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按照哪一种流行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印度似乎都应该比中国经济发达。因为印度具有一些西方流行经济学理论特别强调的对于经济发展十分重要的特征,如政治上是普选民主制度,私有产权保护比中国完善和彻底,语言优势(英语是印度官方正式语言,是第二母语),更廉价的劳动力和更多的年轻人口,受西方教育的精英人士更多,等等。 印度“理应”发展更好 印度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形多样、资源丰富的南亚国家,是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耕地大国,可耕地面积比中国大得多。印度目前的人口已经超过13亿,与中国比肩,而且更加年轻,出生率更高,很快就会领先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印度的劳动力充沛且廉价。印度2014年制造业的平均工资是每小时0.92美元,中国是3.52美元,是印度的近4倍,目前应该达到印度的5倍多。 印度的金融体制比中国自由,股市比中国健全。印度资本市场在美国看起来可能像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点,但经过仔细检查你会发现你期望从任何发达国家资本市场获得的东西印度都有。 印度的土地是私有制而且可以任意在市场上买卖。印度没有户口制度。因此在印度,新古典经济学强调的三大生产要素(劳动力、土地、资本)的自由流动性远大于中国。 按照流行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印度几乎在一切方面具有比中国更好的发展经济的必要充分条件。许多西方经济学家和西方政客从来看好印度的经济发展,而不看好中国。但现实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迅速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成为目前全球最具活力的头号制造业大国。 但中国却远超印度 有些中国学者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之所以发展很快是因为改革开放之前十分贫穷,劳动力十分廉价,而西方十分富裕,劳动力十分昂贵。这样形成的两大板块互补,具有强大的势能和落差。因此,中国奇迹没有秘密可言,不过是“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的结果,今后的发展前景仍依赖于继续彻底的“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 可惜这个理论很不完善。按照这个理论,印度这个巨大板块与西方这个发达板块接轨以后,应该产生比中国奇迹还要伟大的奇迹。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印度目前发展远落后于中国。印度目前仍有48%的人口没有厕所,2亿多人没有用上电。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只有中国的60%,蔬菜水果产量只有中国的1/3。中国农业总体机械化率2014年是60%。相比之下,印度农业总体机械化率则远低于50%。印度的钢铁和水泥产量目前都只有中国的1/9。全球十大港口中国占7个,而印度没有一个港口能够进入全球前30名。2016年印度的GDP总量是2.26万亿美元,中国是11.2万亿美元,为印度的5倍。可以说,无论从个人生活水平还是国家总体实力的角度,印度都无法与中国相比。 这些数据说明把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简单地归功于“私有化”是失之偏颇的。中国清朝的土地私有产权制度比同时期欧洲还要好,但农业生产力却十分低下。民国时期推翻清王朝后也继续保留了以前的土地私有产权制度,然而农业生产力仍然不高。但是另外一方面,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农业和制造业的经济成就的确又与引进市场因素密切相关。 问题出在哪 这说明什么?说明“私有化”并不自动意味着“市场化”,说明“私有化”程度的高低并不一定意味着“市场化”程度的高低。纵然中国农业的“私有化”程度远远低于印度,但是中国农业的市场化程度远远高于印度,否则不会看到中国如此发达的蔬果贸易和农产品的跨地区分工。事实上印度整个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很低,市场很不发达。无论是农产品市场,小商品市场,还是重化工业品市场,印度都比不过中国。 那么,中国私有化程度远不及印度,其市场化程度为何高于印度?答案是被传统西方经济学忽略和误解的几个基本经济学原理: 市场本身是一个公共品,需要国家力量去创造。而中国创造市场的国家力量远远大于印度,因此印度农业不发达不是因为私有产权不发达,而是缺乏国家能力去创造统一的国内农产品市场。这个市场不是依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就能够创造的。 企业的所有制(产权)形式与它的市场竞争力没有关系,关键在于管理和内部激励机制。国企、私企和集体所有制企业都可以参与市场竞争。如果管理得好,国企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可以比私企还有竞争力,生存能力更强,资本积累速度更快,员工福利更好。这就说明了为何虽然中国农村的土地是集体所有制,但是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竞争力与创造力远远高于印度。 在这两点之外还得加上一个非主流经济学家们已经意识到但是却被主流经济学极力否定的一点:产业政策。正确的产业政策就像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在私有制的小农经济自然条件下实现工业化,就像在大自然合成生命,需要上百年甚至上亿年,而且还得依靠殖民掠夺和战争。但是有了正确的产业政策,这个工业化过程可以缩短到一两代人的时间。 因此,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很多方面都打破了西方经济学的神话和对经济增长机制的片面理解与误区。如何将这些实践中的突破上升到理论,是中国经济学家的机遇和挑战。也许正如新制度经济学创始人科斯预言,21世纪的经济学理论会产生在经济发展迅猛的中国土壤里,而不是美国高校闭门造车的黑板上。
(作者简介:文一,清华大学资深访问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