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探微
守陵四千年的大禹后裔 
作者:[新法家] 来源:[] 2008-06-06
   在绍兴城东南6公里的禹陵村,生存着一个古老的氏族,他们世代为大禹守陵,至今已延续了近4000年。日前,这个氏族以其宗族纯洁性引起了人类学研究者的关注,被中科院的课题组作为对研究华夏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的研究对象,这引发了媒体对大禹守陵后裔姒氏的生存状态的注意。几天前,记者探访了这个古老而又带有神话般色彩的宗族。
   
    一部我国最古老的家谱记录了一个奇迹——一个宗族,只为了一个目的而存在。历尽千难万劫,始终不离不弃;虽经灭族之灾,不曾更改姓氏;哪怕只剩下三个人,也固守着他们的职责,一守就是四千年。
   
    这个宗族姓姒,一个在百家姓中都难觅其踪的姓氏。姒姓虽为名门,却非旺族,至今不过千人,自大禹至今已传至146世,辈份最高的为141世。
   
    ■每天最重要的事是拜祭大禹
   
    浙江绍兴东南6公里的会稽山,埋葬着我国治水英雄,夏朝开国圣君大禹,建有禹陵、禹庙、禹祠。山脚下的禹陵村中,有一位老人,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自家后院,面向禹庙恭敬地行三拜之礼,他就是大禹141世后代,姒氏宗族目前辈份最高、年龄最大、今年84岁的姒绍品老人。
   
    禹陵村恐怕是中国最古老的、至今仍有人居住、四千年不易其址的村庄,这是一个专为守陵而建的村庄,姒氏就发源于此,至今村中仍有大量姒姓人居住。禹陵村不大,大多数民房为低矮的二层砖房,黑瓦白墙,南方的潮湿使原本斑驳的墙面变得黑青。间或有一些新建的水泥砖房高大宽敞。
   
    在热情的村民的指领下,记者沿着水泥铺就的村中小巷来到一个窄小的院门前,这就是姒绍品的家。刷着白漆的墙上挂着家族先人的生辰祭日牌,旁边2001年大禹铜像落成纪念牌是记者看到的唯一与大禹有关的物品。
   
    姒绍品老人身体还很硬朗,个子不高,头发花白,淳朴厚道。虽然生活俭朴,但老人过得安稳、平静。老人曾在村口为路人设免费茶摊十年之久。
   
    姒绍品老人告诉记者,他家世世代代居住在此,务农为生,奉祀祖先大禹。现在他已很少进禹庙了,但每天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在自家后院面向禹庙拜祭。现在政府已经担负起禹庙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从1995年4月20日首次公祭大禹之后,逢五大祭,每年当地政府也组织民祭。
   
    姒绍品说,过去民间祭祀大禹与现在有所不同。那时每年正月初一和大禹生日的农历六月初六,姒氏族人都要在禹庙前拜祭大禹,要放火铳、鞭炮、焚香,之后按先长辈后晚辈顺序跪拜。拜祭大禹与拜菩萨不同,不点蜡烛,而且双手抱拳,表明在姒氏族人眼中,大禹不是菩萨而是祖先。
   
    ■大禹姒氏后人不足千人
   
    姒绍品老人随后带记者找到了大禹142世后代姒元飞、姒观涛及143世姒元飞之子姒茂利、姒观涛之子姒卫刚等人。他们告诉记者,目前禹陵村还有姒氏30多户、150多人。从1996年开始,解放前后走出禹陵村的姒世142代、哈尔滨医科大学姒元翼教授和143代、浙江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姒承家着手调查姒世家族人员及分布情况,根据截至2000年统计数字,姒世族人为700多人,分布在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台湾)及海外。据姒承家先生调查,目前四川峨嵋、云南鲁甸还有姒姓,但均难觅其源,因此禹陵村姒世成为我国极其少见的千年不变其姓、不易其址的古老家族。
   
    禹陵姒氏发展繁衍四千年,而人数极少,据143代姒承家向记者分析,姒氏是个命运多舛的宗族,其原因有三,一是政治因素。据《姒氏世谱》记载,至12世越王姒娄时,已至商代,“徒有空名,而无权位,”成为普通百姓,其后代“隐身匿迹,无闻于世”。第二个原因是天灾人祸导致姒氏难以发展,甚至险遇灭顶之灾。第三是文化水平低,制约了禹陵姒氏的发展。
   
    ■《姒氏世谱》从废纸中捡回
   
    目前《姒氏世谱》为1875年修订,最后一世为141世姒振先。因当时141世只有姒振先一人出生。据姒承家先生介绍,《姒氏世谱》原有多本,但于“文革”期间被毁。修谱姒氏后裔解放前离开禹陵村,在解放后姒氏后人清理房屋时,从废纸中发现族谱,由在绍兴开书店的姒氏人整理出三本完整的1875年版《姒氏世谱》,从而使这一珍贵文献得以流传后世,目前原本存于浙江省图书馆及绍兴市文物部门。
   
    1996年民祭大禹之后,姒氏族人相聚商议再修世谱。142世姒元翼与143世姒承家经过多年调查,已完成20万字的《大禹世家探索》一书,即将出版,并附录了141世及以后的所有姒氏族人谱录,以为后人留下一段完整的历史。
   
    另据142世姒观涛先生介绍,为光大姒氏,弘扬大禹精神,目前姒氏族人正在积极筹备成立姒氏宗亲会。
   
    ■只要保护禹陵可做出任何牺牲
   
    1995年初,为公祭大禹扩建禹庙广场,50户姒氏旧宅要拆除,年关拆屋在当地视为不吉利,但姒氏族人认为只要对保护禹陵有益绝无二话,12天全部拆完;1996年,为建禹陵旅游区,要迁移大禹山上的旧墓,不少是姒氏祖坟,也没有遇到阻力,姒氏族人只提出一个要求,请政府指定一个公墓区,以免今后重迁;2001年,禹庙广场绿化,又一部分姒氏旧宅按期拆完。
   
    至1995年公祭大禹之后,原本默默无闻的姒氏开始为世人所知,姒氏子孙从未有过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政府也有计划要重新规划禹陵村,为姒氏后人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目前守陵的观念在姒氏子孙中已明显改变,禹陵已经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姒氏后人认为守陵并非要固守故土,向外界发展才能为姒氏后人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许有一天,禹陵村真的会没有了姒氏后人,但记者采访中,姒氏后人告诉记者,无论走到哪里,他们心中都会铭记自己是大禹的后代,身上流淌的是华夏子孙的血脉,辈辈相传。
   
    就像143世姒承家先生一样,即使已离开禹陵村多年,但祖宅永远不卖,因为那是大禹后代姒氏人的根。 

相关文章:
·李伯谦:大禹其人——并非传说,确为信史
·翟玉忠:大禹铸就融汇中西的天下文明——中国
·大禹纪念歌(视频)
·人面岩画指证:中国人四千年前到达美洲
·人面岩画指证——中国人四千年前到达美洲(组图)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