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谈天说地
千阳子:华夏文明学术根源与发展略谈 
作者:[千阳子] 来源:[网友推荐] 2013-08-11

 

    中华文明是黄帝开创的,勿庸置疑。那时期主要还在和大自然斗争,生存就需要团结凝固,而开创文明更需要文明精神达到很高的高度,就是公平正义,互助互爱,仁义道德,文武兼备,济世救人。这也是凡人智慧被大激发的一段历史时期,诸多文明社会必须的发明皆在轩辕黄帝时期完成。

    那时学术没什么家,最多区别于巫术,称为黄帝道学,或者称上古道学,上古玄学。黄帝思想流传于世,最有代表思想的就是《黄帝阴符经》,论证不神之神,不神就是哲理解遍万理,神就是看乎神奇的实证。这都不用考据,道学水平高度的辩证上就能得出真伪。而玄女是黄帝的一位重要老师,玄是哲理睿智的意思,也是一种对天地宇宙人事的象形,玄女教学的主旨内容是救世济人、开创文明的哲理,并不是秦后神棍忽悠权贵的房中术。房中术是不能开创文明的。

    夏,夏朝立国才打破类于民主化的政治,以一家姓称帝称国。背离黄帝道学思想,与文明初衷。

    夏商,都是以占卜玄术治国,考古有信史依据,而且每朝气数历经近千年,并不是巫术文化,其实有理可循,凡人用心都能学会,不过要天赋高才能理解,所以要非常用心。这也属于一种道理之学。

    周,在文王、武王、周公和姜子牙的影响下,政治开始创新,所谓的儒,只是指知识分子(受教育权只在贵族),亦还没分家,一样论道,论阴阳五行,论人心,论国治,论天地宇宙,也论玄而又玄。

    老子,掌管皇族图书教育资源,这时学术都还是各种领域分化的黄帝学,单氏取周,皇族地盘遭兵灾,皇族图书尽毁,老子弃政出关,才集合诸家黄帝学,写成《道德经》一书流传乡民与诸侯。所以熟悉文言文的朋友,读《道德经》,会觉得文风多变。老子编写的道经内容,比起上古道学玄学经典以及后期诸家黄帝学来说,常人也更能看懂,进而收益人生,这很符合黄帝思想的哲理性、简练性与致用性,打破了夏朝后皇族的受教育特权,所以老子也成为一代宗师。

    孔子,开创更低层与更广泛民间教育典范,删编经典,开宗立派,也打破了皇族受高等教育的特权,所论的道理百姓更易于接受,诸子百家的分野得利于孔子之前稷下学宫的出现,孔子时期虽然儒家学派诞生,不过儒这词逐渐到了汉朝时期才特指儒家。诸侯割据的环境下,孔子针对贵族提倡继承周朝礼治的政治,其实礼治与近代西方经济学奠基人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异曲同工。不过儒家在汉朝后期才取得实际政治地位,在孔子前,扬子、朱子、墨家、形名家、法家、道家、兵家、阴阳家、方仙家,更有市场,前期形成过道、法、墨鼎立时期,更后期才出现道、法、儒相争的一段局面,后期出现的纵横家在个人价值上更是叱咤风云。老子,与孔子的典范,都是具备人文精神。

    黄老学派,产生于老子之后,是掌握黄帝实用道学者与道学向皇族外传播的结合,实用性因为是为政治服务以及文明服务,包括了哲学、政治、经济、医、玄、兵、阴阳、工、农等诸多核心方面。不得不说产生的时代背景,这时期诸侯混战,天下两年一大战,每年小战不断,可谓血流成河,民不聊生。黄老思想的出现是一种文明的必须事件。也不得不说,黄老学派对哲理与实证的信仰,很类于现代文明的科学精神。

    黄老思想可以说是诸子百家之父,显达于管仲设立的齐国稷下学宫(世界第一所大学),退落于秦朝大统一后,本质上还是继承黄帝时期的道学思想,信仰哲理与实证;秦后秉承哲学思想与政治技术的黄老学派被归为法家,而本承法脉的玄门黄老学派被归为方仙家;汉后儒家影响彰显天下,道教也在佛教彰显天下时候产生,玄学融合易学流传于民间各阶级,黄老学派黯然退出历史舞台;退出历史舞台的黄老学派,依旧存在一定的传承与影响力,南怀瑾先生曾赞叹道,每朝盛世都是 “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稷下学宫产出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学问被后世归为法家,不得不说后世所论的法家,分为两种,一种在儒家荀子后开创的家,一种是根脉道家哲学延伸出的法。道法的高度,是要高过前者的,所以法能成为一种先秦学术主流。

    玄门法脉的黄帝学派,自玄女起演变到黄老学派一直传承至今,既有中华文明道法的古朴哲学面貌,又有 “山医命相卜、方先术理哲、法术势力利” 三大体系的实用学术,实证修行上依旧致力于中华文明核心精神的传承、复兴与发展。

    秦,秦始皇时期进一步大统一了诸侯各国,而先秦学术以黄帝位尊,存在了几千年的黄帝信仰,可谓功之所高莫高过黄帝,轩辕黄帝开创文明的是功绩无法推翻的。但是,秦王嬴政,以战统一天下的功绩也很大,欲称己为皇,于是文化信仰的彻底变革成为了必须事件,所谓焚书坑儒,法禁得是包括儒家在内的所有知识分子与学术,除了部分养生医学。玉皇大帝的民间神学偶像信仰也产生于那时。道家自秦后也开始分化走向了术数、养生、神学信仰等道路,时至今日,现今的道家也很难看到治国平天下的学术创新与科技创新,多以养生为主。

    汉,汉初到汉武帝时期,主要为政治服务的学术,也继承了黄老学派的部分哲学与技术,之后独尊儒术黄老哲学思想便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儒家主导学术文化。东汉末年,民不聊生,人相食,而实际情况不是资源不够,而是贫富差距,人与人的差距,认为黄帝时代是最为文明璀璨的张角,创太平道组织农民流民推翻了汉朝。但也因其失败,太平道思想与技术融进当时的正一道,成为了道教。至今道教,也都还认为自己是黄老道脉的门徒,尊老子为创始人。不过,宗教体系化的道学,与信仰哲理实证的黄老学派道学,也区别分化各自发展至今。

    道学,个人见解不一,就有分化,后世能成为一家来争鸣,主要是万千道理的理解不同,就产生了出世与入世的分化,为与无为的分化,方法与技术的分化。

    儒学,孔孟后的儒学,在历史上,即发生着原义漂变,也有融合式的创新,取得中国文化主导地位后一直延续到今日。宋朝明朝出现与发展的理学、心学,都是比较创新的代表。而阳明心学相对于儒家诸派,对个人价值来说有很高实用意义,是比较成功的创新。

    佛学,自汉时期入土中原传道,对中国文化产生影响与融合,主要是达摩禅学的开创与发展。而中国民间的神学信仰体系,由于宗教佛与道之争,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风景。有趣的是,佛学初期的翻译,道教初期的建立,却都是佛道相参。

    玄学,自黄帝时期的上古道学就有玄学五术,山、医、命、相、卜之分,因具备一定实用性而发展流传至今,本是玄女哲理之学,后在门外学术上也演变成了虚无的形而上学。但是,原义的玄学是种辩证自然结构与精神文明的道理,而易学是其中种变化的道理。

    谈下魏晋时期出现的玄学,因为民生疾苦,时代需要精神寄托,而主流学术的儒学不能当神学来用,于是追求长生不老、解脱飞天的神仙家又开始兴盛,具备一定神秘性的术数玄学、易学、老庄道学相合,被各个阶级追捧,文学与思潮上就产生了一种追求虚无解脱的浪漫玄学文化。此思想也影响后世道学的发展至今。

    术数玄学文化的生命力却有别于学术文化的兴衰,一直在民间鱼龙混杂的兴盛。时至今日,术数玄学的发展,因其功能性,可谓已经能容纳各种文化信仰,但反而也又杂乱又多争端。不过,未来科学发展也将能在环境学、心理学、人生哲学、宇宙物理等方面,对风水命理等术数的功能性做出一定量的合理解释。

    总论诸子百家的核心思想,与最高境界的追求,与自然究级信仰,精通者都会发现他们存在很高的共通点与同一性,这是文化学术一脉分化的证据,以及境界上万法归宗的宇宙奥义确证。只要精神境界高然,既便盲人摸象,也能殊途同归,只有具备文明所当有的精神,才能充实本质发于外表,使文明光辉璀璨。

    为了回答中华文明道之本源,我写了此篇文章。可以看到诸多文化学术,纵贯千古,而他们本质上都是为文明精神而生,我认为这就是“道”了。


相关文章:
·翟玉忠:中华政治文明的源头——《尚书》
·徐治道:探寻中华政治文明的原生奥义
·21世纪人类文明范式大转型(《中国拯救世界》再版序言)
·翟玉忠:六经——中华文明的顶层设计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古代政教文明的基本特征(下)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