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时事述评
张洪平、宋鸿兵:一带一路是中国转向海洋思维的标志 
作者:[张洪平、宋鸿兵] 来源:[鸿观察2017-05-15] 2017-05-20


  一带一路战略绝不是出口过剩产能这么low的事情,它有很多现实的意义和作用,但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中国从短浅的小农思维模式,切换为“不求拥有,但求所用”的海洋思维模式,这是真正让中国重新崛起的重要转变。

  经济增长也好,国家命运也罢,上升都是非连续的,由一条条曲线拼接而成。以经济为例,中国的国内市场,以往是斯密式地打破区域壁垒、行业壁垒,打造国内统一大市场。

  一步一步的改革,让中国在过去三十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当然也留有一些问题等待继续改革,比如人员流动不畅、区域保护等。未来仍有改善提高的空间,但难度会越来越大,边际收益会递减,靠制度改革提升劳动生产率的空间越来越小,靠科技创新推动生产率提高将是一个方向,不过这里面有太多不确定性,所需的时间也会很长。

  现在要维持中等速度以上的经济增长,中国需要不断开拓“新边疆”。但不是地理意义上的开拓,我们不需要实际去占领,不需要殖民式的统治与掠夺,只需要获得影响力、领导力,能够“为我所用”即可。

  “不求拥有,但求所用”,这是一种海洋思维模式的结果,那和它对应的就是陆地思维模式。历史上的大帝国基本都是走领土扩张路线,但无一例外都走向了崩溃。新占领的地方,要镇压叛乱、要维持统治,这都是不菲的花费。收获的有限,成本却不断攀升,他们要靠不断的扩张来解决已有的矛盾。帝国必须不断地扩张,最后维持的成本,远远超过新领土带来的收益,最后导致帝国衰落,这就是所谓的“扩张悖论”。

  这里我想起一个腾讯的例子。腾讯早期刚开始多元化经营时,也是四面出击,多点开花。但他很快就发现,自己要和每个领域最厉害的对手PK,而且往往被压着打,要在每个领域都做到No.1实在是太难了。于是腾讯改变了思路,更多地使用投资、收购等方式去融入。最后不光得到了财务上的回报,也收获了各领域最牛高人的最有洞见的思想,在各个行业都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缔造了如今的腾讯帝国。

  中国要继续发展,要改善民生,决不能走扩张的老路,必须避开“扩张悖论”的陷阱。那该怎么办?中国的答案是“走出去”。当然,国内的市场很重要,也必须发展,但同时开拓海外市场,寻找、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这将获得更好更快地发展。

  这要求中国的战略思维必须升级。要从静态到动态,从零和博弈转向正和博弈,从重视存量转向重视增量。具体到执行层面,就是要放弃非此即彼、攻城略地的陆地思维模式,转向灵活、多赢的海洋思维模式。

  中国不讲意识形态、不设先提条件的开放合作态度,让愿意参加的国家都能获利。任何国家、任何机构,都可以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参与一带一路,商品、服务、资本,输出自己擅长的,引进自己需要的。

  中国的实力已经逐渐足以支撑起这种战略,但现在还缺少坚定贯彻这一战略的意志。普通老百姓、甚至央企,普遍有为什么要去投资千里之外、连名字都没听过的国家的困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即使你想窝在家里安心过自己的小日子,强盗也会跑上门来。摒弃小富即安的心理,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未来中国面临的局势,就会发现中国已经到了必须走出去、争取更大影响力的历史时刻。

  有国家始终保持着“对抗”的陆地思维模式不放,“对中国有利的我都反对,对中国不利的我都支持”。比如中国在斯里兰卡投资,兴建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项目,被西方一些政治评论员认为是“修建通往石油储量富足的中东、欧洲的海上航线”, 占据印度洋的战略要点,是扩大在南亚影响力的表现。印度、日本等国家感到紧张,他们不希望斯里兰卡成为中国的附庸国,纷纷调整策略,增加同斯里兰卡的合作与投资。

  不过大部分国家对一带一路计划都是友好和欢迎的。2016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额占中国贸易总额已超超1/4,达到9535.9亿美元。沿线国家贸易额占全球比重达21.7%,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是绝对主力,而且一般贸易是主要的贸易方式(而非代工生产)。

  有人说一带一路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这是不对的。马歇尔计划带有明显的陆地思维痕迹,强调“控制”,一切发展都是在控制之下的“恩惠”。与马歇尔计划明显不同,一带一路绝非中国跑到其他国家去做“太上皇”,而是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追求共同繁荣。

  中国的效仿对象,其实是19世纪末的美国。它不是通过占有大量领土和人口,而是仅仅在世界上控制一些点,比如一些岛屿,建立军事基地,通过强大的军事实力,在全球投放其商品、服务、资本、制度、文化和影响力。不是“占有”模式的帝国,而是“影响力”模式的帝国。

  中国要崛起,一个基础是要确保海上运输线的安全可靠。一只强大且让人相信中国愿意使用的海军必不可少,为此中国也需要海外可靠的“支点”。过去中国海军过于羸弱,连家门口的南海都顾不过来。今天海军强大了,但要照顾到中国遍及世界的利益仍然力不从心,尤其是在美国的重点“关照”下,连海外补给都促襟见肘。

  由于强大美国的围堵,中国选择向西去的战略。为此中国既要发展陆上通道,也要利用好海洋通道。金融危机后,全球贸易萎缩,西方发达国家爆发反全球化浪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也收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让这些国家有了新的选择,而且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与发展的机遇,受到欢迎不足为奇。

  在这个难得的机遇期,在斯里兰卡的科伦坡港、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吉布提的吉布提港,中国建立了拥有强大影响力甚至是控制力的港口。即改善了当地基础设施,为所在国经济发展助力,同时也让中国力量在当地扎下根,增强了自己的经济影响力,给未来中国在印度洋的军事存在铺平道路,让中国有更强的力量保卫自己的利益。

  无论是陆上通道还是海上通道,都适用海洋思维模式,“不求拥有,但求所用”。大家都可以利用,所以难免存在竞争。中国愿意和平的利用海上通道,但对中国保有怀疑与敌意的国家永远都有,他们会不断地制造事端、指责中国。

  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坚持初衷,坚持和平利用的大原则,不搞争霸;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坚持发展壮大自己,用绝对的实力保卫我们的利益,只有狮子真正强大了,鬣狗才会闭上狂吠的嘴。


相关文章:
·宋鸿兵:香港已陷深度分裂,特区政府与势力集团决战在即
·宋鸿兵:西班牙被资本集团掏空,产业边缘化教训中国必须吸取
·王文:一带一路让中国人的世界观不再局限于西方
·张洪平、宋鸿兵:一带一路是中国转向海洋思维的标志
·杨斌:从法国大选洞察国际动荡、半岛危机与“一带一路”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