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合作主义研究
余治国:希特勒如何打金融战 
作者:[余治国] 来源:[] 2011-08-04

  摘自余治国新书《世界金融五百年》,该书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


    华尔街借钱给德国购买华尔街控制的美国工业的军火和技术,得到的利润再投入德国军工业以扩大投资。纳粹德国的复兴奇迹奥秘即在于此。对于华尔街金融寡头,这样可以控制德国经济,赚取暴利。

    但希特勒并不甘心于寄人篱下。他说过,“一个国家并不靠货币的表面价值来维持生活,而是要靠真正的生产,而生产才能使货币获得价值。生产才是货币的真正准备,银行保险箱中存满了黄金并无意义”。依靠华尔街德国重建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此时的希特勒意欲在这个基础之上打破英美主导的国际经济与金融体系,建立以德国为核心的欧洲经济新秩序。

    希特勒所做的第一步就是要将华尔街控制的德国金融体系转移到政府手中。很快,政府便完全控制了德国国家银行,加强了对商业银行的监管。1934年12月5日的德国信贷法使政府可以监督银行业务活动的各个方面,政府不仅能要求知道银行各项办事手续的全部细节,而且能对银行放给私人的贷款实行严格的控制,以保证它们的目的完全符合政府的全盘计划。政府还严格控制金融市场来适应国家的长期目标。比如,新股票在发行前需要通过一个专门委员会来审查其是否可能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

    纳粹政府严格控制外币使用,管制进口,管制外国人使用德国银行的贷款,管制德国人向外国人出售马克。比如,德国贷款马克给巴西,但这些钱只能用于购买德国货,而不能到德国银行兑换成黄金。

    严格管制的措施会降低进出口贸易量。沙赫特又和各个国家签署了双边的汇划结算协议。所谓汇划结算协议,就是德国进口商向德国央行账户支付马克,至于出口商是立即得?当地货币付款还是等待一些时日,则取决于德国政府的出口政策。有些商品,外国央行接过限制使用范围的马克后立即向出口商支付当地货币,这将使出口国家国民收入没有变化,不仅是来自德国的进口品不能增加国民收入,而且整个进口品都不能增加国民收入,此即支付原则。还有些商品,德国央行先让出口商等待,一旦德国的某一个进口商能够从德国购买商品之时,该进口商才能用当地货币购买马克,而央行则用这笔当地货币来支付原来的那位出口商。这就是所谓的等待原则。

    因此,德国可以通过关税与适当的汇率,来限制进口或者促进出口。比如,在进口方面又可搞买家独家垄断,政府对进口商品都征税,或者向进口商卖出外汇,其汇率比从出口商那里买进时高出很多,政府收入得以增加。如果目的是进口而不是出口,以特殊方式即从国外借钱的方式改善国际收支,就可以用补贴汇率自由进口,但按很高的汇率出售外国需要的出口商品,为出口造成困难。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垄断的好处,改善贸易比价,对于国外需求不受价格影响的商品,汇率可以提得很高。而对于供应不受价格影响的进口商品,汇率可以压得很低。

    沙赫特创造了200多种货币、银行券、债券和各种五花八门的信用工具,与汇划结算协议相结合来调控资金的流向。比如旅游马克只能用来支付在德国的火车、旅馆和饭店的账单,机床马克只能购买德产工作母机等机械设备,啤酒马克只能购买德国产的含酒精的饮料,而钟表马克则只能购买德产钟表。通过这种方法,德国有垄断地位的商品如仪器与光学设备,将不会被低廉的马克买走,而只能用来换取真金白银或是德国需要的外国商品。这种特殊的马克其实是放弃了黄金而以某一种物品作为其发行的储备。这是因为当时的黄金储备主要集中在英美两国。

    此外,大量增发的各种信用工具只能用在基建或军工等生产领域,而不会进入消费品市场,通胀的威胁自然也就消除了。比如,1934~1936年发行的专门支付给军火商的米福债券就是如此。在沙赫特的撮合下,西门子公司、古特霍夫农冶公司、克虏伯公司和莱茵金属公司这4家德国支柱企业成立冶金研究有限公司。出自这家公司的米福债券便由一些资本有限、向德军供应物资的小公司出票,金属研究公司承兑之后到帝国银行去贴现,或者向资本市场出售。1936年,米福债券的未清偿总额达120亿马克,支持了当时德国军备重整一半的费用。到了1938年,沙赫特又发行了供应商国库券来支持军备重整。

    但经济自有其规律,信用扩张与通胀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为了防止通胀,除了高税率和控制发放红利外,德国还有种种有关物价和工资的规定。根据1936年10月29日的一项法令,德国设立了一个物价管制委员会。先前授予任何政府部门的监督、批准或规定物价的全部权力,都移交给了物价管制委员会主任。他不仅负责为到达最后消费者手中的商品规定价格,而且负责对生产过程中各个中间阶段中的价格进行监督。

    从1936年起,德国物价政策的基础就是1936年11月26日的冻结物价法令。根据这项法令,除特别许可的以外,物价管制委员会主任禁止任何物价提高到超过1936年10月17日的水平。由于物价冻结不仅冻结了个别商品的价格,而且冻结了各种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结果德国物价一直保持稳定,批发价格指数(PPI,以1913年为基数100)从1936年到1939年仅从104.1上升到106.9。

    当然,对英美主导的国际金融秩序,最为釜底抽薪的是易货贸易的国际结算方式。当时国际金融家获利方式仍然停留在19世纪的旧模式,也就是向经济困难的国家放债盈利。如果德国的易货贸易被其他缺乏黄金与外汇的国家所仿效的话,国际金融家不仅很难找到借款人,而且其财富也要严重缩水。随着货币与实物之间关系的脱离,英美主导的国际经济与金融的主导权自然而然地就会被瓦解。

    仅在1934年,德国就完成了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关于大豆和石油的易货贸易合同,与匈牙利和南斯拉夫涉及铝矾土和镁的易货合同,与丹麦关于家畜、黄油和猪油的易货贸易合同。德国还和中东欧建立起紧密的贸易关系。20世纪20年代末,德国占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希腊和土耳其总贸易额的15%左右,到了30年代末,这个比例提高到40%。沙赫特禁止德国企业未经政府允许就进行国际贸易。所有国外债权人在德国只允许使用德国马克。

    为了贯彻这一政策,沙赫特在德国设立了24个监控站,时刻监视着德国商人的贸易活动。根据国家的战略需要,沙赫特将商品划分为不同的等级:粮食、铁矿砂、钨、锑、铬等稀有金属等级最高,其次是煤炭、有色金属、矿物油、化工产品、润滑油以及棉花、羊毛和橡胶等。到1936年,德国已经签订了28个清算协定,在与这些国家的贸易中,德国用马克支付进口款项,并把款额与该国购入德国制成品的款项保持平衡。在“二战”爆发前,德国国际贸易中的83%是通过易货贸易方式进行的。

    沙赫特的想法是从英美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中找到漏洞,循序渐进地让德国也分一杯金融霸权之羹。而希特勒则求快求速,意图一蹴而就。结果到1938年,沙赫特被解职,戈林从沙赫特手中接过对德国经济与金融的控制权,他便将政府的政治目标和军事目标置于德国经济之上。

    有破则有立,德国企业建立新的经济与金融体系。接替沙赫特经济部长位置的是瓦尔特?丰克。他是受戈林委托的制订新秩序计划的部长。新经济秩序是将欧洲组成一个单一的经济共同体,在德国的指导下进行运作。德国将成为欧洲大陆的工业中心,周围是一批组织起来供应它所缺少的农产品和矿产品的国家:东南欧将增加农业生产,放弃军备及辅助工业;丹麦将减少养牛和乳类生产,增加谷类和饲料的产量;挪威将致力于在农业上自给自足;甚至法国也将被看做是一个农业国和粮食输出国。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德国必须要成为欧洲金融体系的核心,正如丰克所坦然承认的:“我们决不奉行一种会使我们依赖黄金的通货政策,因为我们不能使自己受到一种我们无法决定其价值的交换媒介的约束。”欧洲的货币将与黄金完全脱离,成员国之间的交易将在固定兑换率的基础上进行。德国将双边清算协议扩展为多边贸易制度。按照这种制度,所有的欧洲国家将通过设在柏林的一个中央票据交换所,用德国马克来结算其贸易账目。柏林将成为欧洲的金融中心。

    “二战”期间,德国便根据既定方针在欧洲打造起新经济秩序的雏形。德国人首先没收和强迫收购被占领国家政府与私人拥有的黄金和国外资产,干涉被占领国家国内流通的货币,把这些货币同德国马克的兑换率人为地定得很低,勒索占领费,征收罚金,以及改造并周密地控制被占领国家的银行系统。

    1939年9月,德国信贷银行在波兰创立,信贷银行有权将高达10亿马克的款项贷给德国供它在占领区使用,也可发放短期抵押贷款,贴现和接受不计息的转账及存款,以及发行票面额从50芬尼到50马克的纸币。纸币的准备金包括:德国信贷银行由于贷款和贴现的票据而拥有的资产,德国货币的准备金,在德国国家银行和各票据交换所的贷方余额,德国国库债券的准备金,以及给予德国的贷款。这些纸币在被占领国家内按固定的兑换率同该国的货币一起流通,兑换率通常大致相当于入侵前的比率,它们不能随便兑换成德国国家银行的钞票。这是一项必要的规定,用来防止因发行大量德国信贷银行纸币而造成的通胀影响到德国本土。

    德国还以金融手段控制外国企业,其中德意志银行和德累斯顿银行征服欧洲工业的主要工具之一。它们通过诸如连锁董事会、股份所有权、代表投票制和操纵新的放款等方法,控制有关国家的主要商业银行,从而控制与这些银行有关的工业企业。比如,在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银行和德累斯顿银行分别接收了波希米亚联合银行和波希米亚贴现银行后,就使德国控制了波尔迪纳尔铸造厂、克拉洛多沃尔水泥厂、布尔诺第一机械厂、波希米亚铜厂、索洛火柴垄断企业、金刚砂厂等该国的主要工业企业。

    不过,打破甚至摧毁英美金融帝国的唯一的最有力的金融武器是多边清算协议。到1941年年底,德国已同欧洲大陆所有其他国家谈判了清算协定,这些国家彼此之间也进行了很多这样的谈判。后一类协定中有些是通过设在柏林的中央票据交换所结算的。在那段时间,柏林成了欧洲大陆的金融中心,马克成了居统治地位的货币,许多国家开始通过柏林以马克来结算它们的全部国际贸易。就像现在的美国一样,德国则凭借占压倒性优势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力量,强迫贷款国提供巨额贷款。换而言之,整个欧洲被迫不断供给德国它所需要的任何可以买卖的东西。

    通过建立欧洲经济新秩序,德国人将战争造成的通胀全部输出到其他国家。德国信贷银行纸币有意在被征服的国家增加流通的货币量,人为制造通货膨胀。实际上,即便这种纸币被收回,也未消除通胀的压力。原因在于它们只不过由数目相等的本国货币取代而已。柏林的德国票据也起了制造通胀的作用,这等于德国人拿到商品却不付钱。按1939年的物价计算,1940~1944年,德国从被它占领的国家和被它统治的国家至少掠夺了1 040亿马克的财富,约占德国GNP的14%。

    其他国家的政府为了防止出口商破产,只好通过无限制地批准贷款来垫付货款,结果货币发行量大为增加,通胀恶化,商品供应减少,甚至在希腊等国造成了政府财政的全面崩溃。而在德国,通胀趋势则受到强有力的控制。在外国进行的征敛,增加了可以获得的商品数量而又丝毫未增加流通的货币数量,大大削弱了通胀。


相关文章:
·白彤东:中国是如何成为专制国家的?
·叶自成:强调国内政治与国家间政治的一体化——商鞅治国思维的灵魂
·翟玉忠: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如何储粮以安天下?
·张舒,任锋 | 如何理解大一统:比较历史视野中的汉政典制化与罗马帝国困境
·翟玉忠:中国如何被妖魔化为人治社会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