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哲学纵横
“横眉破天理,直面见童心”——李贽异端思想的时代意义 
作者:[王海燕] 来源:[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4期] 2009-06-20
    摘要:李贽是中国历史上进步的思想家,他在宋明理学盛行的明代,挺身而出,公开不服孔孟,宣讲童心,大倡异端,批判道学,提倡男女平等,揭露官场腐败等。封建统治阶级把他的思想视为“异端邪说”,大加攻击,并对李贽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直至逼上绝路。尽管李贽的进步思想在当时没有形成势力,但给中国的文化思想界带来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反封建的启蒙意义。

  在中国思想史上,进步的思想家不乏其人,但其中最具个性的、给后世留下鲜明而又深刻印象的当数李贽。他不服孔孟,宣讲童心,大倡异端,批判道学,提倡男女平等,揭露官场腐败。全面地向传统社会进行了挑战。他的叛逆性格及其进步思想,犹如漫漫黑夜中的闪电雷鸣,划破天际,响彻太空,在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思想界引起了强烈的震撼。由于他的言行有悖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意志,因此被视为“异端邪说”“、离经叛道”。可正是这种“异端邪说”,给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产生了划时代的意义。

一、李贽叛逆性格及其反道学思想的形成
 
    李贽(1527~1602年),号卓吾,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其先祖世代从事航海经商,祖、父两辈都是伊斯兰教徒,这种家世出身使得他受封建传统束缚较少。这是他叛逆性格形成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他的生长地泉州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是中外商人荟萃之地,自然也就成为中西文化交汇的场所,他有条件接触到异域文化,耳闻目睹者非一般人所能。因为他见多识广,所以其思想比较开明,这种特殊的家庭和地域环境,是形成他叛逆性格的客观条件。另外也有其主观因素,那就是他个人的学识及与生俱来的倔强性格。他“自幼倔强难化,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道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这种性格与当时的社会是格格不入的。他26岁中举人,30岁任河南辉县教谕,后来又做过国子监博士、礼部司务、南京刑部员外郎、云南姚安知府。辞官后携家移居湖北黄安。为排除世俗的干扰,他把家眷送回福建,只身来到湖北麻城龙潭湖上的芝佛院,在此落发,在青灯古佛之下研读佛经,并从事讲学和著述。他在麻城讲学时“,儒释从之者几千、万人”。而统治者则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1〕的罪名将他逮捕入狱,这一年是万历三十年(1602年),他已年过古稀,最后在狱中被逼割喉自杀。李贽一生多经磨难,正如他自己所说“:余唯以不受管束之故,受尽磨难,一生坎坷,将大地为墨,难尽写也。”〔2〕
    作为封建社会中一名普通的知识分子,为什么会屡遭坎坷、受尽磨难,而且最终招至牢狱之灾,悲壮而去?很显然是与他那种叛逆的性格分不开的。他的言行有悖于统治阶级的意志,是与封建思想、制度唱反调的。因此,为当时的社会所不容。这也正是他作为一名思想家的难能可贵之处。

二、李贽的“异端”思想
    
    李贽对传统的儒学和程朱理学所进行的批判,是全面而又系统的,这一点使得他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显得特别突出。他的异端思想主要包括:
    (一)抨击道学家,批判孔子和儒家经典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中,一直占居统治地位。从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韩愈的所谓“道统”,再到宋明理学,儒学思想通过一步步改造、糅合后,其正统地位更加牢固,对人们思想的禁锢也越来越深。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经过那些道学家们装饰和狂热吹捧之后,成为封建社会的绝对神圣,人们不能有一点不敬,更不能有任何怀疑。李贽以他敏锐的思想,超常的胆量,深刻地揭露了那些道貌岸然的道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3〕道学家们满嘴讲的是仁义道德,而实际上干的却是肮脏的勾当。他说“:道学其名也,故世之好名者必讲道学,以道学之能起名也。无用者必讲道学,以道学之足以济用也。欺天罔人者必讲道学,以道学之足以售其欺罔之谋也。”〔4〕道学家们之所以假仁假义,表里相违,其缘由为“夫唯无才无学,若不以讲圣人学之名要之,则终身贫且贱焉,耻矣。此所以讲道学以为取宝贵之资也。”〔3〕这是对当时黑暗和腐败政治的有力批判。
    李贽认为,道学的一切祸害均源于孔子,所以他旗帜鲜明地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他说“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5〕他辛辣地嘲笑道学家们对孔子的顶礼膜拜,是一犬吠影,众犬吠声。他在《赞刘谐》这篇讽刺小品中,嘲笑那些道学先生们盲目崇拜孔子之迂腐可笑。他写道:有一位道学先生,偶遇刘谐,刘谐诙谐地对他说:“你并不了解我仲尼兄呵!”道学先生勃然大怒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你是什么人?敢同仲尼称兄道弟!”刘谐笑道“:难怪伏羲之前白天也要打着灯笼走路呢!”李贽打破了对封建社会最高思想权威———孔子的迷信,并对儒家经典也进行了批判。他指出“:六经、语、孟”“,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人之是非,初无定质。人之是非,人也。”〔6〕
    在李贽看来,是非标准是人随势而定的,古之是者,今有可能是非,并非永恒不变,当然儒家经典也不应成为万世不变的圣书。李贽的这一思想,就像一块巨石投进一潭死水中,不但产生了振聋发聩的声音,而且又激起了千层涟漪和浪花,使当时的社会为之一震,给沉闷死寂的思想界带来了生机。
    (二)否定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反对道学家的禁欲主义
    宋明理学家鼓吹世界的本体是“理”,又称“天理”,天下万物必须遵循。万物之礼先于万物而存在,人和物都自这里出去。他们认为“理”同样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原则,封建伦理道德,君臣之道,父子之道,夫妇之道,都是不可违背和万古长存的天理“,如君须仁,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7〕论证了封建等级制度的合理性和永恒性。在人性论方面,认为天理和人欲绝对不可并存“,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8〕所以他们主张“革尽人欲,复尽天理”,在社会上造成了束缚个性发展和扼杀创造性活动的严重后果。李贽与理学家们针锋相对,提出“:天下万物皆生于两”,即矛盾着的阴阳二气“,不生于一”。〔9〕从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从而否定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李贽认为人性的一般本质就是“私”“,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10〕私心人皆有之,孔子也不例外。指出“:故官人而不思以禄,则虽召之,必不来矣;苟无高爵,则虽劝之,必不至矣。虽有孔子之圣,苟无司寇之任,相事之摄,必不能一日安其身于鲁也决矣。此自然之理,必至之符,非可以架空而臆说也。”〔10〕既然私心人皆有之,那么道学家倡导的“存天理,灭人欲”岂不是空谈虚言,违反人性之常理吗?李贽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去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5〕吃穿是人维持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对此追求是人的正常欲望,是人的秉赋之自然。这就彻底揭露了道学家宣扬的禁欲主义的反动性。在人人“耻谈利”的封建社会,李贽能够毫无顾及地直言人性本质为私,对宋明理学无疑是一次公开的挑战。虽然李贽的思想是明中叶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人们在观念上有所转变的集中反映,但唯有李贽敢为天下先,他能够超越庸俗之众,以其卓识和勇气提出符合时代的思想,这对加快社会转型起了促进作用。
    (三)提倡个性解放
    1.批判封建礼教和等级制度
    李贽反对把人划分“高下贵贱”,他提出“人人皆可以为圣”“,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5〕他在《焚书·答耿司寇》中说“: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人。故阳明先生说‘:满街皆圣人’。佛氏亦曰‘:即心即佛,人人是佛’。夫为人人皆圣人也,是以圣人无别不容已道理可以亦示人也。他激烈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强制和束缚主张充分发挥个人的个性和才能。
    2.批判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提倡男女平等
    李贽严厉指斥“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11〕他赞扬汉代的卓文君自主婚姻,改嫁于司马相如,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李贽不但在理论上积极倡导男女平等,而且还把他的主张落实到行动上,如他招收学生时,专门招收了几名女生,结果引来了封建卫道士们的激烈攻击,造谣诬陷,说他“肆行不简,与无良辈游于庵院,携妓女,白昼同浴。勾引士人妻女,如庵讲法,至有携衾枕而宿庵观者,一境如狂。”〔1〕面对周围的舆论压力,李贽始终没有屈服,仍然我行我素。他这种大无畏的执著的精神实为难能可贵。
    3.提出“童心说”理论,反对一切传统观念的束缚
    李贽提倡讲真心话,反对一切虚伪不实和矫糅造作,如上述说到对“私”是人的本质的承认,就是最好的证明。在评论文学作品时,他高度赞扬《西厢记》《、水浒传》。把这些作品与正统文学经典相提并论,认为文学应随时势而变化“,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代,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曲,为《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者自文也,更说什么六经,更说什么《语》《孟乎。”〔9〕李贽给予反映市井生活的民俗人情作品以充分地肯定,其针对性是显而易见的。他说“:种种日用,皆为自己身家计虑,无一厘为人谋者,及乎开口谈学,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翻思此时,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说是事,作生意者但说生意,力田作者但说力田,凿凿有味,真有德之言,令人听之忘厌倦矣。”〔5〕因为他提倡真实,反对一切虚伪,所以他很看重那些能反映社会现实的民间文学作品,并把这种文学提到理论的高度予以肯定这个理论的高度就是“童心”。所谓“童心”,如他所说“夫童心者,真心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9〕李贽以童心为标准,反对一切传统观念的束缚,甚至包括具有无尚权威的孔子在内。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各自的作用和价值,应最大程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不必低看自己,也不必约束自己。作为文学创作,贵在作者发自真心,直抒胸臆。而不应该一味地去模仿别人更不能违心地“代圣人立言”。“这种以心灵觉醒为基础,真实地‘提倡以自己的本心’为主,摒弃一切外在教条,道德做作,应该说是相当标准的个性解放思想。这对当时文艺无疑有发聩振聋的启蒙作用。”〔12〕李贽的“童心说”思想,不仅有价值于当时,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在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中“,童心说”仍具有指导意义。

三、揭露官场的腐败,与众不同的历史观

    李贽26岁中举人之后,虽然先后做过一些小官,但他一生仕途坎坷。其主要原因是他的叛逆性格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他看不惯官场的虚伪和腐败,身处在到处是贪官污吏的社会中,作为封建官僚队伍的一员,他的为人不能使他与其同流合污,这既使自己的心情难以舒畅,也使同僚们容纳不了他。因此,他多方受到排挤,最终不得不辞官,到清静的佛寺专心讲学和著述。这种结局是必然的。李贽认为封建王朝官员大多是敲剥百姓的强盗,他们表面上是正人君子,实际上是不择手段的追名逐利的虎狼。而被朝廷污蔑为盗贼的林道乾,李贽却为他辩解,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林道乾起义是官逼民反,是黑暗不平的社会造成的。林道乾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其才识过人,胆气压乎群类”“,有二十分才,二十分胆”。这样的人才不受到重用,而得到重用的却是一些贪得无厌的庸俗之辈。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与众不同,如历史上很多人都骂秦始皇是暴君,而李贽却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坍,掀翻一个世界。”又如:很多人说武则天是“妖后”,而李贽的看法是“:诚观近古之王者,有知人如武氏者乎?亦有专以爱人才为心安民为念如武氏者乎?”〔13〕
    他评价历史人物不是人云亦云也不是标新立异,而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只因为他的思想活跃、开放,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故其言行总是有别于众历史证明,他对农民起义的态度是进步的,他对秦始皇、武则天的评价是正确的。由此可见,他不但是一位进步的思想家,反道学的勇士,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史学家。
    综上所述,李贽的所谓“异端邪说”,实是一种进步的思想。他在专制的封建社会里,敢于挺身而出,站在时代的前列,向旧思想、旧制度挑战,表现了大无畏的精神。他的一生虽然屡遭磨难,受尽迫害,最终死于非命,但他活得脱俗而有意义,死得壮烈而有价值。他是要求个性解放的先导,是一位民主思想的启蒙者。他敢想、敢言、敢为,令人敬佩!他的思想似一颗火种,尽管在当时没有形成燎原之势,但它毕竟播撒在了中华大地上,为那些长期受宋明理学束缚、压抑的人们带来了一线光明和希望,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代的发展,历史的进步,需要李贽这样的人物:不墨守成规,不盲目崇拜,不随波逐流,善于思考,执著追求,勇于开拓创新。这一切,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现代化建设,跻身世界强国,不仍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吗?


〔参考文献〕
〔1〕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九〔M〕.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影印出版,北京:中华书局,1961.14.
〔2〕李贽.焚书·卷四.豫约感慨平生〔M〕.北京:中华书局,1961.
〔3〕李贽.初潭集·卷十一.释教〔M〕.北京:中华书局,1974.144.
〔4〕李贽.初潭集·卷二十.道学〔M〕.北京:中华书局,1974.345.
〔5〕李贽.焚书·卷一.答耿中丞〔M〕.北京:中华书局,1961.
〔6〕李贽.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M〕.北京:中华书局,1959.1.
〔7〕朱熹.朱子语类·卷十八〔M〕.
〔8〕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三〔M〕.
〔9〕李贽.焚书·卷三〔M〕.北京:中华书局,1961.90.
〔10〕李贽.藏书·卷三二.德业儒臣后论〔M〕.北京:中华书局,1959.544.
〔11〕李贽.焚书·卷二.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1.
〔12〕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196.
〔13〕李贽.藏书·卷四八〔M〕.北京:中华书局,1959.

相关文章:
·翟玉忠: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窒息了中华礼义文明
·毛泽东的法治威力:造就了一大批“讲天理、凭良心”执法者!
·杨步月:中医药直面四大挑战
·张宏良:回归天理人心才能走上和谐正道
·福山:历史没有终结 直面中国政治传统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