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法家内业
赵荣珦:《坐忘论》简介 
作者:[赵荣珦] 来源:[] 2009-04-29

《坐忘论》一卷,唐司马承祯撰。

《坐忘论》是讲道教修炼方法的,而小涉及许多理论问题,充分反映了唐代道教的理论水平。

“坐忘”之道,源于《庄子》“心斋”,“坐忘”之旨,在于修证离形去知,同于大通之境界,为得道成仙之途。坐忘,即无所忘。本论描说“内不觉其一身,外不知乎宇宙,与道冥一,万虎皆遗”。

《坐忘论》分为“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七个部分。也就是修道的七个步骤,七个层次,集中讲了坐忘收心,主静去欲的问题。

敬信:要求去掉狂惑之心,决意修道。“论”说“信者,道之根;敬者,德之蒂。根深则道可长,蒂固则德可茂。”修道者必须處诚,诚则信,信则灵。

断缘:要求断绝一切有为之缘,弃事无为。也就是老子说的“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的境界,只有如此,才能“迹弥远俗,心弥损害道,至圣至神,孰不由此乎?”

收心:要求守静入定,净除心垢,守静而不著空。心为“一身之主,百神之帅。静则生慧,动则成昏”。只有“不著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

简事:要求断除不必要的事物,是对坐忘收心的进一步保证。他告诫:“于生无所要用者,并须去之。于生之有用余者,亦须舍之”。只有如此,方能修道。

真观:要求通过静观体道。他告诫:“智士之先鉴,能人之善察,究倘来之祸福,详动静之吉凶。得见机前,因之造适;深祈卫足,窃务全生。自始至末,行无遗累。理不违此者,谓之真观。”要“收心简事,日损有为,体静心闲,方可观妙。”

泰定:要求“无心于定,而无所不定。”在修道的阶梯中,处于“出俗之极地,致道之初基,习静之成功,持安之毕事。”这是将进“得道”的境界。

得道:达到圆满的结果。他告诫:“道者,神异之物,录而有性,虚而无象,随迎不测,影响莫求。不知所以然而然,通生无匮,谓之道。”如此才能达到形神永恒统一,修成长生不老的真身。

《坐忘枢翼》为七篇后之附语,述坐忘除念之法,有三戒、五时、七候等。三戒是:一曰简缘,二曰无欲,三曰静心。五时是:一动多静少,二动静相伴,三静多动少,四无事则静,事触还动,五心与道合,触而不动。七候是:一举动顺时,容色和悦;二宿疾普消,身心轻爽;三填补夭伤,还元复命;四延数千岁,名曰仙人;五炼形为气,名曰真人;六炼气成神,名曰神人;七炼神合道,名曰至人。


相关文章:
·天主教教宗方济各新通谕《愿祢受赞颂》简介
·因明入门简介
·乔治忠:日本现藏孤本《新锲纂辑皇明一统纪要》简介
·司马承祯:坐忘论
·赵荣珦:《坐忘论》简介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