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术有两种意思,一是指古代关于治道的方法。《庄子·天下》:“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成玄英疏:“方,道也。自轩顼以下,迄于尧舜,治道艺术方法甚多。”二是指中国古代用自然的变异现象和阴阳五行之说,来推测、解释人和国家的吉凶祸福、气数命运的医卜、星相、遁甲、堪舆和神仙之术等技术的总称。在本篇方术是指第二种意思。所谓方术,是术数和方技的统称。术数是研究 “天道”的学问,包括天文、历法、五行、占卜、相术等;方技则是研究生命的学问,包括医药、房中、炼丹等。方术在周秦汉是一套沟通天人的技术与理论。或者说,它是古代中国的宇宙观及以此宇宙观为基础的预测学。 方术的基本原理是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汉代的董仲舒是儒家第一个自觉探讨天人关系的思想家。他在《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中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观点,认为天与人具有相同的结构,人是天的派生,人事与自然规律相似,故而天人可以相互感应。 “天人感应”是指人与自然万物同类相通,相互感应。《易传》描述了感应的状态:“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天人感应思想起源很早,散见于先秦古籍之中。《洪范》说,“肃,时寒若”,“乂,时旸若”。其认为君主施政态度能影响天气的变化,这是天人感应思想的萌芽。春秋时盛行的占星术,依据天体的运行推测人事的吉凶祸福,是天人感应思想的直接应用。战国后期,阴阳家邹衍“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遇之变”,使天人感应思想趋于系统化。汉代董仲舒继承和发挥了阴阳家的思想,使天人感应说臻于成熟。 天人感应的现代科学解读是理解方术原理的关键。目前可以从量子物理学的量子纠缠和心理学的共时性来解读。分别论述如下: (1)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是粒子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粒子组成的系统中相互影响的现象,虽然粒子在空间上可能分开。纠缠是关于量子力学理论最著名的预测。它描述了两个粒子互相纠缠,即使相距遥远距离,一个粒子的行为将会影响另一个的状态。当其中一颗被操作(例如量子测量)而状态发生变化,另一颗也会即刻发生相应的状态变化。一九八二年,法国物理学家艾伦·爱斯派克特(Alain Aspect)和他的小组成功地完成了一项实验,证实了微观粒子之间存在着一种叫作“量子纠缠”的关系。在量子力学中,有共同来源的两个微观粒子之间存在着某种纠缠关系:不管它们被分开多远,对一个粒子扰动,另一个粒子(不管相距多远)立即就知道了。 量子纠缠的实验证实,西方科学的主流世界观是有严重缺陷的。从笛卡儿、伽利略、牛顿以来,西方科学的主导世界观是:宇宙是一个巨大的机器,没有意识,没有目的,宇宙的组成部份相互独立,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到时空的限制(即局域化的),可以通过研究个体之和来认识整体,整体是个体之和。现代科学是实证科学。实证科学就是在这种世界观的前提下发展的,把物体分割成越来越小的个体,认为通过研究这些个体之和就可以认识整体。典型的例子是机械制造,一个机器的整体就是所有零件之和。实证科学甚至把人也当成机器一样来处理,西医的“头痛医头,脚疼医脚”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量子纠缠表明了宇宙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物体在冥冥之中存在着联系,整体大于个体之和,这证实了实证科学的基点是错误的,西方主流世界观有严重的缺陷。量子纠缠实验使人们从中认识到物质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但是目前还无法全面认识量子纠缠的意义。其主要原因是人们还习惯于用物质的角度来看待微观粒子。实验表明,量子纠缠这种关系一旦发生后,就保持了下去,微观粒子能够保持这种记忆能力,能够区分和识别和其有纠缠关系的特定粒子,能够不受时空限制地“认识”和“记住”这种纠缠关系,这用纯物质的观念是无法理解的,其实微观粒子的这些特征和人的意识相似。西方有一句谚语,叫“走起来像鸭子,叫起来像鸭子,那么很可能就是鸭子”,因此,我们可以说,量子纠缠所表现的就是两个微观粒子意识的反映。这种观点能够给量子纠缠一个合理的解释,即量子纠缠的存在是微观粒子具有意识的证据,给“意识是物质的一个基本特性”提供一个好的证据,其意义非同寻常。 中国传统哲学的世界观和西方唯物世界观非常不同,中国传统的哲学、科学、医学等等都是整体观,讲“天人合一”,量子力学在实验上也证实宇宙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现在西方哲学界、科学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意识和质量、能量一样重要,是物质的一个根本特性,在微观粒子中就存在着意识,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既有物质的一面,同时也有精神(意识)的一面。量子纠缠可能就是微观粒子具有意识的证据。量子力学描述的是微观粒子物质的一面,意识那一面是无法用量子力学描述的。 如果认识到意识是物质的一个根本特性,那么就不难理解人们发现的“有感知的水”、“祈祷的治疗效果”、“巴克斯特效应”、“轮回”等等实证科学无法解释的和灵界有关的现象。中国古代科学从根本上承认精神的重要作用,认为万物皆有灵。西方哲学界和科学界正在认识的新的世界观,是中国古代科学和修炼界早就认识的。物质和精神是一体的,物质和精神(意识)在宇宙中的万事万物中同时存在,物质和精神(意识)是统一的,是不可分割的。意识超越我们可以看见和感觉到的四维时空,如果人的眼睛能够看到微观,那么就可以看见意识的存在。 (2)共时性 共时性(Synchronicity)也可称为同时性,其实是对神秘现象的一种解释。例如,你正在想自己的朋友,朋友就来了;或者你梦见一些事,后来听说就在你做梦的同时,就发生了这些事等等诸如此类的所谓的神秘现象。你会怎么来解释呢?大家通常会用“巧合”来解释这些现象。不过有一个人却提出了自己对这些现象不同理解,这个人就是瑞士籍精神分析学家荣格。荣格本人的经历使得他无法接受这种巧合论的解释。他曾写道:“众多事情难以预料地凑合在一起,使得视概率为一决定性的因素之观点,很难成立。”这使得他一直寻求一个理论性的概念来说明这种超自然现象。于是他用“共时性”来描述这种心理状态与客观事件间的非因果关系。 他认为共时性是一种巧合现象,并不局限于心理的领域,可以从“心灵母体内部”与“我们外在世界”,甚或同时从这两方面跨越进入意识状态。当两者同时发生时便称为“共时性”现象。他使用synchronicity,属名词,指一种品质,与形容词synchronous有很大的区别。包括三个范畴: 1.产生于现在,内心事情与外界事情同时发生,例如实际事情与梦中事情相似。 2.扩大我们与世界的关系,而找到更广大的意义。 3.人在内心寻找意义,如预言等等。 荣格强调指出共时性事件与观察者的心境很有关系。他认为,这种事件往往在观察者对其观察对象有一种强烈的参与情感时发生。就是说,共时性事件的发生意味着:客观的诸事件彼此之间,以及它们与观察者主观的心理状态间,有一特殊的互相依存的关系。正是由此出发,荣格对《易经》占卜的合理性做出自己的解释。他认为,易经占卜时,在问者的心态及解答的卦爻间,有种同时性的符应。而为了使同时性事件出现,那么就需要占卜者投掷硬币或者区分蓍草时,要想定它一定会存在于某一现成的情境当中,并认定卦爻辞确实可以呈显他心灵的状态。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荣格对“心诚则灵”的一种解说。 卡普拉(Fritjof Capra)在他的著作《物理学之道(The Tao of Physics)》中谈到这一点,并论证说,在现代物理学和东方神仙主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似性。理论物理学的发现揭示了宇宙是一个和谐统一的过程,是相互联系的元素所组成的动力网,而这正是佛教与道教哲学的根本思想。 荣格认为共时性事件旨在“一切存在形式之间的深刻和谐”。因此,一旦体验到这种和谐,它就变成一种巨大的力量,给予个人一种超越时空的意识。 荣格的意识与无意识系统与中国的阴阳思想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对应关系。集体无意识对应于无极,也就是完全未分化的状态,在这一状态中,时间与空间尚未出现;而个体无意识则对应于阴;个体意识则对应于阳;无意识和意识合而为太极。而荣格所说的人的外在和内在世界的同一性与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没有任何区别。 在中国思想中,无意识(阴)和意识(阳)间没有出现像西方那样极大的二元分裂,而是两者互相纠缠冲突又互相包容,正像太极图所显示的那样。因此,在此理论基础上,荣格的共时性亦即是阴阳两种内涵的同时呈现,并非无意义的巧合。例如我们在街上走路,突然想起某位朋友,结果在转个弯时就遇到这位朋友,正是古人所言“说曹操,曹操到”的情境,这是荣格的共时性表征,具有我们意识里所不知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