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学艺术
安乐哲:让中国故事讲中国话——序《心学智慧:<传习录>中英双语精粹(漫画插图版)》 
作者:[安乐哲] 来源:[微信公众号“一多不分”] 2023-11-01

从黑格尔提出所谓中国哲学不是哲学只是一些道德说教,到新世纪伊始德里达来到中国时追问“中国哲学是哲学吗”,期间虽有胡适、冯友兰等基于西方哲学体系初步梳理了中国哲学发展历史,但中国哲学的正名之路仍道阻且长。现如今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体系中的合法地位虽逐步得到承认,身份危机基本得以解决,但理解危机依然存在。

时至今日,中西各领域交流已经颇为深入,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并未达到我们的期待值,甚至对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对外行为存在误解,认为中国崛起可能会带来军事威胁。与此同时,西方学者所秉持的“西方中心主义”,使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文化优越感,错误地认为东方文明是落后的,对东方文化持有蔑视的态度。不少西方哲学家也没有把中国传统哲学视为严肃哲学,不愿给其合法的哲学地位。这一切皆可归结于“不对称文化”,中国对自身绵延千年的思想文化的表述,正在失去自己的语言和话语。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指出:“语言之界限就是我们世界之界限”。西方世界迄今对中国思想文化词汇所做阐释而用的西方术语,其语义不属于原本汉语词汇的文化观,其原因是中国与西方人文概念所传达的世界观相去甚远,西方概念难以准确表达中国思想文化语汇的真正意义。因此,中西文化互译及交流面对的是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和文化观,必须有一种注重阐释的警醒意识。

作为一名中国哲学学者,我对理解中国传统哲学有着极大兴趣。历史上来华传教士为实现传教的宗教目的,以基督教教义概念直接比附中国传统哲学是最普遍的操作,由此造成的文化误读现象一直延续至今且根深蒂固。如把中国的“天”翻译成“Heaven”(天堂);把非常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包含历史、人文与哲学丰富内涵的核心概念,译为“Ritual”(宗教仪式)等。这就导致西方世界所熟知的中国哲学不过是披着中国思想外衣的西方哲学,甚至只是西方宗教在中国的不同呈现形式而已。在西方哲学研究领域的一些学者眼中,中国哲学不是哲学,儒学、道家和西方的宗教传统不过是同类事物而已——而西方知识分子对宗教是没有多大兴趣的。事实上,目前那些流传在西方、带了基督教“影子”的儒家思想是一种“偏见”,因此一定要让中国传统哲学“讲自己的话”。而当前人类面临着全球性的危机如气候变暖、环境破坏、能源短缺等等,这意味着个人主义价值观、意愿和行为必须发生改变,儒家价值观不失为当今可选择的宝贵文化资源。阳明学作为新儒学发展阶段的重要思想,其背后所蕴涵的心学智慧亦可成为世界文化秩序变革的资源。

这也让身处阳明故里的宁波大学师生们意识到,阳明学西传事业大有可为,以传承与传播心学思想为己任的阳明文化海外传播团队随即成立。团队主要成员曾于2018年7月以中方学员的身份参加我所主讲的国际儒学与中华文化讲习班,在交流过程中我了解到其自研究生入学起就一直进行阳明学对外传播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主要聚焦于美籍华人学者陈荣捷(Wing-tsit Chan)对阳明学西传所作出的努力。其中陈荣捷先生“以中释中”的中国哲学典籍翻译理念为阳明学走出国门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荣捷先生曾任教于我所在的夏威夷大学哲学系,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谦和的个人品格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夏威夷大学是20世纪早期最重要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是当时西方国家中唯一开设中国、日本、印度、佛教和伊斯兰教哲学课程的大学,是东西方比较哲学与比较政治学研究的重镇,在西方中西哲学与政治文化比较领域长期处于领先水平。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当地居民的多元化民族特性,对东西方文化的教学和研究一直重视有加。正是陈荣捷与热衷东方思想研究、关注印度哲学的查尔斯·穆尔(Charles Moore)一道创建了哲学系。彼时设立该综合性哲学系的想法来源于一个共识,即具备西方哲学背景的学生学习非西方哲学比单纯学习非西方哲学的学生更有优势,受过西方哲学系统训练的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手段和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和拓展中国哲学传统。这一办学理念的本质即为比较哲学视角,也正是我一直所倡导和坚持的中国哲学研究视角。即在厘清中西哲学两套阐释语境的学理基础上,跳脱西方“一多二元”的话语框架,从中国文化自身的“一多不分”出发,以阐释性翻译呈现中国哲学典籍,通过文化互鉴矫正比较文化的不对称性,以求在英语世界最大限度地还原中国哲学本真。在这方面,陈荣捷先生秉持 “有词必释,有名必传,有引必溯其源”的“以中释中”翻译原则,完成了阳明学经典《传习录》全译本。

基于该典范之作,结合阳明文化对西传播存在的问题,阳明文化海外传播团队进行了一系列展现阳明学时代风采和永久魅力的有益尝试与可贵探索。其中《心学智慧——<传习录>中英双语精粹(漫画插图版)》(下称“《心学智慧》”)一书以陈荣捷《传习录》全译本为底本,采用中英双语对照的编辑方式,将《传习录》中较为艰深晦涩的心学思想通过生动活泼且颇具国风特色的全彩漫画形式进行创新解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致敬经典译本,推广精准译文

该书的特色之一即为致敬经典译本,推广精准译文,以实现对前人研究成果的良好传承。经过中外哲学家半个多世纪的努力,阳明学在西方世界的传播与研究虽然不像过去那样边缘化,但由于汉语语言的弹性以及中西话语体系的差异,现有的阳明学研究尚未能够以积极的形态参与到世界哲学的体系建构中去。在英语世界享有盛誉,被尊为开山之作的亨克译本,其作为传教士的身份及其宗教学术背景使得他的译文呈现出比较浓厚的比较宗教学色彩。他在翻译过程中显然以传播基督教义为己任,将西方话语框架强加于阳明学。实则,中国文明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一直有一套与西方不同的预设观念,“道”与“doctrine”、“天”与“Heaven”的错配,极易导致西方学者对中国的世界观形成一种“西化”的错觉,构建出一套披着中国思想外衣的西方阳明学说。因此,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推广现有学界公认的权威译本势在必行。华人学者施友忠(Vincent Y. C. Shih)曾称赞陈荣捷的《传习录》英译本用词精确、可读性强,非常适合作为中国哲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斯坦福大学汉学家倪德卫(David S. Nivison)同样高度评价该译本,认为翻译准确流畅,准确达意,相关注释非常到位,其返本溯源的做法令人敬佩。因此,《心学智慧》选择传承前人经典之声而非尝试推出全新译文,实是明智之举。

创新传播模态,扩大受众群体

如果人文学术只能呆在象牙塔中,不落地、不及物,其存在价值将令人生疑,这是倡导学术大众化的主要原因。而法国思想家萨特的主张与做法值得一提。当他意识到读者大众的重要性时,向知识界呼吁:“必须学会用形象说话,学会用这些新的语言表达我们书中的思想。”因此,阳明学作为一门专家之学,如何助其走入大众生活乃至成为智慧指引,是当务之急。究其根本,阳明学在西方传播过程中除了两本英译本,实质上并未有通俗易懂的普及性读本流通,过于学术性的学术专著等并不符合西方普通读者的阅读习惯,因此单一的文字传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受众群体范围。不言而喻,图片具备优于文字的艺术性,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读者对哲学类文本的兴趣问题,从而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由于人的视觉感知能力很强,看到图片的瞬间,也许还没有来得及进行逻辑思考,但大脑已经接收到大量的信息和内容。换言之,文本尚且需要依托可读性设计,图片则可通过讲述故事被直接识别,更容易打破文化和语言隔阂,传递内容含义,留下深刻印象。《心学智慧》中的漫画插图皆以中国元素为主,颇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近年来中国国漫的兴起也激起了大众对国漫的兴趣和期待,此时推出具有国漫特色的中国哲学典籍漫画读本可谓是正逢其时。该书通过以图释义,把阳明思想和读者阅读偏好相结合,兼顾图文的准确性和艺术性,既体现了从专业研究到艺术呈现的过程,更展示了从深入研究到知识浅出的转化,实现阳明思想与大众读者的良好沟通,引领读者认识和感悟王阳明的思想观点,从而了解心学思想的精髓,提升传播和学习效果。

《心学智慧》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有效尝试,值得大力推广。我也很欣慰能看到青年学子仍在继续传承陈荣捷的学术精神,将新儒学思想推向世界。我也更期待未来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为文化传承与传播发声,不忘初心,与时偕行,为讲好国学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注入青春力量。

(安乐哲(Roger T. Ames),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一多不分”2023-09-12)


相关文章:
·安乐哲:让中国故事讲中国话——序《心学智慧:<传习录>中英双语精粹(漫画插图版)》
·李文娟:人是关系性的存在——安乐哲“儒家互系性思维”解读
·杨光斌:构建中国话语权,大学智库应该主动发力
·包华石:小心西方诡辩束缚中国话语
·安乐哲:儒学是世界文化秩序变革的重要资源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