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诞生于清朝的洋务运动,扬名于抗日战争,成长于新中国,兴盛于改革开放。自1862年创办至今,长安已跨越了三个世纪,走过了144年的风雨历程。从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的先驱,发展为总资产突破300亿元、员工近3万名,军民品结合的、特别是国内最大的小型汽车(含发动机)制造企业,跻身中国汽车工业前四强,微型车行业第一;是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领军企业之一。
今天长安的汽车工业,已经形成西南、华东、华中、华北四大整车制造基地,稳踞中国汽车制造大集团的行列。在与日本铃木、美国福特、日本马自达合资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科技创新,长安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自主开发之路。
痛定思痛,谋求出路
作为一家军民结合的特大型国有企业,长安通过军品的科研生产,深刻地认识到自主开发的重要性。长安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涉足汽车制造,仿制了外国吉普,造出了中国第一批吉普车——“长江牌46型越野吉普车”,并曾生产千余辆装备部队。80年代初期,长安又成功引进日本铃木ST90K微型货车的技术,开始生产“长安牌”系列微型车。在生产的过程中,长安多次尝试自主开发。长安自主开发的微型车“长安之星”是国内微型车市场技术含量最高、品种最多的车型,已连续多年保持单车销量第一的水平。
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尹家绪说:“长安既有合资公司又有国有控股公司,国有控股公司将坚持自主开发,把长安品牌延续下去,力求做到今天有长安汽车,十年后有品牌、数量更多的长安汽车。我觉得长安要想生存、发展、壮大,就必须有自己的新产品,必须走自主开发、自主品牌之路,然后再谈‘拿来主义’。”
长安确定了“以微为本,以轿为主,发展商用,进军服务”的发展战略。在中国向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国挺进的时候,长安正扛起“以我为主、自主开发”的大旗,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开发的道路。
为什么长安搞了合资,还要坚持自主开发?原因是复杂、深刻的!长安在与外商合资的过程中,遭受了不少的“伤痛”:
一是“市场换技术”之痛。通过合资,外方得到了中国的市场,而且通过各种方式(技术支持费用、技术提成费用、关联交易等)大规模抽回投资;通过出售生产线、设备、另部件等形式获取高额利润。但中方只换来加工、制造方面的技术,且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产品出口海外还受制于人。通过“市场换技术”,外方得到很多,中方所得实在太少。
二是技术空心化之痛。长安与日本铃木、美国福特公司分别成立了合资公司,扩大了规模,加快了增长速度。但重庆长安汽车股份公司没有合适的产品生产,近万人的企业嗷嗷待哺。两个合资企业不提供核心技术(产品设计技术),长安公司要想解决技术空心化问题,掌握核心技术,获得适当的产品投产,不得不走自主开发这一条道路。
三是控股不控权之痛。长安在与两个外资企业合资和后来的自主开发中,深切体会到:在合资企业中,由于核心技术这一关键生产力被外方持有,外方从而控制着供应商体系的选择等许多方面的重要权利。尽管中方控了股,但在合资企业中,中方在许多方面都没有话语权、控制权,实践表明,光控股而不掌握核心技术是不可能控制企业的。
既要产权,更要知识
在遭受了这么多伤痛之后,长安公司毅然用行动告诉世人,既要有产权,更要有知识,没有知识的产权是不值钱的。这就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必须坚持自主开发。
长安公司是如何开展自主开发的呢?
在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中,中国的汽车企业被当作加工厂,中国企业出的是“力”;而国外跨国公司把持技术,出的是“智”。显然,只有力、没有智,我们在竞争中是不堪一击的,甚至是没有竞争资格的。长安从实践中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1995年长安成立了汽车技术中心,并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国家级的技术开发中心(现已更名为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90年代末期,长安又决定与国外的开发设计公司进行合作,通过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培育自主开发能力。于是研究院设有两个分院,一个在欧洲(注册地点在意大利的都灵,以我方人员为主,根据开发的需要,签定合同,聘请外国著名专家参加工作),一个设在上海。研究院共有员工约800人,其中欧洲的分院约50人。
2001年,长安由重点抓合资品牌零部件的国产化向联合开发过渡(清注意,这是问题的要害。我们不少的合资厂长期只搞国产化,不注意开发,这是他们停步不前的主要原因)。经过前期的积累,培养和锻炼了大量的技术骨干,长安汽车也由前期单纯的技术引进、国产化改造转变为开始对某些原有车型的改型和进行一些探索性的联合开发,主要是车身改进、匹配不同排量的发动机然后形成新的系列车型等。通过与国外设计公司的探索性联合开发,逐步具备了“四大能力”,即零部件改进设计、全三维设计和部分模拟仿真分析能力;联合设计、部分自主设计的能力;车身开发、整车性能测试、发动机开发和匹配的开发能力;现有车型进行重大改进、改型的能力等。
2001年底,以全面启动长安CM8的研发为标志,长安汽车走上了真正意义上的“以我为主,自主开发”的道路。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长安深刻地认识到,汽车的奥秘不在于生产,而在于开发设计,只要能够开发出适合市场需求的车型,市场前景将会十分光明。同时,只有通过产品开发,才能掌握汽车的核心技术,才能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才有话语权,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对自主品牌汽车的追求,不仅仅是一种民族情感的需要,更是与外国公司进行市场较量,参与国际竞争,寻求汽车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需要,也是全面建设车来车往的小康社会的需要。
长安在探索“自主开发之路”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据长安科技部部长朱华荣介绍,长安的自主开发完全靠企业自己出资进行,从利润中抽出巨资投入开发,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和风险。由于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在摸索中前进,在开发中碰过壁、走过弯路、有过教训。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产品,甚至放弃了短期的市场份额,因利润减少,在上级考核中不得不处于不利的地位……等等。但是与拥有自主品牌的汽车比起来,这些代价都是值得的。长安通过自主开发这条路,不仅仅拥有了“产权”,而且还拥有了“知识”,它是又一个开启了中国人自主开发轿车的新纪元,在中国汽车工业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它为中国汽车行业拥有自己的民族品牌,从而跻身国际汽车工业阵营,为促进民族汽车工业发展,弥补产业“空心化”,形成中国汽车工业的核心竞争力,作出了不小的贡献。
自主创新带来了回报。2003年在上海国际车展上推出了第一款自主知识产权的MPV概念车“杰勋”;2004年,推出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汽车——长安CM8,并同时推出概念轿车“长江鲟”和概念跑车“龙腾”;2005年,长安CV9和最新开发的SUV概念车“御风”引起上海国际车展的重视。从2005年起,每年都将推出3款以上全新平台的产品,最多时每年有可能达到8款,为自主开发的中国汽车工业打造希望。
在长安自主开发的产品平台上,不仅有14个品种的小型轿车、中级轿车、MPV、MPW、SUV以及概念车杰勋、长江鲟、龙腾、御风,体现着长安敏锐地把握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同时还有从0.8升到2.2升的三大系列发动机产品,充分显示出长安自主开发的实力。其中CM8,CV9,是全过程自主开发,最先推出的两款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真正“长安造”。
值得重视的是,长安开发的陆风风尚CV9型车已经在江西的合资厂江铃投产。长安铃木的日方代表已提出,要求把长安开发的新车型在该合资厂投产。这就说明,长安开发的新车型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说明,用自主开发的轿车新车型来改造合资企业,使之成为创新型企业是可能的。
恰当处理合资合作与自主开发的关系
与国内其它自主开发的轿车企业有所不同的是,长安是在与福特、铃木、马自达等跨国汽车公司合资合作的同时,认真抓了自主开发,实现了合资合作与自主开发并存。在合资合作中,长安积极学习他们的制造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站在他人的肩膀上,实现了在合作中发展、在合作中保持自主开发的独立性、不断提高自己的奋斗目标。长安的实践证明,合资合作的同时可以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可以搞好自主开发。在这里,决定问题的关键是,企业的一把手要有强烈的自主创新意识。
长安在自主开发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了两个原则,一是借鉴,但不仿制;二是合作,但不依赖。这样就既保证了长安汽车不会引起产权之争,也不会丧失自主性。长安坚持以产品设计开发为纽带,通过联合开发等方式,实现了三大目标:一是把长安的技术队伍放在具有国际水平的平台上来培养,最终形成国际一流的技术开发队伍;二是完成了多款新产品的开发;三是形成了自己的开发流程和设计规范。这三大目标的实现,证明长安的学习和实践很有成效,水平正不断提高。
古人常说的“善假于物”,就是要善于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发展自己。长安在提高自主开发能力的过程中,善于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国内外的资本、管理、技术、知识等资源来发展自己,从而取得今天的成功。长安在开发和生产中,推行了“四借战略”。这就是一、借脑明智。通过引进高级人才与联合开发,拓宽视野,提高自主开发整体技术水平。二、借梯上楼——通过与国际汽车公司广泛合作,使长安在管理上迈上更高的台阶。三、借水养鱼——通过将技术人员放在国际舞台上锻炼,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对年轻人才长安大胆给项目、压担子,在使用中培养;在开发所有系列产品中,让自己的技术人员全过程参与。四、借船出海——以项目为载体,通过与国外设计公司联合设计,培育“以我为主,自主开发”能力。同时,使长安的汽车开发从一开始就立足高起点,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开发平台上起步。
长安是洋务运动的产物,是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路下发展起来的。从引进日本的制造技术、管理,到借助其他国外的管理、技术、知识等资源来发展自己,到走出国门,进一步学习借鉴他人的技术,以实现中国汽车的自主创新之路,长安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创造了在合资的同时坚持自主开发并取得丰硕成果的“长安模式”。
长安还是一个军民结合的典型
与国内其它汽车企业不同的是,长安公司还是国内汽车行业排名前六中唯一的军民结合企业,也是中国最早的兵工企业和最成功的“军民结合型”企业之一,目前,长安公司经济总量位居国防工业第一,是兵装集团的“龙头”企业,在国防工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长安公司的军民结合之路经历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军养民。从50年代生产“长江牌”越野吉普车开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长安公司积极响应中央提出的国防工业要实行“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的方针,开始了“产品自己找,市场自己寻,盈亏自己负”的战略转移之路;以合资为手段,努力发展微型汽车和发动机,试制成功了第一辆样车(1983年)和第一台车用发动机样机(1984年)。第二阶段是以民养军。20世纪90年代,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国际局势下,面对国家全面紧缩国防支出,削减军品订货量,削减项目预研费用以及军品生产也要市场化的严峻考验,长安公司始终坚持军民结合,发展民品,不忘军工责任,在扩大汽车生产的同时,挤出资金将50—60年代的老军品生产线进行了彻底改造,实现了第一次军民品分线。为了保护好军品生产线,公司利用军品闲置资产补充必要设施,稳住高素质军工队伍、利用完整的产品制造体系和军工技术进行汽车零部件开发生产。这一阶段,军品生产线创造的汽车零部件产值就达到4亿元左右,而且在国家没有任何投入的情况下,公司还每年自筹资金3000万进行军品的科研开发,相继自主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军工产品。第三阶段是军民共举结硕果。1999年后,长安公司不断创新科研开发体系,投资2.13亿元,建立起技术先进、手段完备、实力强大的技术研发中心,研发能力快速提升,逐步实现从研仿向自主开发的转变;由单一产品开发向大型复杂系统集成转变;向三维设计、动态仿真、动力学分析等方向转变。“十五”期间,长安公司投入5亿元资金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使特种产品生产水平和能力快速跃升,逐步实现了由传统手工机械加工向数控化、总装集成化转变。这一时期,长安公司还建立了国际化的汽车自主开发体系,推出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率先开展了混合动力汽车专用发动机的研发,成功地完成了中国小型车的第一撞,创造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第一次批量出口欧洲的新记录等一系列成就。
长安实现军民结合的重大举措
一是抢抓机遇,把握自主发展主动权。1979年实施军转民后,认识到必须结合自身的军工优势,选准拳头产品,向技术含量高、规模效益好、工艺设计相近、市场需求旺盛的机电产品进军,把先进的军工技术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二是管理创新。一方面坚持“企业市场化”的经营战略,规制经营企业;另一方面着力构建“管理精益化、科学化、创新管理全员化”的“金字塔管理”模式,以科学精神治理企业。在汽车制造园区,创造性地形成了“MLDQ”(即市场、现场、素质、品质四要素的英文简称)管理模式及MLDQ四大管理分系统,共500条管理细则。
三是理念创新。针对中国汽车产品开发模式的优缺点,长安公司探索出新的开发模式,形成了“以我为主、自主开发”的理念。长安建立了集成化、全球化的自主开发资源体系,形成了系统化、本土化的自主开发流程规范体系,建设了数字化、闭环式的自主开发协同支撑体系,第一个在重庆、上海和欧洲建立起独立的设计(通信)专网,第一个在国内建立了验证样车试制工厂。
四是“五大工程”增强自主发展的综合实力。一是新品工程,以产品创新为龙头,新品开发突出“快”,以新取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精品工程,质量上突出“精”,以优取胜,提升产品质量;三是成本工程,突出“降”,以低取胜,推广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建立起“人人有指标、指标人人保”的成本控制机制;四是营销工程,发挥商家和厂家“两个积极性”,加强网络建设和售后服务,引入数字神经系统工程;五是人才工程,突出“用”,以高取胜,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以市场为导向的选人用人机制以及按劳付酬、按智付酬、按贡献付酬的多种形式的分配机制。
五是品牌战略,提升自主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长安十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军工实现了从无品牌,到“长安”商标成为“中国驰名商标”的跨越,2004年长安品牌的价值达到80.2亿元。自确定“长安”、“江陵”、“奥拓”等品牌商标后,长安先后申请了45个“长安”商标、8个“江陵”商标、2个“奥拓”商标以及其他商标共计近百种。
六是资产运营,迅速壮大自主发展规模。利用一切融资渠道和合作手段实现跨越式发展。作为一家老军工企业,长安的生产过去一直依靠国家拨款进行,军转民后资金不足,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首要障碍。,长安一方面大力推进股份制改造,为自主开发产品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合资、并购、控股等资产经营模式,使长安规模迅速壮大。
“保军”是长安公司发展民品的基本出发点,但是随着民品规模的增加,如何促进军、民品协调发展就成为了长安公司面临的主要难题。目前,长安公司采用的是以民品的利润保养军品生产线,保持好军品科研队伍,投入新品开发,这种做法大大限制了公司的发展。
为有利于军民两者的健康发展,建议国家给予如下支持:
第一、希望国家对军转民企业给予政策支持,设立军民结合自主创新示范基地。军转民企业由于设备老化、企业办社会等问题,困难日益突出。建议国家在企业上台阶的关键时刻,在军品维护费和退城进郊方面,考虑军转民企业的特殊性,给予政策支持,对自主开发的军品(因前期投入大,一次订货有限)给予政策性补贴。
第二、设立国家“汽车自主开发奖励基金”,扶持汽车共性技术的发展。重点支持建设3~5个汽车创新工程技术中心,1~3家自主开发产品的产业化基地和样车试制基地。
第三、希望国家建立汽车自主创新开发共性“软体系”。根据汽车开发特点,建立经济型轿车与小型商用车的设计规范与开发经验数据库,为国内自主开发企业提供共性平台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