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军事战略
李志涛:从“隆中对”到“论持久战” (一) 
作者:[李志涛] 来源:[作者惠寄] 2012-07-02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思想准确推论和实践为其最后取得政权提供了基础。
 
    与诸葛亮的隆中对相比,显然毛与诸葛亮不相上下,并且毛具备诸葛亮所不具备的胸怀和政略。

    所以,诸葛亮只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谋士;而毛泽东不单是杰出的军事家,更具备领袖的魄力和能力,特别是对于人才的使用或人与环境的适应关系有着准确的定位。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就准确地道出了——人不能盲目的去适应任何环境,即使适应了,也不可能成为极致。

    隆中对是对刘备的两个根据地“西川和荆州”,西川是生存,荆州是发展;如果诸葛亮不北伐,几乎与世隔绝的西川终将被湮没,即使刘备之子聪慧更胜刘备,不过是三国更久一些而已,因西川、江东富足,本土之人缺乏进取之心,且北伐路径均不佳。

    与之雷同的抗战时期,基于当时情况,中国政府(国民政府)实际控制区主要为西川及周边地区。可以想象,如果失去外援,中国政权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广大的敌后游击队(共军)还不足以扛起国民党政权覆灭后的中国,所以唯一的交通线——滇缅公路成为中国抗战的最重要的物流路径(希望),时至今日,其战略作用依然不可小觑,所以,尽管缅甸军政府再怎么无道(中国人看来),也依然与之保持紧密关系,甚至有租借港口以期具有印度洋出海口的巨大地缘潜力。而三国时期,不存在这种“外围状况”、“以时间换空间”与刘备夺西川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东北已失,华北、华东、门户洞开,千里平原,无险可守,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换做是共产党也只能和国民党一样,实行战略收缩,将实力保存于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南、大巴山、云贵高原一线,即以四川盆地(产大量粮食,战乱时期,粮食是屯兵关键)为核心的周边地区成为一体。

    而华北、东北、华东等地区也只能以敌后游击(零星)力量出现,而共军的主要根据地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围绕山西——晋, 周边的八路军集团,这缘于山西的地缘,春秋战国时期,五霸崛起,唯有晋霸三代,且三家分晋后,其中之一的“魏”依然可以携晋之余威挑战所有列强,打遍天下无敌手,如果晋不三分,估计就没有秦什么事了。

    成也地缘,败也地缘。山西在中国战略地位不比四川轻……

    成也地缘,就是山西的地形,通过谷歌地球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相当封闭而又独立的连续单元,在《地缘看世界——中央之国的形成》一书中有详尽的描述,其整体像一个梭子,梭子的西面、南面有黄河天险,天险之后更有吕梁山、中条山拱卫,北面相对开阔,濒临草原游牧民族,即今日内蒙,东面为太行山山系,王屋山等,虽然北面开阔,但有一个妇孺皆知的地名在北面——雁门,这样北面的安全大家就可以了解了,北岳恒山的恒山山脉就在雁门一线,大家知西岳华山之险,其实恒山更险,《笑傲江湖》中,令狐冲作为恒山派掌门受贺,东方不败即派人在险峻处弓箭手埋伏,武当、少林掌门险遭横祸,可见其势之险,雁门就不必赘余了,看过,《天龙八部》的都知道了,武侠虽然虚夸,但这些基本地势是不会造假的,况且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了解历史的人根本不需要从武侠中了解这些了,呵呵。

    虽然拥有这样的四塞优势,但古典时期,四川盆地虽大却只能成为配角,可见太塞也是弊端,栈道,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山西最可贵的是其境内的几个具有相当独立单元的盆地,这就保障了其自给自足的能力,相对于秦(陕西)所在的关中平原,其游牧民族(戎狄)的威胁就小得多,烽火戏诸侯之后平王东迁(更主要的事实是,关中大旱,没有粮食是可怕的),周室渐衰,诸侯并起,这才有了春秋战国这一段精彩绝伦的时代。才有了华夏的古典文明最璀璨的时代。

    败也地缘。山西保留了古典时期晋的主要根基,中原和河北平原的扩张都失去了。由于境内具有数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黄河、汾河、桑干河(晋北)冲击而成的“平原”(盆地),太行山以西的运城盆地、临汾盆地、太原盆地、沂定盆地、大同盆地等,以东的长治盆地都孕育了五霸之首的晋,可以说古典时期中原逐鹿的争夺主要是几个区域盆地的争夺,关中平原——秦、山西盆地(为了方便合一)——晋、江汉平原——楚、河济平原(山东丘陵部分)——齐。

    正是由于各个地理单元相互独立,强大后的晋很快陷入内乱,“曲沃代翼”更是争斗了数年。晋的强大还源于其对于周王室的地缘上,晋强时期,秦难以逾越函谷关,齐楚均在远处,且黄河南岸的崤山一直被晋控制,“崤之战”确立了晋对于秦压制地位,晋(不论分之前后)四面八方的扩张,向西一度攻入关中核心,濒临咸阳骊山一线长期占据秦之河西(魏)、向南围洛阳(东周王室)破楚据南阳、向北逐匈奴千里(赵武灵王时代)、向东占据河北平原(今河北南部),中原地区与齐楚相接,其势之盛,可想而知。

    同时,晋的民族政策也是相当到位的,“和戎”——这一政策减少了晋扩张的阻力,更增强了实力,后世共产党长征的时候也执行民族政策想必也是受其启发吧。

    晋虽强,然地缘的割裂无法弥补,不若秦的关中平原沃野千里来的好。不过后世魏国经由李悝、吴起变法,魏国国富兵强,魏武卒更是所向披靡,魏国一度有一统天下之实力,不过由于对待人才方面出现严重问题,吴起、商鞅、张仪、范雎等大批优秀人才流失,其本可以弥补的优势就失去了,也许是这些人才意识到魏的“中原属性”属于地缘上的劣势,四战之国,近代地缘政治学风靡一时,马汉、麦金德、斯皮克曼等地缘人才及学说在两次世界大战及之后的海湾战争中相继发挥作用。

    可见,地缘不仅影响着自身发展,更影响着人才的态度。

    时至今日,许多国家和企业对人才的态度不一,但都是向往的,毕竟在目前美国一强独霸而又四处落子的紧张时代,强大就不仅仅是话语权(尊严)问题了,更是生存问题,由于核武制衡的作用,大范围的战争已经不太可能,但经济的掠夺和文化的侵蚀却是赤裸裸的,“道义在这个时候,填不饱肚子。”所以羊群或者次一级的食肉种群,想活下来,进行对抗就只有联合起来。于是,一个个以政治联合为本、以经济或军事联合为表的区域组织在冷战后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起来,在今日以及可预见的将来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关文章:
·韩毓海:读毛泽东《论持久战》
·毛泽东评诸葛亮《隆中对》:致蜀汉亡
·李志涛:从“隆中对”到“论持久战” (一)
·李志涛:我们的明天,明天的我们
·李志涛:万事皆有法,唯人情两难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