之间的融合交汇下发展起来的。赵国最后把许多戎狄合并起来,而其本身也有很多戎狄文化的成份,这样建立起来强盛的赵国,新的都城就在邯郸。所以,邯郸是华夏文化与戎狄文化结合的产物和结晶,集中体现了赵文化浓郁的开放、进取、包容、融合的精神。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2017-03-27



相关文章:
·《中国拯救世界:应对人类危机的中国文化》(修订版)出版书讯
·厉传:稷下学宫——文化思想交流的好范式
·翟玉忠:不能脱离中华文化背景理解《大学》三纲及“定静”
·陆寿筠:西方二元哲学对中国文化的肢解
·陆寿筠:阴阳六讲之六——人类文化的阴阳五行(6)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