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法家人物
陈平传略 
作者:[新法家] 来源:[网友推荐] 2006-03-03

清康熙景德镇窑五彩陈平卖肉图

    陈平(?~公元前178年),汉初阳武人(今河南原阳县东南)人。陈平一生足智多谋,善于摆脱各种困境,常能立于不败之地。其与张良共同辅佐刘邦,为其出谋划策,虽然在刘邦最后评论之所以取得天下之时,仅提到张良、萧何和韩信三人,未对陈平有何评论。就是在最后分功论赏之际,刘邦也以“萧何第一,曹参次之”论功,也未对陈平有何特别嘉奖。不过,刘邦真正的亲信是沛丰故旧集团中的卢绾、肖何、曹参、周勃、樊哙等人,他们多为刘邦布衣时密友,有的早年就已有恩于刘邦,后来又追随刘邦转战千里战功显赫,中道投汉的陈平、张良、韩信根本无法与之相比的。不过,刘邦倒是对这位中道投汉的臣子颇为信任,比之张良、韩信,刘邦显然更加放心。

  子房与陈平,同为刘邦手下重要谋臣,都是智者,司马迁笔下写来,却不一样。于其相貌,陈平“为人长大美色”,开篇便作了交代;子房, “状貌如妇人好女”,文末“论赞”才始揭出。道其家世,子房出身显贵,先人五世相韩;陈平则少时家贫。二人均有抱负,但表露却见得分明有别:子房暗中求客,刺秦始皇于博浪沙;陈平则公开讲, “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子房得遇下坯圯上老父,勤研《太公兵法》,始为“王者师”,悬揣终觉不免有些怪异;陈平早年因有贤兄伯“纵平使游学”,故其后“常出奇计,救纠纷之难,振国家之患”,想来事出其有缘。论其用计,二人都善治人,但细析却有不同:子房封雍齿之议,抬四皓之举,总觉心存仁爱之意;陈平离间项王、亚父,诓骗囚系韩信之谋,未免显得阴险刻毒。

  陈平年少时家贫,酷爱读书,专心研习黄老之说, 探求治世之术,好学不辍。其兄陈伯一边耕地,以便支持陈平到各地游学,使之增广学和见闻。据《史记》载:“平为人长,美色。人或谓陈平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亦食糠核耳,有叔如此,不如无有!伯闻之,逐其妇而弃之。”可以看出说明陈平是个标准的美男子,其嫂对陈平虽已长大,但不从事劳动,专心游学,很看不惯,埋怨了几句,竟被陈伯休掉。这大概是因为陈伯笃信自己弟弟将来一定能成大器的缘故吧。陈平也确实没有辜负兄长的期望, 他身处穷巷陋室,以席为门,然而“门外多有长者车辙”, 交往的都是当时当地的一些有作为的人。及至陈平到了婚配年龄,为挑选对象可谓颇费周折,富家的女子不肯下嫁于他,而贫寒家的女子陈平又不想娶。正在为难之际,富人张负五有个孙女,五次出嫁五次死了丈夫,人们都说她“克夫”,因此谁也不肯再娶她。陈平却不信什么克夫之说,主动提出要娶张负的岁女为妻。女方的父亲嫌陈平家贫,张负说,我看陈平这小子目前虽然穷,以后一定大有出息。我做主答应这门婚事。张负为孙女准备了优厚的嫁妆,并劝孙女谨慎的侍奉夫家,不得有半点傲慢无礼的表现。张氏之女嫁给陈平之后,以礼待其兄嫂亲友,治家井井有条,竟是一位十分难得贤内助,为尔后陈平开展各种社交活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起初,陈平在乡里担任社宰,这是一个十分低微的职务。陈平主刀为百姓分肉,每块肉都切得很整齐,而且分得十分均匀,因而受到百姓的交口称赞。陈平很感慨地说:“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意思是说,以后我陈平倘若担任国家的宰相,我会象分割这块肉一样将天下国家之事处理的公平合理。

  公元前209 年,陈胜、吴广起义,揭开了武装反抗暴秦统治的序幕。不久, 陈胜部将周市略地河南, 拥立魏公子咎为魏王。次年六月, 魏王咎与秦军战于临济(今河南封丘东) , 陈平辞别了兄长,同几个年轻人一起投奔魏王咎,被任命为太仆, 正式投入到反抗暴秦的时代洪流之中。随后, 陈平虽曾向魏王献策, 但未被采纳, 加之遭人谗毁,受到猜忌,陈平知魏王咎终非成大事之辈, 便毅然离开魏王咎, 投奔项羽。在项羽手下,他先被封为信武君,后因战功, 被拜为都尉。公元前205年,项羽恼恨殷王背楚降汉,反复无常, 以至要尽斩昔日参加平定殷王反叛的陈平等将士。陈平一则不愿意在尚未干出一番事业时即被杀, 二则逐渐看清了项羽的弱点, 料知项羽难以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任, 遂再次仗剑而逃,离开当时如日中天的项羽,准备投奔到势单力孤的刘邦麾下。

  在此逃往过程中发生了一件很惊险但有意思的事情。陈平渡河时,船夫见他是个美男子,腰间当有金银财宝。便不停的窥视陈平,准备在船到河中间时将其杀死谋其财。在这关键时刻,陈平却方寸不乱,始终镇静自若。为了表明他身无分文,便将自己的上衣全部脱掉,裸露上半身,主动帮助船夫摇桨划船。船夫得知他却无金银财宝,也就不再害他。由此可以看出陈平是个很有眼色及心计的人。他先看出船夫不怀好意,想害其命而谋其财,这个时候陈平却能冷静分析险境,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可谓有勇有谋。

  陈平到汉营之后,立即求见刘邦,两人纵论天下大事, 十分投契, 刘邦感到非常高兴,即刻按照陈平在项羽麾下的官职拜为都尉,使其留在身边作参乘,并监护三军。军中诸将,包括周勃、灌婴等很不服气,认为刘邦得到楚军逃亡之卒,未知高下即授以重任, 又使他与汉王同车出入,并监护三军,实在太过分了。诸将反映,陈平不过是一个反覆乱臣,而且还在军中收受贿赂, 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这些反映,使得刘邦疑心重重。刘邦先是责怪推荐陈平的魏无知, 魏无知发表了一通关于乱世之中求能臣的很好的议论:“臣所言者, 能也; 陛下所问者, 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无益处于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 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否耳。且盗嫂受金又何足疑乎?” 刘邦仍将信将疑,又亲自质问陈平为何反反复复,陈平是何等自己人,看出端倪赶紧给刘邦解释,陈平慷慨陈词:“臣事魏王, 魏王不能用臣,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 金具在, 请封输官, 得请骸骨。” 汉王听后觉得有道理,随即重重地赏赐陈平,并拜陈平为护军中尉,直接担负起监督诸将的责任。诸将乃不敢复言。一场风波遂归平息。由此看来陈平是很机敏的,他以退为进,以诚心打动刘邦,消除了刘邦对自己的怀疑,从此以后,刘邦对陈平给与了充分的信任,再也不听信他人诽谤陈平之言了。

    汉四年(前203年), 刘邦与项羽以鸿沟为界, 中分天下。这时, 刘邦开始松懈, 不想再战, 意欲西归称王。而张良、陈平曰:“汉有天下太半, 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 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 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后来刘邦接受了这个建议, 继续与楚作战, 在这场著名的楚汉战争中,陈平用反间之计成功地离间了楚国君臣关系, 致项羽骨鲠之臣范增遭谗忧愤而死,钟离味不得重用,去掉了项羽的左膀右臂,为消灭楚国,建立汉朝立下汗马功劳。不久刘邦就战胜项羽, 取得了楚汉战争的胜利。陈平不象韩信指挥千军万马独当一面、平国展土,也不如萧何那样留守后方、转运委输、补充兵源。他和张良几乎一直跟随刘邦于左右征战南北。

  汉四年,韩信平齐,请为假齐王,刘邦大怒, “张良、陈平蹑汉王足”,顿悟的刘邦即用其意,争取了权重兵强的韩信,共成灭楚之势。虽然在人们的眼中,张良在此次以权宜之计驾驭韩信中功劳最大,但不可否认,所谓天下智士智谋相符,陈平当然不会事先和张良商量好一起“蹑汉王足”,在那种情况下,迅速做出决断是必须的,此二位谋士能如此迅速分析局势,权衡利弊,不可谓不厉害呀!!

  汉定天下, 楚王韩信反, 诸将急欲发兵平叛, 而刘邦却举棋不定。陈平从兵力、将领和用兵等诸多方面对比刘邦与韩信之间的优劣,仔细分析敌我双方的形势, 得出了“今兵不如楚精, 而将不能及, 而举兵攻之, 是趣之战也, 窃为陛下危之! ”其意为如果急促用兵, 不但不能取胜, 反而危及刚刚建立起来的汉政权。因此, 陈平乃为刘邦策划“伪游云梦”之计, 出其不意地将韩信生擒, 轻而易举地平息了韩信的叛乱。在平叛斗争中,凡六出奇计,佐刘邦安定天下,巩固了政权。《史记陈丞相世家》载: 陈平自投奔汉王,至刘邦去世, “凡六出奇计,辄益邑,凡六益封。奇计或颇秘,世莫能闻也。”

  不过最能体现陈平智慧的当属“白登之围”。高帝七年(前200年),即冬十月,韩王信在马邑投降匈奴兵与之共击太原的消息传到长安,刘邦决定亲征。30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赴北边迎敌,在白登山遭冒顿(读作墨笃) 单于40万骑兵围困,“七日不得食”,其处境十分险恶。“高祖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得以开。高帝既出,其计奇秘,世莫得闻。”这就说,刘邦才用陈平的计策,派陈平为使者游说单于阏氏及匈奴王的夫人,让夫人劝说匈奴王解汉军之围。陈平所献奇计的内容究竟是什么,恐怕后人很难知晓了。不过据《史记》记载其奇计大要是:陈平设法派遣密使细作,溜进敌营偷偷会见冒顿的阏氏,献上大宗贿赂及他命画工所画的美女图,后来又亲自秘密与阏氏会晤游说,谓“汉有美女如此,今皇帝困急,欲献之”。冒顿阏氏怕汉帝真的献美以夺其宠,便向冒顿单于吹起十二级枕头风,说:“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王亦有神, 单于察之!”

  不过以上这个秘计说法很值得怀疑,所谓秘计秘计,外人怎么得知? 至于单于与其阏氏之间的枕头风,显然就更没谱了。还有那细作怎么得以秘密会见阏氏? 阏氏是住在山上还是山下? 陈平又是怎样和何时去会晤阏氏? 哪儿找来的画工? 即使军中幕僚或官员有一个能写会画的人,在冰天雪地的白登山上,连个帐篷都没有,更不要说书案及绢帛丹青,怎么能作画? 以冒顿单于的雄才大略以及素昔对阏氏的态度——曾把阏氏随意送人,在战争胜负、国之兴亡的大问题上,一个女性左右不了他,而且在那样的战场上,阏氏能否随侍左右还是一个大问题。这些说法显然都不能做数。但“两主不相困”云云,却符合冒顿单于的思维与行事的逻辑,只是必须排出枕边风这类笑话。所以说陈平这次为刘邦所献之计,可谓十分机密,效果当然是解了汉军之围,陈平之功劳可谓颇大。

    公元前194 年,刘邦死。临终时吕后询问后事:“陛下百岁后, 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任?”刘邦答道:“曹参可。”吕后又问其次, 刘邦答道:“王陵可。然陵少憨, 陈平可以助之, 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史记高祖本记》) 刘邦这位杰出的皇帝,对深所器重的陈平的评价是有分寸、有保留的,认为陈平智慧有余,难以单独担当重任。然而就是这个陈平, 后来成为拯救刘家天下的主要人物。

  还有一件事很能看出陈平为人谨慎,预事深远。在刘邦病甚时,一时糊涂的刘邦竟然要杀掉樊哙,樊哙可是刘邦的连襟。刘邦让陈平斩樊哙之头回来见他,陈平复命去逮捕樊哙。在杀与不杀樊哙的关头,陈平思索高帝是一时糊涂,没有斩樊哙头颅,仅把樊哙囚于车中,运送至长安。樊哙的老婆也就是吕后的妹妹吕媭通过吕后给刘邦求情,刘邦终没有杀樊哙。这件事的后期影响对陈平可谓颇大。吕媭为此事对陈平心怀忌恨,在以后刘邦死后吕媭就经常在吕后面前说陈平坏话。

  汉惠帝时,陈平任丞相。惠帝死,吕后当政,诸吕专权,皇族转弱,文武官员及百姓大都不满诸吕的统治。陈平看到吕氏专权所潜伏的巨大危机,虚与委蛇曲附,它既不得罪吕后,也绝不依附于诸吕,因而称病不理朝政。陈平害怕谗言中伤, 坚决请求留在宫中宿卫,得到吕后允许,但仅被授以有职无权的郎中令, 主要任务是辅助教导皇帝刘盈。

  陈平担任郎中令后, 对朝中刘氏家族与吕氏外戚之间的斗争似乎视而不见, 只是全力辅导惠帝。陈平的这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忠臣形象,不仅得到惠帝的信任, 而且也博得到了吕后的欢心。因此,当曹参去世后,王陵担任了右丞相, 陈平担任了左丞相。不过,吕后始终对足智多谋,屡画奇策的陈平放心不下, 直至听到吕媭几次三番地反映陈平“为丞相不治事,日饮醇酒,戏妇人”(《汉书·陈平传》)的话, 方才心中暗喜。吕后宽慰陈平尽管放心, 表示自己决不会听信吕媭关于陈平的坏话。陈平此后更加纵情酒色,示吕后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完全打消了吕后对他的戒备之心。

  惠帝死后,吕后想立诸吕为王,先试探右丞相王陵意见,为人少文任气、憨厚鲁直的王陵坚决反对, 重申高祖刘邦刑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 天下共击之。”吕后十分恼怒,又转而问陈平、周勃, 二人表示:“高帝定天下,王子弟; 今太后称制, 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吕后越发高兴。但却激怒了王陵,王陵愤怒叱责陈、周二人阿谀奉承, 背叛白马之盟的行径。陈平从容道来:“于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 定刘氏后, 君亦不如臣。”这一表态, 充分显示了陈平对保全刘氏江山斗争的严峻性、复杂性已有清醒的认识,也表现出陈平政治上的成熟稳定,以及对除吕安刘的百倍信心。铮铮铁言,掷地有声。

  吕后死,他与周勃等大臣谋诛诸吕而立文帝,重新巩固西汉政权,并再度初任丞相,直到病死为止。在刘邦大杀功臣,弄得人人自危之时,在吕后当政、诸吕政权之际,宫廷矛盾极其尖锐复杂,王侯将相稍有不慎,便又掉脑袋的危险。而陈平能过顺利的战胜一切风浪,躲过险滩暗礁,其立身处世之高明,不能不令人佩服。陈平比之张良可谓要幸运多矣,张良最后不得不以“随赤松子游”为名逃避潜在的危险,且最后也算是郁郁而终。陈平则老谋深算,以退为进,始终不曾被打倒。文帝之时,他明让相权而智过周勃,终于大权独揽。陈平事高帝、吕后、文帝,称贤相,亦得善终。

  陈平在文帝时推让周勃为右丞相,实际是以退为进,权力欲十分强烈。其本传记此特为详细:孝文帝既益明悉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右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乃称善。右丞相大惭,出而让陈平曰:“君独素不教我对!”陈平笑曰:“君居其位,不知其任邪? 且陛下问长安中盗贼数,君欲强对邪?”于是绛侯自知其能不如平远矣。居顷之,绛侯谢病请免相,陈平专一为丞相。子房、陈平二人相较,子房报主不杂己私,陈平报主亦欲有为。同为汉初著名谋臣,所谓智者,风神却是迥异:子房堪称学道谦恭的高人,陈平不愧深谋周纳的国相。

  文帝二年,即公元前178 年,陈平去世。


相关文章:
·陈平:诺贝尔经济学奖有两点改变可喜可贺,但咱依旧没必要对它抱过高期望
·陈平:在背后搞乱香港的那批人,恰恰是特朗普最想开掉的人
·陈平:学习速度超过西方创新速度,中国可以赶上西方
·陈平教授:社会的发展方向将走向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陈平: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国道路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