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26日,《人民日报》连续两天发表评论,批评苹果饱受诟病的售后服务。
美国媒体的情绪很快激动起来,《华尔街日报》、《福布斯》等纷纷发表评论,称《人民日报》“这一中共主要宣传工具”指责苹果,是“中国可能采取行动遏制外国公司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占主导地位的最新信号”,《纽约时报》文章甚至写道:“中国梦难道要成为苹果的恶梦吗?”美国媒体把此事上升到中国国家贸易战略的高度,认为《人民日报》批苹果,就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征兆。还有一些中国网友跟着起哄,在微博上把《人民日报》的评论说成是“主流媒体坚决要把外国产品批透搞臭,力挺国产奶粉和两桶油”。
苹果为什么批不得?一个基本的事实是,苹果确实做错了,它没有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合理需求,它当然可以被批评。《人民日报》作为一家媒体,完全有权力对企业经济活动行使监督责任。中国官方媒体之所以对此事关注度比较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苹果的客户群和使用量在中国非常庞大,仅去年一年苹果在大中华区的销售额就超过68亿美元。《人民日报》给予苹果关注再正常不过,它是站在广大中国苹果消费者的立场上,关注中国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而不仅因为苹果是美国大品牌。
美国媒体的说法首先流露出它们对中国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偏见,即认为中国所有官方媒体,尤其《人民日报》,都是“受中国政府直接控制的”,是“替官方说话的”,把什么事都上升到政治高度。实际上,假设现在中国有一个在美国市场占有量很大的商品出了问题,以美国媒体对中国的一贯态度,可以想象它们一定抓住不放,大报特报。在2007年8月开始的美泰召回中国玩具风波中,美国媒体连续几个月铺天盖地报道中国玩具的“安全”问题,后经证实中国玩具没有安全问题,出问题的是美国设计环节,但即使在美泰总裁为此事向中方致歉后,美国媒体竟然还批评美泰的道歉是“向中国谄媚”。
过去几年全球经济形势不好,各国贸易保护主义都在抬头,尤以美国为甚。从去年美国大选的情况看,美国国内以中国为目标的经济民粹主义情绪高涨,对中国反倾销、反收购是家常便饭,此次苹果挨批后美媒的反应,也是这种社会心理的反映。
一般来说,美国媒体是私营的,更多代表美国社会而不是美国政府的声音,但一旦涉及国家利益,美国媒体往往会比较自觉地维护国家形象。换句话说,它们对国内争论的容忍度比较高,但对国际批评的容忍度则比较低。尤其是美国对中国存在偏见,在美国人心目中中国人可能不是在产品质量上“有资格批评美国”的人,这次在高科技产品的问题上受到中国批评,美国人感到有点“伤自尊”。
至于国内一些网民乐于“自觉维护”苹果以及最近出了一些问题的宝马、奔驰等外国品牌的形象,可能是出于对国产品牌“恨铁不成钢”的心态。但一码归一码,错了就是错了,不管是苹果、宝马,还是我们国内自己的品牌,在中国出了问题就应该受中国舆论的监督和批评。还应该看到,现在我们国内媒体对国内各方面的监督力度也在加大,比如像“毒奶粉”等许多食品安全事件都是由国内媒体率先曝光,而不是由美国媒体首先披露的。
(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