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经世济民
翟玉忠:欧洲中世纪社会“自给自足”到了什么程度 
作者:[翟玉忠] 来源:[作者惠赐] 2025-09-19

现代人文学术是建立在西方殖民话语之上的。其主要表现为西方中心论,西方被认为是人类发展的高级阶段,较之西方文明,其他文明都是落后的或停滞的,无论是落后于野蛮状态还是停滞于封建社会,客观上都需要西方殖民者去“拯救”,通过这样的逻辑转换,西方野蛮的殖民就取得了政治合法性。

按照这种西方中心论,与现代西方商业社会不同,几千年来中国仍然停滞于封建时代,西欧中世纪封建社会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中国也一直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于西周以来中国就是统一王朝并一直存在高度发展的市场经济的事实,学者们则视而不见。

当然这种情况也不可一概而论,也有“睁开眼睛看中国”的有识之士在,比如学富五车的钱穆先生(1895-1990年)就曾在他的《现代中国学术论衡》一书中明确指出:“中国文化传统既与西方不同,则中国社会状态亦自当与西方有异。今国人乃率据西方社会学来观察评论中国社会,则胥失之矣。如言西方为商业社会,中国为农业社会,不知中国社会之工商业积两三千年来,皆远胜于西方。直至近代西方科学发达,情况始变。而中国始终不能有资本主义之产生,则为中西双方文化之大相异处。国人又称中国为封建社会,则又大谬不然。中国社会两千年来,工商业皆极盛,何以终不产生资本主义,此乃一大问题,可自上层政治措施上论,亦可自下层社会情态上论。”【1】

那么,究竟欧洲中世纪社会“自给自足”到了什么程度呢?这对于数千年来习惯于市场经济的的中国人来说简直是无法想象的。比如,一个庄园(村子),除了隶农和农奴,还有铁匠﹑木匠﹑车夫﹑磨坊﹑兽医﹑酿酒师﹑理发师﹑牧师,能够完全与外界隔离而独立生存。这是一种地区性的专业化,几乎完全没有市场交换,也没有货币的使用,许多人一辈子也没有用过货币。由于缺乏工商活动,甚至国王和政府官员也必须搬到乡下的庄园巡回就食,就是将自己的地产分为若干庄园,带领家人随从于每个庄园停留若干时间,把那里一年的收获物消耗完后,再转移到另一处就食。

美国中世纪史专家詹姆斯·W·汤普逊(1869~1942年)在其《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曾经这样描述12、13世纪的欧洲封建社会:“从经济和社会角度看,12,13世纪的社会是由俗界和僧界大封建土地贵族所组成。而教会是其中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当时不是‘货币经济’时代,而是‘自然经济’时代。在此时代中,有产阶级的生产几乎不超过其自身的需求,几乎不消费任何非本地生产的物品。市场权,税收权和铸币权进一步充实了封建领主的财源。这个富有的有产阶级除土地之外还拥有另一类财产,即家用金银器皿,教会金银器皿,金条,窖藏金币和珠宝等等。教会的这类财产特别丰厚。但是,它是闲置的财富,既不投入流通,也不用于生产。”【2】

注释:

【1】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30页。

【2】詹姆斯·W·汤普逊著/徐家玲等译:《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1页。

(本文摘自翟玉忠《国富新论:中国经济学轻重之术》,该书由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


相关文章:
·翟玉忠: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我们就有了发达的市场经济
·翟玉忠:欧洲中世纪社会“自给自足”到了什么程度
·翟玉忠:“因为相信,所以看见”马克思(德法纪行之五)
·翟玉忠:整合中国文化我们为何需耗时十倍于孔子时代
·翟玉忠:内圣外王之道——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