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今娴上太空,
但悲不见五洲同。
愚公尽扫餮蚊日,
公祭无忘告马翁。
1958年12月21日
【注释】
太空:极高的天空。五洲同:五洲:指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同:指世界大同,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愚公:古代寓言中移山的主人,事见《列子·汤问》,现在用来比喻做事有顽强的毅力,不怕困难的人。餮蚊:贪食的蚊子。公祭:公共团体或社会人士举行祭奠,向死者表示哀悼。马翁:马克思。
【写作背景】
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全国上下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干劲冲天,处处是一片热气腾腾的景象。毛泽东在这年也是精神焕发,走遍大江南北,进行调查研究。
12月,他在广州看见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大字本《毛泽东诗词十九首》,感到他的诗词发表以后,注家蜂起,全是好心。“一部分说对了,一部分说得不对,我有说明的责任。”于是,写下了一些批注和批语,并写下“锐明”云:“鲁迅1927年在广州,修改他的《古小说钩沉》,然后说道:于时云海沉沉,星月澄碧,餮蚊遥叹,予在广州。(鲁迅1927年在广州编校《唐宋传奇集》,作《序例》,文未题记说:“时大夜弥天,璧月澄照,餮蚊遥叹,余在广州。”——编者注)从那时到今天,三十一年了,大陆上的餮蚊灭得差不多了,当然,革命尚未全成,同志仍须努力。港台一带,餮蚊尚多,西方世界,餮蚊成阵。安得起全世界各民族千百万愚公,用他们自己的移山办法,把蚊阵一扫而空,岂不伟哉!”接着以“试仿陆游翁”《示儿》诗作结。这段文字可看作是对本诗的“题解”。
【赏析】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幼时金兵南侵,随家逃难,深受爱国思想的教育。中年曾至川陕一带,参加抗金战争,历时九载。因他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受到投降集团的打击。晚年退居家乡浙江山阴(今绍兴),报国信念始终不改。嘉定三年(1210),陆游85岁,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憾,与世长辞。临终前,写下《示儿》诗一首:“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充分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襟怀和壮志未酬的悲愤。毛泽东的这首《试仿陆游翁<示儿)》,改旧出新,感奋深广。既表现了与陆游相同的热爱祖国、关心人民疾苦的思想情感,又展现了毛泽东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对实现共产主义充满信心的更加广阔的胸襟,这使他的诗作充满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乐观豪迈的精神。
“人类今娴上太空,但悲不见五洲同。”上句是说人类已经进入了太空时代。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同年11月,又成功地发射了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诗人以此典型事件为例,说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已使人类娴熟地进入了太空,使他感到欢欣鼓舞,透露出豪迈奋发之情。下句笔锋一转,指出社会制度的变革却大为滞后。“港台一带,餮蚊尚多,西方世界,餮蚊成阵”,就是说世界上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势力还相当猖獗。他们残酷地压迫和剥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人民,压迫和剥削本国的工农大众及一切劳动者,大大阻碍了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的进程。为此,他感到痛苦、忧虑和不安,抒发了毛泽东“革命尚未全成”、全人类尚未解放的感慨!
“愚公尽扫餮蚊日,公祭无忘告马翁。”愚公,指全世界的无产者和劳动人民。餮蚊,指世界上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势力。毛泽东在“批注”中说:“安得起全世界各民族千百万愚公,用他们自己的移山办法,把蚊阵一扫而空,岂不伟哉!”就是说,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坚持不懈,代代相传,就能够尽扫“餮蚊”,打倒帝国主义及一切反动派,实现共产主义。接着,诗人发出殷切的希望:当共产主义实现的“五洲同”之日,大家在为革命牺牲的先烈举行纪念活动报告胜利消息之时,千万不要忘记告诉科学共产主义的创立者马克思啊!因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最终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马翁”,既实指马克思,也泛指一切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而牺牲的革命先烈,也包括诗人自己。所以,下句诗充分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以及对后人的无限期望。
这首诗题目已标明为“仿”体诗,但“仿”不是沿袭,而是有所出新,即在内容上比之于陆游的原诗境界大开,高度更高。如,第一句的“上太空”比陆游的“万事空”一扫悲观氛围,来得高昂积极;第二句以“五洲”换“九州”,范围扩大,变陆游因中国不能统一而悲痛为诗人因世界未实现共产主义而感慨;第三句变陆游预想“王师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日子为无产阶级消灭帝国主义及一切反动派实现共产主义的时日;第四句变“乃翁”为“马翁”,扩大了诗的境界,增强了诗的气势和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