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食终不饱
说食终不饱 ,[2] 说衣不免寒。
饱吃须是饭 , 著衣方免寒。
不解审思量 ,[3] 只道求佛难。
回心即是佛 ,[4] 莫向外头看。[5]
千生万死凡几生
千生万死凡几生 , 生来死去转迷茫。
不识心中无价宝 ,[7] 犹似盲驴信脚行。
自古多少圣
自古多少圣 ,叮咛教自信。[9]
人根性不等 ,高下有利钝。
真佛不肯认 ,置功枉受困。[10]
不知清净心 ,便是法王印。
注释:
[1] 项楚:《寒山诗注》,第544页。
[2] 项楚:《寒山诗注》,第544页注释〔一〕。《楞严经》卷一:“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案:此句有类于“画饼充饥”之意。
[3] 不解审思量:指不懂得深思的人。
[4] 同《寒山诗注》,第545页注释〔四〕。《祖堂集》卷二十(五冠山瑞云寺和尚):“又古人云:佛道不远,回心即是。”“回心”谓改变心意,改邪从正。
[5] 同《寒山诗注》,第546页注释〔五〕。傅大士《心王铭》:“慕道真士,自观自心,佛智在内,不向外寻。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心明识佛,晓了识心,离心非佛,离佛非心,非佛莫测,无所堪任。”又,参见《五灯会元》卷二,双林善惠大士,第118页。
[6] 项楚:《寒山诗注》,第508页。
[7] “无价宝”:参见本文(一)“祖师西来意”部分注释6。
[8] 项楚:《寒山诗注》,第555页。
[9] “自信”:《祖堂集》卷十四,江西马祖:“汝今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
[10] 此句参看《祖堂集》卷三:懒瓒和尚《乐道歌》:“向外觅功夫,总是痴顽汉。”
[11] 以上一段《五灯会元》卷三《大梅法常禅师章》作“初参大寂(指马祖),问:“如何是佛?”寂曰:“即心是佛。”师即大悟,遂之四明梅子真旧缚茆燕处。
[12] 《五灯会元》卷三《江西道一禅师》:僧问:“和尚为什么说‘即心即佛’?”师曰:“为止小儿啼。”曰:“啼止时如何?”师曰:“非心非佛。”曰:“除此二种人来,如何指示?”师曰:“向伊道‘不是物’。”曰:“忽遇其中人来时如何?”师曰:“且教伊体会大道。”案:“小儿啼”是唤母,是求之于外;止啼,即中止向外求索。然而啼止之后,却并非得道,再上一层,即心佛之执双遣。然而双遣之人,又未免流于执物,故又提醒“不是物”。层层转进。此段中“二种人”乃是指信奉“即心即佛”与“非心非佛”二种信条之人也。而“其中人”乃是指“道中人”也。
[13] “任你非心非佛……”一句在《五灯会元》卷三《大梅法常禅师章》中作:“任他非心非佛……”。“任你”、“任他”句式在禅宗语言中俱是“就是”、“即是”之意。其中“你”、“他”无实意。如《寒山诗注》第162首:“任你千圣现,我有天真佛。”
作者简介:
寒山,唐代僧人、诗人。姓氏、籍贯、生卒年均不详。他长期隐居台州始丰(今浙江天台)西之寒岩(即寒山),故号寒山子。与台州国清寺丰干、拾得友善,时相过从。据今人余嘉锡考证,玄宗先天年间(712)已见关于寒山子的行迹,其卒年约在德宗贞元九年(793)稍后,年寿可能在百龄以上。旧传寒山为唐初诗人,其说本自伪托的台州刺史闾丘胤《寒山子诗集序》,不足信(《四库提要辨证》卷二十)。寒山的诗歌表现方法上以教戒说理为主,除间有出以庄语、工语者外,多用村言口语,语气诙谐,机趣横溢。因与当时诗坛重典雅含蓄的风气格格不入,故不为时人称引。宋以来稍见重视。“五四”以来,提倡白话文体,方引起学术界广泛的兴趣。而且由于其诗长于以通俗机智的语言表现人生哲理,故在日本、美国等也颇为流行。寒山诗歌数量,据他自称有600首,今存300余篇。唐元和年间,徐灵府始编为3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为7卷。后又有僧本寂作注的7卷本。今均不传。习见者,有《四部丛刊》影印本与有正书局影宋本,均为1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