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1日 来源:《大改革家雍正》
雍正帝之死距今已有270年了,在这段由古代社会向近现代社会突飞猛进的时光里,虽然风雨如晦,虽然大江奔流,虽然人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但是人们还是撇不开他,忘不了他。他不是那种引不起别人兴趣的人,不是那种让人看过多少次都留不下一点印象的人。他是一位乾纲独断的大改革家,是一位敢于碰硬的勇士。被称为“第一个重要的美国理论家”詹姆斯·麦迪逊认为利益集团是“为某种共同的利益的冲动所驱使而联合起来的一些公民,不管他们占全部公民的多数或少数”。雍正帝即位之初就勇敢地向一些利益集团发起了进攻。
雍正帝当时所处的客观条件为他的政治改革提供了可能性,当时吏治堪忧,贪风日盛的时代太需要这样一位铁腕人物振纲除弊了。而雍正帝的锐意进取、不向权贵低头和为民谋利的战斗精神与品质,使改革得以实现。雍正帝很有才华,又有政治斗争经验,他清醒地认识到在前进的道路上要克服什么样的障碍,所以他大胆地向八阿哥党、十四阿哥党以及年羹尧集团等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在扫除外围的障碍后,雍正帝又勇敢地向腐败的吏治开炮了,在对科甲朋党进行打击时,雍正帝欲“将唐宋元明积染之习尽行洗涤”,表明了他为澄清吏治、医治痼疾的决心。雍正帝在打击各个党团的同时还在全国大规模地开展了清查亏空、取缔陋规等多项工作,使得当时的皇弟权臣们不得不或通过“拍卖”自家的财产或通过借债以补偿帝国的亏空。雍正帝从当时的实际出发,还向那些阻碍社会发展的利益集团发起进攻。他整饬了腐败的吏治,开创了一代清廉之风。“雍正一朝,无官不清”也许就是对雍正帝吏治改革的最好评价。 电视剧《康熙大帝》里康熙帝对雍正帝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无刚骨不立,朕就取你这一长处。”尽管这段画面曾翻来覆去看了无数遍,但每次看到这里,总有一种血脉贲张的感觉。也曾听说过这样的关于雍正帝的事情:当年全国发大水,饿死了不少人,当时朝廷打开粮仓,煮粥以赈济灾民,但许多官员在粮食上做文章,没有按既定的分量发放,以致发给灾民的粥都清如白水,几无米粒。雍正帝视察时发现这种情况,当即大怒,并说出了“浮筷落人头”这句话。意思是:若是将筷子插在盛粥的大木桶里,筷子要是站不住浮起来,就表示负责赈灾的官员在米上做了文章,要被杀头。后来那些官员即使自己吃不饱也不敢怠慢民众,雍正帝向这些腐败的官员敲响了警钟。
雍正帝提出的社会改革的内容以及他改革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缓和了社会矛盾,造成那个时代的比较清明的政治,促成国力的强盛和多民族国家的融合与巩固,发展了康熙朝政治中的清明成分,并为乾隆时期的鼎盛准备了更充分的条件,促进了清代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雍正帝是敢做敢为、奋发有为的,是对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的君王,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比较杰出的帝王之一,是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他及他的政治改革事业,在历史教科书上应当占有重要的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