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百年来,有一个观点被很多人不断重复,这种观点认为,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最终毁掉了自己,也让中国落入了深渊。从现象来看,这种观点似乎有道理。但是,换一个角度看,就会有另外一种收获。
清朝是不是闭关锁国,还要看“闭关锁国”如何定义。如果从海外贸易来看,我们无法得出清朝是闭关锁国的结论。清朝的确实行过海禁政策,但是,把清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年份相加一下,就会发现,清朝海禁的年份总计不过39年。而且,这些年份都在清朝初期,目的是为了防止明朝势力的卷土重来。
前文曾经说到,郑芝龙在明朝末期形成了强大的海上力量。明朝灭亡后,虽然郑芝龙转而归顺了清政府,但是,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依然效忠明朝。而且,郑氏集团的实力主要掌握在年富力强的郑成功手中。清朝初期,清政府几乎没有任何海军力量,为了防范郑氏集团帮助明朝势力死灰复燃,清朝政府便采取了海禁政策,目的是避免沿海居民资助郑成功。郑成功为了获得稳固的根据地,便打跑了台湾岛上的荷兰人,可见郑成功当时的实力有多强。而且,清朝累计39年的海禁,也不是彻底禁绝,例如在康熙后期和雍正前期(1717—1727年)的10年海禁中,清政府规定:“内地商船,东洋(日本)行走犹可,……至于外国商船,听其自来。”清朝解决了台湾问题后,再也没有实行过海禁。
鸦片战争之前,清朝政府规定的通商口岸有4个,这4个口岸可以理解为有政府设立海关的口岸。但是,实际上与海外通商的口岸超过100个,只不过政府还没有设立正式的海关而已。乾隆年间(1757年),由于一个英国商人的捣乱,乾隆宣布撤销宁波、泉州、松江三个海关的对外贸易,只留下广州海关允许西方人贸易。这一规定最多只是给外国商人造成一些不方便而已,并没有影响贸易额。相反,即便只有广州一个口岸,海外贸易额依然大幅上升。而且,只留广州一个海关,主要是针对欧洲商人的来华贸易,对于南洋贸易,并不受此局限。
我们看几个数据。从康熙24年(1685年)到乾隆只留下广州一个口岸的1757年,72年间,到中国贸易的欧、美各国商船有312艘。乾隆关闭三个口岸(被视为闭关锁国的证据)后,从1758年至1838年鸦片战争前夕,80年间,到达广州海关贸易的商船共5107艘,是开放4个口岸年代的16倍。从管理效率来说,4个口岸开放时,每个口岸每年平均只有1艘外国商船靠岸。只留1个广州口岸时,每年平均靠岸64艘商船,效率明显大大提高,海关管理成本大大降低,何乐而不为?
更有意思的是,到达广州口岸的外国商船中,英国船最多,平均占总数的70-80%。也就是说,英国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但是,指责中国闭关锁国最凶的就是英国,用武力打破中国大门的也是英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我们再看一组数据。4个海关同时开放的72年期间,总贸易额约为4亿两白银。1个海关开放的80年期间(鸦片战争之前),总贸易额约为42亿两白银。也就是说,贸易额增长10倍以上。1830年,英国下议院对在广州从事贸易的各国商人进行调查后,得出结论说:“几乎所有出席的证人都承认,在广州做生意比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更加方便和容易。” (格林堡著,康成译《鸦片战争前中英通商史》第55页,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由此,我们丝毫不能得出清朝是“闭关锁国”的结论。
那么,在英国下议院得出结论说广州做生意最方便的10年之后,作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英国人为何要向中国动武呢?原因很简单,决不是因为中国闭关锁国,而是因为中国总是赚钱。中国自从同西方直接开展贸易以来,到鸦片战争之前,一直都是顺差。
按照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中国人对西方商品的需求不大。比方说,当年有一个英国人听说几亿中国人吃饭都用两根棍子,而不用刀叉,觉得这是一个绝好的发财机会,每个中国人都买一副刀叉,那是多么巨大的一笔生意啊!但是,中国人就是喜欢用便宜的筷子,不愿用昂贵的刀叉。相反,欧洲人却大量需求中国的商品。贸易是一个交换的行为,如果欧洲人对中国商品的需要,超过了中国人对欧洲商品的需要,欧洲拿什么来交换呢?只有黄金和白银。因此,当年往来中国与欧洲之间的商船,离开中国时,装的是满满的货物,来到中国时,一半的商船只能装黄金和白银。
在那个年代,中国是全世界最富裕的国家,欧洲的黄金、白银(也不全是欧洲的,很多是他们抢来的)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为了抵消这种贸易逆差,欧洲人不得不用卑鄙的鸦片走私来平衡。但是,走私毕竟数量有限,还要冒风险,于是,英国人找了一个荒唐的借口,开始向中国动武。而这个借口的理论依据就是所谓的中国“闭关锁国”。因此,“清朝政府闭关锁国”的结论是英国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罪恶而寻找的借口。中国人也跟着这么说,等于是别人把你卖了,你还在帮着数钱。
英国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大量的鸦片贸易,用最快的速度,用罪恶的手段平衡贸易逆差。我们必须记住,当时英国自己的法律不允许本国的鸦片贸易,也不允许殖民地的鸦片贸易。其次,就是破坏中国的经济,使得中国的商品不可能同英国商品竞争。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暂不多说。再其次就是垄断中国的海关,中国的海关变成英国人的天下。从此以后,中国迅速变成一穷二白。
我们今天总结历史教训说,落后就要挨打,并不等于说打人就是对的。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并没有闭关锁国,仅仅只是中国制定的贸易和经济政策有利于中国,而不利于英国人赚钱而已。站在本国和本民族的立场,我们为何要指责清朝政府有利于中国的政策呢?如果说当年清朝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是闭关锁国,那么,英国人自己同样也可以算是闭关锁国。举两个例子。
荷兰是英国之前崛起的大国,主要从事全世界的贸易中介,有“世界海上搬运夫”的称号。为了从商业上打败荷兰人,英国的《航海法》规定,运输货物进入英国的船只,必须使用英国的船只,或者输出国的船只,荷兰中间商的地位顿时失去。美国当年还是英国的殖民地,美国人像英国人一样爱喝中国茶。英国规定,运往美国的茶叶只能由英国垄断,由此导致了美国造反独立。这两个例子说明,英国当年自己制定的贸易政策也都是偏向对自己有利的。那么,当中国人制定的贸易政策对中国有利,对英国不利时,英国人凭什么指责中国“闭关锁国”呢?这只是一个强盗的逻辑。顺边说一下,英国人之前,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对中国的贸易也是逆差,之所以英国最终采取了武力手段,是因为英国第一个变成了工业化国家,此为题外话,此处不多说。
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喻来形容清朝的对外贸易政策。清朝好比是一个家,家里的主人对于外人的到访有自己的规矩,但并没有不允许外人来访。只是主人希望自己家的大门由自己掌控。但是,强盗们看到这个家里有很多财宝,便借口说这家人不让他进去,于是动武。不光砸碎了门,而且把墙都拆了,最终把这家人抢个精光。抢完之后还说这家人太落后。然后,还有一些这家人的后代附和着强盗说:为什么不早一点让强盗进来!可怜世界上没有正义的警察,即使当年有英国那样的世界警察,也是警匪一家。
我们必须承认,中国从世界工业革命开始,摔了一个大跟头。从此以后,中国一夜之间变得贫穷了,中国变得落后了,中国被西方洗劫了。但这决不是闭关锁国的结果,闭关锁国是西方捏造的莫须有的“罪名”。中国的错误在于,当年没有意识到,我们正在打交道的对手是一个为了金钱不择手段的强盗。中国没有深刻认识到,对付这些强盗必须换一种方法,而不能再用过去的老办法。但这绝不意味着,这个强盗就是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