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当代社会主义
田忠国:中国的现实呼唤制度关怀和制度救助 
作者:[田忠国] 来源:[] 2007-10-02

一位年仅十四岁的小女孩,为了求学,带着身体残疾、精神又有毛病的母亲,到远离家乡的一所学校读书(十多里路对一般人来说,可能不是太远,但对于那个小女孩来说,却是千里万里了)。通过那篇文章,我感受到了当地有关政府部门的温馨,但平静下来之后,透过温馨的面纱,我终于看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制度关怀!!我不知道我们有没有“制度关怀”四个字,如果有,算我学别人的话,如果没有,算我的独创吧。

何谓“制度关怀”、“制度救助”呢?通过制度的方式,对弱势群体适时的给予帮助,体现社会意愿和国家意志的制度体系,我称之为“制度关怀”。但光有制度关怀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制度救助,因为制度救助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而不能解决一世的问题,制度救助则是从根本解决需要帮助的问题。什么叫制度救助呢?以制度的形式,给弱势群体职业上的免费培训,我称之为制度救助。

但是,我国的无数事实证明,我们只有好心关怀,缺乏“制度关怀”,好心关怀是一种政府责任推给社会的行为,是一种把弱势群体的命运交给命定之运的行为,我之所以说是命运变为命定,其原因就在于,如果说弱势群体的悲惨命运让好心加以改变的话,其结果最大的可能永远是,大多数弱势群体的悲惨命运就必然注定为继续在悲惨的状态挣扎。

我们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其根本原因就在于:

一、正因为我们缺少“制度关怀”、“制度救助”,好心只是一种偶然,而不是制度机制催动下的社会机制。任何社会机制的形成,一是靠制度机制,二是靠社会道德,也就是说,制度是某种价值倾向的集中体现,是催生社会机制的最重要的动力,社会机制是催生社会道德的最大力量。但是事实上,在我国的制度化建设过程中,一是出现了维护权贵利益的倾向,二是出现了狼性的维护权贵利益的倾向导致了官员们的大面积腐败,狼性倾向又制造了群体的道德沦丧、巧取豪夺以及严重破坏了社会公平公正、平等博爱的社会原则,制造了新的社会危机。

二、社会现实不应该呼唤“好心”社会,而应该呼唤“制度关怀”和“制度救助”的社会,因为,社会的爱心是制度机制催生的结果,社会道德也是制度的价值倾向催生的结果,而不是靠传统文化所能持久维系的。因此,在制度设计时,一定不要忘了核心价值倾向在制度中的体现。有人可能以为制度就是制度,不应该有价值取向,其实,具有这种思想的人,如果参加制度的制定,他一定是制度最大的破坏者。美国的陪审团制度,就是纠正制度价值倾向的最好事例,中国的司法系统,应该深入研究,学习其中好的东西。当然,美国的敌对势力,其意图旨在破坏我国的经济建设,但我们不能因为他是我们的敌人就放弃学习他拥有的好东西。学习别人好的东西,是为了我们明天更好更快的发展。

三、正因为社会现实呼唤制度关怀、制度救助,加快制度建设,完善制度关怀和制度救助,就成了政府必须解决的问题。在以后的岁月中我们听到的不再是好心关怀的声音,而是制度关怀和制度救助的声音,我们的社会就前进了一大步。因为,好心关怀也好,制度关怀也罢,都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方法,所以,我以为只有制度关怀和制度救助相结合,即解决弱势群体的短期问题,又解决了他们的求职困境和长期发展问题,并形成社会机制,才是唯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关文章:
·余云辉:吸引美元纸币刺激中国经济如同饮鸩止渴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古代政教文明的基本特征(下)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古代政教文明的基本特征(上)
·胡春雨:王道荡荡——孙中山与现代中国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研究的立场、原则与方法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