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员,又称废员、戍员,是被革职后发遣边远地区效力赎罪官员的总称。清代,流放新疆的遣员身份比较复杂,既有皇亲国戚、王公贵族、封疆大吏等上层权贵,也有各级衙门的中下级官员。从获罪原因来看,既有腐败无能、贪污受贿的贪官污吏,也有因办公失误而犯有过失的一般官员。此外,一些遣员本来并无过错,甚至清廉正直、颇有政绩,只因得罪皇帝或当朝权贵而被流放。作为统治阶级的一个特殊阶层,大部分遣员具有一定的统治才能和较高的文化修养。他们被流放到新疆后,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日常生活较之以前也大有不同。
持有谨言慎行心态
被流放到新疆的官员,大都持有谨言慎行的心态。洪亮吉在《出塞纪闻》中自言:“至保定甫知,有廷寄与伊犁将军,有不许作诗、不许饮酒之谕。是以自国门及嘉峪关,凡四匝月,不敢涉笔”,其他人更是如此。李銮宣感叹“闭门宜省过,不敢更思乡”。邱德生写道“当时苦劝休官好,悔不相从误到今”。纪昀晚年自提“沉浮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从似蠹鱼”,也是其对流放新疆期间心态的一个印证。
遣员之所以有这种心态,与当时的律令不无关系。清朝律令规定,废员至戍所,由当地官府严加监督、管束。废员在戍所若能奋勉行走,切实效力,就有可能被赦回或起用;若在戍所怨望不满,赋闲吟咏,怠于公事,一经地方官员奏闻,则罪上加罪,不仅回籍无望,且要严加责惩。
这些官员因遭受贬谪新疆的巨大变故,大都有世态炎凉的悲切之感。例如,张萌桓离京时,“祖饯之人,只有各国驻京洋员,其平日寅僚,则已踪迹杳然”。遣员都是带罪之身,受到“严加管束”。在经历官场起伏和政治风云后,这些遣员大都持有谨言慎行惶恐自守的心态。
社交活动较为宽松
按照清朝关于废员的律令,“文职交文员收管,武职交武员收管”。但是遣员毕竟不同于遣犯,他们的活动相对自由一些,可与政府官员应酬、参加祭祀活动、打猎、勘田,也可以观看灯谜会、舞狮比赛和马戏等,在社交方面较为轻松但又小心翼翼。
纪昀的社交活动比较丰富,不仅亲赴一些地方调查兵屯、勘察地形,如《乌鲁木齐杂诗》云:“二道河旁亲驻马,方知世有漏沙田”;还可以进山打猎:“山珍人撰只寻常,处处深林是猎场。若与分明评次第,野骡风味胜黄羊”;“箫鼓分曹社火齐,灯场相赛舞狡貌。一声唱道西屯胜,飞舞红笺锦字题”,则是他观看舞狮比赛的真实感受;元宵节灯谜会,他也不会错过,“绛蜡荧荧夜未残,游人踏月绕栏干。迷离不解春灯谜,一笑中朝旧讲官”。
洪亮吉也有着比较自由的社交活动,他在《三台夜宿》中写道:“峰峦南北途千曲,天半乱霞烘马足。山程九十到未迟,觅得山村最西屋。绿莎窗开波影摇,酒渴我尚餐山桃。夜阑残月仅一线,紫燕白鸽争归巢。”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桓被流放新疆时,新疆巡抚饶应祺对他照顾有加,“馆之抚署,供给周备”,张萌桓日以赋诗作画自娱,“虽戍边陲,不废风雅”。
关注当地社会生活
遣员原本是各级政府机构中的文武官员,整体文化素质和办事能力都比较突出,特别是一些汉族遣员,大多是科举出身,饱读诗书。他们在新疆效力赎罪的过程中,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管理经验、生产技术、文化知识等,为新疆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林则徐在新疆流放期间,积极关注当地百姓的生活。他在奏折中言:“臣与全庆奉命周历各城,查勘地亩……南路八城回子生计多属艰难,沿途未见炊烟,仅以冷饼两三枚便度一日。遇有桑葚、瓜果成熟,即取以充饥。其衣服褴褛者多,无论寒暑,率皆赤足奔走。”他在伊犁和南疆积极发展屯垦事业,“周历南八城,浚水源,辟沟渠,垦田三万七千余顷,请给回民耕种,改屯兵卫操防”。
1910年,温世霖因率学生向官府请愿而被流放新疆。他在流放期间,较为关注新疆的教育事业。他曾经参观奇台县小学堂,“时各教员率学生六十余人,开欢迎会,请余演说,余远戍塞外,受此欢迎,殊出意料之外。当先答谢欢迎之厚意,复演说列强侵凌我国之政策,及各国之所以强盛,皆教育发达之效果。我国图强之要务,必先求教育普及,将来学生之责任甚大,应努力求学,以救国图强为责职”。
描绘新疆风土人情
新疆独特的地理风光、富饶的民族特产、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使得一些遣员忍不住提笔著述,描绘了一幅幅反映新疆社会状况和风土人情的历史画卷。
在他们的创作中,读者既可以欣赏到高耸云端的天山,“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也可以欣赏到“雪岭三峰矗,天光一镜涵”的湖,还可以看到“无峰无松松必奇,无松无云云必飞”的景象。新疆独特的气候也给遣员留下深刻印象,张萌桓在吐鲁番遇狂风,“挟沙飞石恣击撞”,直刮得“寒光闪烁白日瘦”。当然,新疆独特的民族风情也深深感染和打动着遣员。林则徐的《回疆竹枝词》生动地描绘了维吾尔族的宗教信仰、饮食禁忌、婚嫁和丧葬习俗等,展示了一幅幅清代维吾尔人民生活的风俗图画。
《新疆图志》评价说“学士大夫之遣戍者,往往出于其间,故其俗踳跤,或侈靡相高”。被流放新疆的遣员不仅关注新疆社会发展,丰富了新疆的文化宝库,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社会风气和生活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