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谈天说地
智效民:清代《陋吏铭》 
作者:[智效民] 来源:[] 2012-11-01

    官不在高,有场则名;才不在深,有盐则灵。斯是陋吏,惟利是馨。丝圆堆案白,色减入枰青。谈笑有场商,往来皆灶丁。无须调鹤琴,不离经。无刑钱之聒耳,有酒色之劳形。或借远公庐(署印官有借佛寺为公馆者──原注),或醉竹西亭(候补人员每喜游平山堂,每日命酒宴乐而已──原注),孔子云: “何陋之有。”

    这是清人仿刘禹锡《陋室铭》所作的《陋吏铭》。与原文相比,这篇东西虽然只改动了几个字,却使那群贪官污吏的嘴脸昭然若揭。

    读者也许会问,为什么说“官不在高,有场则名,才不在深,有盐则灵”呢?看来,这事情还要从清代的盐商、盐官说起。

    先说盐商。有清一代,江淮地区的盐商富甲天下,因此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婚丧大事,都极尽奢靡。在这方面,仅《清稗类钞》中就有不少事例:某盐商每天吃饭,都要让厨师准备十几桌宴席。届时,盐商“夫妇并坐堂上,侍者置席于前,茶面荤素等,凡不食者辄对之摇首,侍者审色,则更易他类。”另一个盐商为了夸富,令手下人以上万两银子“尽买金箔,载至镇江金山寺塔上,向风扬之,顷刻而散,沿缘草树间,不可复收”,真可谓一掷万金。还有一个被称为汪太太的盐商妻子,为了迎接圣驾南巡而慷慨解囊,一夜之间就在人工花园中赶造了一个“三仙池”,被乾隆大加赞赏。类似的事例在书中还有不少,可见在那个时代,盐商挥金如土的现象极为普遍。

    再说盐官。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近日捐官者,辄喜捐盐场大使。”捐官又叫捐纳,就是花钱买官。《辞源》“捐纳”条曰:“秦始皇四年,因蝗灾大疫,准百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捐纳之例始此。历代多沿袭,清中叶后尤滥,以致官职成为商品,加剧吏治贪污腐化,成为一大弊政。”官职可以买卖,热衷于此道者当然不会做赔本生意。盐场大使是县级官员,捐官者宁肯不当县太爷,也要买个盐官来干干,其目的不言自明。这种现象说白了,无非是官商勾结,沆瀣一气。所谓“有扬州轻薄少年用刘禹锡《陋室铭》作《陋吏铭》”云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

    我在一篇短文中曾经引用过孔夫子的一句话:“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此话换一个角度,就是说在“邦无道”的时代,那些“富且贵”者是不会干出什么好事来的。这道理不仅仅在清代的盐商和盐官身上可以得到印证。

    走笔至此,又想起在《读书》中看到的一则民谣:“五百元挂个号,一千元报个到,一万元戴顶帽。”如今这类忧怨日见增多,日前听到的《新长征》便是一例:

    当官不怕吃喝难,万盏千杯只等闲。
    喷泉火锅腾细浪,生猛海鲜有鱼丸。
    桑那按摩浑身暖,朴克麻将五更寒。
    更喜肌肤白如雪,三陪之后尽开颜。

    长此下去,老百姓如何是好?
 


相关文章:
·俄罗斯旗人:清代最早在北京定居的俄罗斯人
·周俊:“惆怅风雅——清代新疆遣员生活”
·明孝陵清代六国语言碑:警告洋人别涂鸦
·智效民:清代《陋吏铭》
·谭树林:清代对来华外国人学习中文态度的演变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