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探微
张海鹏:当下如何看待孙中山《建国方略》? 
作者:[张海鹏] 来源:[网友推荐] 2019-08-21

内容提要:
1.惟发展之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此后中国存亡之关键,则在此实业发展之一事也……庶几操纵在我,不致因噎废食,方能泛应曲当,驰骤于今日世界经济之场,以化彼族竞争之性,而达我大同之治也.
2.故在吾之国际发展实业计划,拟将一概工业组成一极大公司,归诸中国人民公有,但须得国际资本家为共同经济利益之协助。
3.前之六大计划,为吾欲建设新中国之总计划之一部分耳。简括言之,此乃吾之意见,盖欲使外国之资本主义以造成中国之社会主义,而调和此人类进化之两种经济能力,使之互相为用,以促进将来世界之文明也。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恰好也是《孙文学说》在上海孙中山故居成稿100周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缅怀孙中山先生在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中的伟大贡献,弘扬他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精神,并且加强上海市和中山市两地孙中山思想精神研究和孙中山文化交流与合作,2019年8月19日,由政协中山市委员会、上海宋庆龄研究会主办,广东翠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上海中山学社、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承办的“《建国方略》与中国梦”座谈会和上海市中山市两地学习交流会,在上海田林宾馆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原会长张海鹏认为,《建国方略》提出的计划中怀着对中国现代化的美好憧憬,虽然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又具有未来实现的可能性。记者摘录了张海鹏部分发言内容:

  借这个机会,我发表三点意见。

  第一,孙中山《实业计划》是走向中国梦进程中的伟大贡献。

  《实业计划》发表于1919年,后来作为《建国方略》之二出版。原文是英文,题为“中国的国际发展”,翻译成中文时定名为“实业计划”。鉴于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结束,国际上为战争服务的大批军事工业将要停业,消耗军工产品的数以百万计的军人将要转业,国际间游动资金将要寻找投放方向,孙中山提出了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实业计划。他认为在未来二十年到四十年时间里,中国将有极好的发展机会,可以消纳国际上的资金,可以组织国际上的大银行团来中国投资,组织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

  为此,他提出中国实业发展的宏观规划是:交通方面,建设10万英里铁路,100万英里碎石路(即公路);疏浚现有运河,开挖新的运河;治理长江、黄河、西江、淮河等河流;在全国普遍建设电报、电话以及无线电等。商埠方面,在沿海沿江建设商埠商港渔港;在铁路中心点及终点以及商港地建设新的城市。建设实体企业方面:发展钢铁业、水泥业、矿业、农业。在中国北部、中部建造森林。移民于东三省、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

  为了实现这个宏观规划,孙中山提出了在中国发展实业的六大计划。他提出的发展重点是北方大港、东方大港、南方大港,使三大港发展成为国际贸易大港,与国际上发生广泛联系。要使三大港真正具备国际大港资格,三大港就要有广大的腹地,要有便利的交通,要建设交通沿线的商埠、商港和城市,使之形成各个大腹地的商业网络。

  如,在上海附近杭州湾(约当今上海洋山港和宁波北仑港)建东方大港,东方大港要远胜于现已为全国最大商港的上海港,它的腹地是长江流域,直达成都。为了大量应用水力,就要整治上海至汉口长江河道以及长江流域各水系,建设长江流域各地商埠、城市,为此要建设水泥厂。汉口以上至成都,如何整治,也都提出了设想。至于宜昌以上,“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航路“下起汉口,上达重庆”。这其实就是修筑三峡大坝的设想。整治河道,先从长江入海口开始。关于入海口河道,孙中山征求了一些国际上著名的水利专家的意见,提出了很具体的河道整治方案,如收窄入海口,使流速加快,将长江大量泥沙冲入深海,泥沙来不及沉淀,再利用回潮的自然力将泥沙还填至河口两旁,培植了海岸,增加了土地。有关入海口保留一条河道还是两条三条、上海至江阴、江阴至芜湖的河道如何整治,都提出了具体工程方案。

  第二,孙中山对中国现代化的这个美丽的憧憬,存在着难于克服的历史局限性。换句话说,这个现代化计划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

  首先,这个计划是建立在依靠国际开发的基础上,是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而引起的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帝国主义战争,是帝国主义国家为了掠夺更大利益、瓜分欧洲弱小国家领土进行的战争,双方投入兵力数以千万计,战争造成了欧洲严重的创伤。显然,孙中山对这次被称为欧战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缺乏基本认识。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落,欧洲自救而不遑,哪有资金和人力投入中国开发?欧战后,欧洲国家发生一系列革命,各国政治上很不安定,哪有能力组织银行团到中国来搞国际开发?

  其次,这个计划不是建立在依靠中国自身的基础上。在孙中山提出这个计划的时候,中国是一个广土众民又十分衰弱的国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按照我的说法,是“沉沦”到“谷底”的国家,是国家独立主权低到不能再低的国家。在孙中山提出这个计划的时候,正是北洋军阀统治的时候,是政治统治、社会治理最混乱的时候。这时候,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居然不可能在巴黎和会上争取到山东的权益。巴黎和会前,中国人对美国总统威尔逊的许诺抱有很大期望,以为公理可以战胜强权。不料和会上威尔逊屈服于日本的压力,宁愿牺牲中国的合法权益。这是引起五四运动的基本原因。

  中国当时没有形成一定的工业能力,缺乏现代化建设的人才,9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和半文盲。没有工业基础和文化的城市化过程将是一场灾难。在以上国情下,提出这样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计划,在当时引起人们的不解,是不难理解的。

  第三,孙中山在20世纪20年代初提出的这个中国梦,又具有在未来实现的可能性,在中国思想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孙中山在1921年10月为《实业计划》写的自序中指出:“惟发展之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此后中国存亡之关键,则在此实业发展之一事也……庶几操纵在我,不致因噎废食,方能泛应曲当,驰骤于今日世界经济之场,以化彼族竞争之性,而达我大同之治也。”这是一句话。

  在《实业计划》末尾的总结中,孙中山看出欧美垄断资本主义代替自由资本主义的趋势。他认为,“大公司”(垄断资本主义企业)是经济进化之结果,非人力所能屈服。克服大公司带来的弊病,就是组织更大的归人民公有的大公司,“故在吾之国际发展实业计划,拟将一概工业组成一极大公司,归诸中国人民公有,但须得国际资本家为共同经济利益之协助。”这是第二句话。

  在上述总结中,孙中山还说了一句话:“前之六大计划,为吾欲建设新中国之总计划之一部分耳。简括言之,此乃吾之意见,盖欲使外国之资本主义以造成中国之社会主义,而调和此人类进化之两种经济能力,使之互相为用,以促进将来世界之文明也。”这是第三句话。

  我抄在这里的三句话,在160多页的《实业计划》中,寥寥数笔,却是点睛之笔。如果没有这三句话,全文都可以看作是废纸。有了这三句话,全文的价值就很高了。

  “发展之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这是全部计划的关键所在。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发展之权操之在我是做不到的。能够做到这一点,只有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人民掌握了国家的主权之后,才可能做到发展之权操之在我。孙中山这句话提示我们,他没有把国际发展计划的时间放在当时。他描绘的只是一个远景规划。

  总结一句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国人的中国梦。中华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一直在做的梦。孙中山从1894年第一次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可以看作中国人正式提出中华民族复兴的呼唤,到20世纪20年代提出实业计划,是他振兴中华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是他在真正意义上提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在1949年前的中国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在新中国才有可能逐步实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70周年的时候,我们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提供了实现孙中山实业计划的平台,我们今天取得的发展已经超过了孙中山的实业计划了。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中华民族的复兴了。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轻视孙中山的实业计划。孙中山呕心沥血,为中华民族复兴设计的中国梦是整个中国梦过程中一个伟大的贡献,他留给我们的思想遗产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是永远值得珍贵的。

 文章来源:东方网2019年8月19日



相关文章:
·白彤东:中国是如何成为专制国家的?
·翟玉忠: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如何储粮以安天下?
·张舒,任锋 | 如何理解大一统:比较历史视野中的汉政典制化与罗马帝国困境
·翟玉忠:中国如何被妖魔化为人治社会
·翟玉忠:我们是如何得入孔子门墙的?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