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哲学纵横
陆寿筠:阴阳六讲之五——“阴阳五行”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模式(5) 
作者:[陆寿筠] 来源:[作者惠赐] 2023-12-14

要知“五行”,先得认识“四象”。

由于“阴阳”代表的是相反相成的两面有消有长(两个方向)的过程,而不是铁板一块、静如死水的机械实体,“二二得四”,因此这个过程又必然展现为四个阶段:(1)从阴盛阳衰之极(太阴),经过阴渐衰、阳渐盛、趋向平衡(少阴),达到阴阳大致平衡;(2)从阴阳大致平衡,经过继续阴渐衰、阳渐盛,达到阳盛阴衰之极(太阳);(3)从阳盛阴衰之极(太阳),经过阳渐衰、阴渐盛、趋向平衡,达到阳阴大致平衡;(4)从阳阴大致平衡,经过继续阳渐衰、阴渐盛,又达到阴盛阳衰之极(太阴)。于是“两仪生四象”,即“阴阳”两仪生出“太阴、少阴、太阳、少阳”四象(或曰“四相”),具体如:一日之为子、卯、午、酉四个时辰分成四段,一月之为朔日、上弦、望日、下弦四个日子分成四期,一年之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分成四季,还有月亮绕地一周所经过的天宫二十八宿按方位所分之东、西、南、北四宫。这最后两个“四象”,即四季和四宫,还以更形象化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动物作为标志。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时间概念的每一“季”、和作为空间概念的每一“宫”分别同时由同一种动物来代表,这说明古代中国人早就超越了自身感官之局限所带来的认知局限,认识和超越了时空之分的相对性,融入了心物不二的境界。

这“四象”相当于四个时空区间,它们之间的“阴盛阳衰之极”、“阴阳大致平衡”、“阳盛阴衰之极”、和“阳阴大致平衡”这四个“时空点”代表着事物正发生质的变化,因此也可以称为“质变点”。那四象则可以称为“量变区间”。可见,“四象”这个概念形象化地展现了事物质、量互变的演化过程。由于“四象”代表着认识事物阴阳消长总过程中最低限度所必需的四个不同质的分过程,所以这个形象化概念对于认识事物具有基本意义。

除了阴阳消长的观念以外,与见木不见林的西方传统相对照,中国传统思维的另一个特色则是:在各个局部与全局的宏观关系整体中考察每一个局部和全局。因此四象之中还有一个核心统率、维系着这四个局部、并代表着由这“四加一”之间的所有联系组成的整个宏观体系。四加一等于五,缺一不可,于是统称为“五行”。如,金木水火,当代表春夏秋冬四季时,土就代表着地球这个核心,因为若没有地球绕着太阳转,就没有这四季之分;当它们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时,土代表“中”;当它们代表东南西北天宫四区时,土代表位于中间的北斗七星——这北斗七星以其与天宫四象的关系,“如同钟表指针一样将地球上的时间、季节变化全都清楚地指示出来……”(《中国哲学方法》,2007,27页)。这就可见“五行”模式的宏观认识意义了。

由于“阴阳”存在于自然与社会、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微观和宏观的一切层次上、一切事物/关系/过程之中,所以“五行”就是认识无所不包的天地万物的一个基本模式。人们或许会说,世界上的事情复杂得多了,哪有一个“五”字这么简单?的确,世事无比复杂。西方有所谓“还原论”(reductionism,更确切的字面译法应是“简归论”,即“简单化地分解归纳”,或者干脆可以意译为“基本粒子论”;之所以译成“还原论”,说明译者也是“基本粒子论”者,将所谓“基本粒子”看成了“原”。其实这根本不是世界的“原”状态,无所谓“还”;倒是我们现在努力复兴中国传统思维,才是真正的“还原”。)如果按照所谓“还原论”即基本粒子论的思维方式把世界看作某种“基本粒子”的堆积,那么“五”这个数字的确太小了,因为“基本粒子”的数目应是“无穷大”,一个“五”字怎么概括得了?但是如果真正按照基本粒子论,世事又无比简单,因为所有“基本粒子”既然称作“基本”粒子就该是“一”个模样,所以应该说“五” 这个数字是太大了,只要“一”就够了,何需“五”?那么这个“五”字究竟是将事情简单化了呢还是复杂化了?

先回到本文开头的问题,可不可以概括成“四行”、“三行”或“六行”、“七行”?按照上述,“四”是阴阳消长总过程中具有不同质的分过程的最小可能数目,加上代表总过程的“一”,那么至少是五。所以“四行”或“三行”肯定是不能成立的了。而这四个分过程本身所代表的只是阴阳消长程度的变化(量变),至于阴阳之间关系实质、即事物性质的变化(质变)只发生在区隔这四象的四个点上。除此之外,再无更多的“质变点”和具有不同质的“量变区间”。(四个质变点加上四个量变区间就是八卦的内容。)所以“四”是特定事物阴阳关系质变的最大概率,不可能再大了。于是就有了“五(行)”,不可能再少,也不可能再多,就成了把握事物/过程的、最基本的形象化认知模式或范式。

 “五行”通常以“金、木、水、火、土”来代表。金、木、水、火、土这五个字虽然本来是用来表示五种物质形态的,但作为五行的代表,就不是代表五种物质形式,而是以它们之间的生克关系象征性地代表事物的(时空)局部与全局、局部与局部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联系。这是五行学说的基本精神。所以决不能以西学的思维方式来解读中国的传统概念,否则就是对于中国文化的奸杀。

如果说,基本粒子论(包括社会科学中的原子论)代表着西方的思维路线,那么也许可以说,以阴阳五行为标志的基本模式论代表着中国的思维路线。同样是“基本”,但一个是“粒子”,一个是“模式”。粒子可以无限分割,因此基本粒子永无定型、实际并不存在;模式一旦被证明符合天地万物运转变化之“道”,则可以称作基本模式、并传之永远,关键在于活学活用。另外,不同层次上的粒子(分子、原子、电子等等)内涵是不同的,而阴阳五行展现于从其小无内到其大无外的所有层次、所有领域的一切事物/过程之中,其本质内涵或曰根本精神是始终如一的。

中国人阴阳五行的观念源自对于天地运行变化规律的观察,但实际上适用于一切事物,无论是无机界还是有机体,是自然还是社会,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是有形的还是抽象的。那是因为“万物负阴而抱阳”,“一阴一阳之谓道”。有阴阳两仪,就有四象五行。中医学之所以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历史上,不但指导人们怡养生命、去邪祛病,使种族得以繁衍,还以其所含之哲理智慧传承着优越的思维方式,使文明得以延续,立下了万古不朽的巨大功劳,就是因为运用了阴阳五行的认知模式及其所体现的精神。只是在运用于社会和精神领域的抽象事物时,因为其没有可以直接感知的时空形相作为易于把握的根据,因此不能机械地区分四象、五行,更不能乱点鸳鸯,随意地将一些抽象情事和概念与金、木、水、火、土牵强地挂起钩来,将阴阳五行搞成不伦不类、神秘莫测的比附把戏。

上面由阴阳两仪引出四象五行的过程清楚地显示出:阴阳概念是五行模式的灵魂,就如对立统一规律(或称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灵魂一样。但阴阳和谐学说与“对立统一规律”,虽然在某些言词上有些相像,但是在本质含义上是根本不同的。因此,沿着如此不同的思维路线,对人类文化现象的认识也必然是大相径庭,甚至完全颠倒的。

(“阴阳六讲”系列是由2009年12月11日首发新法家网站的《阴阳五行与人类文化》一文拆分而成。)


相关文章:
·陆寿筠:从中西社会演化模式比较看中国和世界的前途(之三)
·陆寿筠:道家太极视野中的儒法之争
·陆寿筠:一个爱恨三角——法家、儒家与西方自由主义
·陆寿筠:从中西社会演化模式比较看中国和世界的前途(之二)
·陆寿筠:从中西社会演化模式比较看中国和世界的前途(之一)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