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跑丢了的军舰--畝傍号
自从1874年发生台湾的“牡丹社事件”后,完成维新、开始在近代化道路上狂奔的日本对中国的领土野心日益暴露。日本海军在19世纪70年代已经装备了扶桑、龙骧、金刚、比叡等四艘铁甲舰和装甲炮舰,面对清朝几只舰队的木制和铁肋木壳巡洋舰占据了相当大的优势,但随着1881年李鸿章在德国订购定远镇远两艘大铁甲舰和济远号巡洋舰,这种优势瞬间荡然无存。
为了扭转日中海军力量对比的颓势,1881-1884年日本的海军卿川村纯义反复提出了多种海军舰队扩充计划。日本当时的财政收入过于有限,虽然日本人已派遣了海军武官黑冈带刀前往英国同后来名贯中西的舰船设计师怀特密商购买英国一等铁甲舰的事宜,但怀特给出的不低于70万英镑的报价实在是日本难以承受的。这里还有必要提一下,怀特先生当时作为阿姆斯特朗公司的总设计师,在推销军舰方面被公司董事会许以每吨两英镑的高额佣金,如果他这次推销成功将获得19000英镑的提成。也许各位并不清楚两英镑在1881年是什么样的购买力,简单举一个例子,当时4.2英镑是一名有工作经验的女佣人一年的薪水,只要20英镑就可以支付在布里斯托尔一栋带前后花园的联排房屋一年的租金。
在买不起大铁甲舰的情况下,川村纯义只能退而求其次,最后日本议会通过的大舰建造计划是采购三艘大型快速巡洋舰,要配备有重炮足以对付最好的铁甲舰(这段听着跟大清对巡洋舰的要求挺像,其实当时口袋里缺钱又必须备战的国家应该都得这么办)。
川村纯义订购的三艘大型防护巡洋舰(按照东亚的标准是大型),其中两艘是向英国阿姆斯特朗厂订购的3700吨的浪速和高千穗号,而第三艘的名字——畝傍号却并没有出现在甲午战争的日本舰队名单里。
畝傍号是日本向法国的吉伦特铁工厂订购的一艘3615吨的防护巡洋舰,其体量与浪速高千穗相比毫不逊色。畝傍号外观是一艘典型的法国式巡洋舰,分布着前中后三根桅杆,长98米宽13.1米,其7.5的长宽比在1884年的巡洋舰中是相当突出的。
由于有着如此细长的舰型,畝傍号有着18.5节的最大航速。同时,法国设计师为了最大化的给日本客户提供火力,给畝傍号一共配备了4门240毫米炮和多达7门150毫米炮,这些主副火炮均为克虏伯后膛炮。
畝傍是日本的一处山名,山脚下有个日本当年很信的所谓神宫,在1885年为该舰选定舰名时,还有两个备选舰名分别是蜻蛉和磐余。在古代的日本,蜻蛉和秋津洲一样都是日本的一种代称,磐余则是另一座山脚下有神宫的神山。
和浪速和高千穗一样被日本方面寄予厚望的畝傍号,其沉重的4门主炮安装在两舷伸出的耳台上,再加上7门副炮、6门小速射炮和14门机关炮,使得畝傍号的上部重量偏大。
1886年9月2日,畝傍号在拖船拖带下驶出勒阿弗尔港开始试航,当天认定了18.36节的最大航速。
1886年10月18日,在法国船长和日本接舰委员饭牟礼俊位海军大尉的指挥下,载有法国和日本共计90名舰员的畝傍号解缆离港,开始了一万海里的返航日本之路。
在畝傍号已经完成了8700多海里的航程后,她于1886年12月3日离开新加坡准备直驶日本的横须贺,但在其预定到港的12月14日,畝傍号并未如期出现,沿途的装有电报线的各个港口和岛屿也都报告没有发现过这艘新巡洋舰。也就是说,畝傍号失踪了。当时的海船包括军舰在内还没有一艘装备有无线电的,毕竟马可尼在十年后的1896年才申请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专利。归航军舰的失踪立即给日本海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他们急忙派出海军军官登上客船明治丸和长门丸出海搜索,随后又派出铁甲舰扶桑和轻巡航舰海门出海搜寻。但是十多天过去仍然没有任何踪迹。
一时间日本各地谣言四起,有人说是3600吨的巡洋舰也不是欧洲水手们传说中的那些巨大海怪的对手,被大乌贼什么的给拖下海去了;还有人说是船上只有90人,远远低于300多人的定额,在南海遇到了海匪被抢劫后凿沉了;更有甚者说清国海军不能坐视日本海军日益壮大,于是派出好几艘巡洋舰对人员和弹药都没有准备的日本新舰发动突然袭击将其击沉。连李鸿章都已经通过各国外交官听到了来自日本的这些风传,甚至已经在考虑是否需要让北洋进入戒备装备以防不测。
不过最终,日本海军还是接受了事实,这艘舰型瘦长同时上部重量过重的法国式巡洋舰因为复原能力不足,估计是在南海遭到热带风暴倾覆沉没了。因为回航军舰都会购买保险,事后,日本海军用保险公司支付的赔偿款重新在英国订造了防护巡洋舰秋津洲号。而畝傍号则在1887年10月19日的日本政府官报上正式宣布全损,直到130年后的今天,这艘巡洋舰的踪迹也未能被人所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