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法家内业
张三丰《天口篇·正教篇》注释 
作者:[孔德] 来源:[] 2011-02-22

【原文】

    古今有二教,无三教。奚①有二教?曰正曰邪。奚无三教?惟一惟道。分何以三?盖自有孔老牟尼②,乃至有孔老牟尼。虽至有孔老牟尼,仍非有孔老牟尼。孔固儒也,老固道也,牟固释也。然有所分故,究无所分。故以无所分,故必有所合。故不孔亦不老,不老亦不牟尼。牟尼孔老,皆名曰“道”。孔子绝四③,老子抱一④,牟尼之空五⑤,皆修己也。孔之仁民,老之济世,牟尼之救苦,皆利人也。修己利人,其趋一也。彼世人之别为孔老牟尼者,盖以名分,不以实察,抑以形分,不按理也。见为孔老牟尼,即非孔老牟尼;虽非孔老牟尼,还是孔老牟尼。孔老牟尼皆古圣人,圣人之教,以正为教。若非正教,是名邪教。儒家杨墨⑥,道家方士⑦,释家妖僧⑧,亦三教也。虽分三教,仍一邪也。是故分三教者愚,分邪正者智。

【注释】

①奚:音“习”,义为“何”、“怎么”。

②孔老牟尼:孔,指孔子;老,指老子;牟尼:指释迦牟尼。

③绝四:这里的“四”应指“怪力乱神”,为孔子所摒弃。绝四,即摒弃“怪力乱神”的说教与信仰。

④抱一:为老子之道学思想,“一”即事物的本质本原,造生一切,主宰一切,最完美,最自然,称名为“道”。“抱一”,简言之,即在认识事物上要认识事物之本质,修行上要返归先天。《道德经》有言:“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⑤空五:“五”即色、受、想、行、识五蕴(亦称五阴、五毒),在佛法中是指人类对世间有形器质与无象思维的五种认识方法,难免有执著之弊,不能得其实谛,故当放弃不用,即超脱一切现象上的执著。

⑥杨墨:即战国时期的杨朱和墨翟,前者是利己主义的思想家,有“拔一毛利天下己不所为”之言论;后者是“薄亲”主义思想家,为正统儒家(如孟子)所反对。

⑦方士:即古时道门中专事占卜、炼丹、驱神捉鬼法事的道士,他们常常会竭力表现自己,还会使用一些欺诈蒙哄手段,从不实务修道。

⑧妖僧:类似道门中方士一类的僧人。

【文译】

    古今以来的信仰之教只可以两种教来分别,没有必要以儒释道三教去分别。怎么只有两种教呢?因为世上的教,除了正教就是邪教,故而只有正邪之分的二教。有人会说,古今以来明明存在儒释道三教,而你却说没有三教,这是为什么?因为,天人之间的真理与本质都是不变的一回事,我们称它为“一”、为“道”。试问,这个不变的真理与本质既然是唯一的,怎样能分开说教?硬要分开说教,又为什么要分作三种不同的说教呢?

依我的见解,道的本质性是不变的。但自从有了孔子、老子、释迦牟尼这些圣人的出现,就有了他们各自对道的探索研究和阐述。虽然有了孔子、老子、释迦牟尼这些圣人对道的探索研究和阐述,但我们仍然还要强调说,道的不变性不会因为有了这些圣人们的诠释,就变成了孔道、老道和释迦的道。孔子固然是儒家的代表,老子固然是道家的代表,释迦牟尼固然是佛家的代表,看起来这些宗教门派与特色都是非常清楚并且有区别的,然而,看起来这三教所可分别自有分别的缘故,但细究起来他们宗教的本意内涵,其实是无所分别的。正因为这种实际内涵上的无所分别,所以他们之间必然会在本质探索上会相互吻合。从这个认识来看,我们就可以说,孔教非孔教,老教非老教,牟教非牟教,无论是释迦牟尼,还是孔子、老子,他们所阐述所宣扬的都可以称为“道”,是广义的道教。

孔子力斥“怪力乱神”四种风尚,老子提倡“抱一不争”的言行,释迦宣扬超脱五行现象观的思想,皆属于修正自己思想行为的内容。孔子提倡“仁民”的思想,老子提倡“济世”的思想,释迦提倡“救苦”思想,皆属于造福社会利益人民的内容。一方面修正自己,一方面利于社会和人民,这种思想行为的趋向都是一致的。那些抱着世俗观念,认为老子、孔子和释迦牟尼的说教各有不同者,他们只是从那些语言文字的表面形式上去分别,并没有去探究里面的实际内涵。如果大家都是从这种表象认识的层面去看待儒释道三教,那就是还没有按照理性的思维和明哲的思维去思考,去辨析。

有了如上理性明哲的思维方式,我们再去看待孔、老、牟尼的说教,我们就没有孔、老、牟尼说教表象的执著了。当然,我们虽没有对于孔、老、牟尼说教表象的执著,但孔子的说教还是孔子的说教,老子的说教还是老子的说教,释迦的说教还是释迦的说教,我们又不能笼统地去加以混淆。

孔子、老子、释迦牟尼,都是古代的大圣人。圣人的教化都是要将人们的思想行为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故名为正教。所以,凡与圣人之教在本质上相违背的教化言论,都可视为邪教。例如,在儒家体系中像宣扬极端利己主义的杨朱和墨翟一类人,在道家门户里像一些捉神弄鬼算命打卦蒙人骗财的方士,在释家教派中一些招魂驱魔演技卖药欺世害人的妖僧,他们说起来都属于儒释道三教。虽然分属于这三教,然而归到一点上,都是一个“邪”字。所以我们不能只从三教谈三教,而必须从正邪谈二教。由此可以说,凡从三教表象上去区分三教者,是愚昧无知;凡从正邪观念上去认识三教者,是明智哲辨。


相关文章:
·潘祥辉:弥赛亚主义---苏联政治传播中的东正教因子及其转化(上)
·潘祥辉:弥赛亚主义---苏联政治传播中的东正教因子及其转化(下)
·希特勒自传《我的奋斗》注释版在德国出版引起争论
·张三丰:太极丹经养生篇
·张三丰:水石闲谈(下)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