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在其网站刊出的文章中指出,中国国情客观上要求成品油不能像美国一样实行低税负和低价格的政策,所以需要利用价格和税收杠杆,尽早引导石油合理消费。此外,在目前的经营体制下,推进成品油价格改革工作也会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有关制度、办法也需要不断完善。但这是改革中的矛盾和问题,只能用继续深化改革的办法去解决。 中新社发 司海英 摄
按照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国内成品油价格实行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有控制的间接接轨,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收、流动环节费用和适当利润确定。今年以来,根据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国家有升有降地调整了成品油价格,其中3次有控制地提高了成品油价格,2次下调成品油价格,对调动炼油企业积极性,保障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应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石油资源缺乏,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石油需求迅速增长,国内石油生产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据统计,2008年中国石油净进口2亿吨左右,占全部石油消费量的51.3%,而且中国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还在逐年上升。如果不推进成品油价格改革,理顺国内石油价格关系,就难以有效地利用国际石油资源,难以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对石油的需求,势必影响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石油资源消耗过多,浪费现象突出。大排量车辆有增无减,交通状况日益恶化,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质量不断下降。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推进成品油价格改革,理顺成品油价格,有利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石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有些人总是拿中国油价与美国相比。中国国情客观上要求成品油不能像美国一样实行低税负和低价格的政策,如果中国人均石油消费达到美国的水平,全世界的石油都难以满足中国石油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利用价格和税收杠杆,尽早引导石油合理消费,通过适当合理的价格,促进石油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保证国家能源安全。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目前的经营体制下,推进成品油价格改革工作也会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有关制度、办法也需要不断完善。但这是改革中的矛盾和问题,只能用继续深化改革的办法去解决。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决执行经国务院批准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出贡献。同时要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适时调整并适度控制成品油价格。(编自国家发改委《近期能源资源产品价格改革进展》一文,标题有改动)
编后
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客观需要,也是推动节能减排、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因此,必须抓住当前国际油价相对较低的有利时机,稳妥推进成品油价格改革。
油价改革万众瞩目,讲“国情”是必须的,但同时,也不能不讲“企情”,推动中国石油企业的改革同样刻不容缓。
目前,社会上希望中石油、中石化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呼声相当强烈。前不久,《财富》发布了2009世界500强排行榜,数据显示,中石化和中石油的效率仅为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的1/23,而“双雄”的平均工资是国人的约4倍,相当于埃克森美孚的1/6,也就是说,“双雄”的人力成本约等于美国的4倍。如果“双雄”能够通过与埃克森美孚“对标”,找出差距,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中国的油价完全可以在现有基础上降一块。倘能如此,社会上还会老是冲着“双雄”,或拿美国油价,或拿“天价吊灯”什么的说三道四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