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圣的目的是为了得道,也就是能识解中国道家义理中所蕴含之“道”。得道的目的,是通过尊道的外王实践,赋予人生以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内圣外王”,则是对于中国优秀学术文化传统的高度精准概括。
那么,通过自觉的心性修炼达到内圣,究竟是从人道起修,还是从认识天道开始,关于这个问题似乎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笔者的观点是:需要两端同时下功夫。下面将细细道来,看是否说得通。
人道,也就是人际关系的道理。天道,则是统御一切存在之间关系的道理。后者包括前者,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局部。从中国传统整体论的视角,我们认识到:天道统御着人道,任何违背天道的人道都是不能长久的。所以,在逻辑上,是天道决定人道,而不是人道决定天道。也就是先有天道,后有人道。当然,这个“先”和“后”不是指时间顺序,而只是认识上的逻辑关系。在逻辑上,是从天道到人道,而不是相反。
但是,天道的展现是无限的,而个人认知天道的器官和能力是有限的。而且,人对于外界的认识总是由近及远、由表及里地逐步扩展、深入的,不可能一步达成。任何人的生存都离不开与他人相处,于是就有了“从人道起修”之说和实践。
人一出世,首先来到家庭。所以世界各国从来都在不同程度上重视家庭伦理,尤其是东方各民族历来特别强调家庭家族伦理教育,将其看作是宏观社会人伦教化的发端和基础。但是,虽然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方式的多样化,人际交流的规模也空前扩展,机率空前频繁,但从当今世界的乱象、包括家庭伦理的崩坏来判断,可知得道者和接近得道者却是越来越稀少了。
这就说明单纯依靠修人道,还不能达到认识天道的目的。我们知道,以家庭伦理为基础的教育和修炼主要是通过修炼者的直观感性经验,来认识人际关系即人道的本质。这样的认识在最有利的主客观条件下,最好的结果是能够认识到人与人的相关相依性。但具体到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层面上,什么样的关系才符合天道,因而最合理,最有利于所有人或绝大多数人的幸福,这个问题,光靠以家庭伦理为基础的修炼就难以找到正确的答案了。这可以人类发展的历史本身来证明 -- 从总体来说,人类世界分化成掌握权势财富的极少数和受苦受难的绝大多数这一现象是越来越严重了,而不是越来越消减了。这就证明了,如果光靠人道感性经验,而没有从天道理性那一端出发的心性修炼,内圣的目的则很难达到。
将“天道”与“理性”放在一起说,那是因为天道所体现的理性是最高的理性,或曰“终极理性”,它体现在形上超验世界和形下经验世界这两个层次的交接处。对那个超验世界的认识可以通过解读道佛典籍和静修内观基础上的解悟(即感性理性综合直觉)来达到。在此天道理性的指引下,人们才有可能如实地承认自身的局限,而将微观层次上的人道感性体认上升到超越对于家庭伦理的直观认知,通过对于宏观社会人群关系的理性思考,而达到符合天道的结论 -- 求衡,即求取经验世界一切社会关系和人天关系的综合平衡。这才是“内圣”的基本内涵,才是符合“外王”实践需要的“内圣”。
至此,我们可以概括如下:“内圣”需要从对于“人道”的感性体认以及对于“天道”的理性识解和静修内观相结合的综合直觉这两端同时起修。
【作者简介:陆寿筠,旅美华人,新法家网站(英文版)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