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河流域)
(摩亨佐·达罗遗址) 印度河是流经中国、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三国的南亚大河。印度河文明,又称哈拉帕文明,是南亚次大陆唯一的原生文明,其鼎盛期约始于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1900年左右走向衰落,公元前1750年前后消失。印度河文明的主要范围在巴基斯坦境内旁遮普地区的五河平原,是比较发达的青铜文明,覆盖地域达130万平方公里,远远超出同时期的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面积。该文明长期沉睡地下,不为人知,直到上个世纪20年代发现了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遗址,印度河文明才逐渐呈现,其辉煌程度令世人叹为观止。 印度河文明的最大特点是城市文明,其中尤以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两座城市遗址为杰出代表。两城相距约700公里,城市规模都很大,约85万平方米,城市的布局、建筑都极其相似,连火砖的尺寸都一样。两城都分为东西两个区,东区(又称下区)为市民居住区,大街小巷纵横,街道最宽有10米左右,街巷两旁数千座砖房鳞次栉比;房屋大多为两层或以上,几乎每家都有水井、浴室、水冲式厕所和下水道。下水道与街巷下的地下排水系统相连,将污水排出城外。西区(又称上区、卫城)建在高达10余米的人工平台上,周围是高10余米的城墙,城内有大厅、大浴池、粮仓等公共建筑。据推算,当时两城的人口规模都在4万人左右,这在同一历史时期的文明中是独一无二的。 印度河文明最令人惊异的是城市里完善的供水和排水系统,其完善程度堪比现代化大都市,而今天印度众多的城镇也只能望之兴叹。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两座城市的供水有两个来源:其一是通过渠道将河流的水引入城内,并兴建蓄水池储水;其二就是开挖水井,如摩亨佐·达罗遗址中一共发现了600多个圆形井遗迹,井台和井壁都由砖砌成,这些井为市民提供了充足的清洁饮用水。城市的排水系统沿每条街巷分布,上与各家各户的浴室、水冲式厕所的排污土管或斜槽相接,下与各排水支道和主道相连,四通八达如网络状分布,主排水道的走势按地势由高至低布置,最后将污水排入城市下游的河流。城区内这些排水沟大多为地下水道(上有覆盖),由砖头铺设,建有许多过滤设施以防杂物堵塞;排水道的直角转弯处都做成弧形,边缘还经过打磨以防杂物阻塞;有些大型的排污主道甚至可以容纳人在里面走动。如此完善、精巧和细致的城市排水系统,在人类早期文明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它们历经四、五千年保存至今,充分说明印度河文明水利技术的高度发达。 印度河发达的上古城市文明,是建立在发达的农耕经济基础之上。此时的印度河文明已产生了高度发达的农业,耕地使用锄头,还使用装有燧石犁头的犁或木犁,水牛和牦牛已用作耕畜,主要粮食作物是大麦和小麦,是世界上最早盛行种植棉花的地区。青铜器已经广泛用于制造生产工具(青铜镐、青铜鹤嘴锄等)、家庭用具和武器。印度河流域地处亚热带,喜马拉雅山脉为其阻挡了南下的冷空气,来自印度洋的季风为其带来季节性的丰沛降雨,加之气温的变化,十分适合麦作农业;然而,这种气候条件也使得流域内雨季易发洪涝、旱季易发旱灾。因此,兴修水利,防洪灌溉,是开展农业生产的必要前提。 早在公元前4000年前,印度河流域就有了灌溉水渠,公元前3000年沿印度河两岸狭小的地带就已发展出引洪灌溉;考古发现的引水渠和兴建于空地的大型蓄水池,说明当时人们已采用引水灌溉和蓄水灌溉两种方式开发水利,保障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时至今日,印度河仍是巴基斯坦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这里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灌溉渠网。水对于印度河文明的影响非常深刻。在摩亨佐·达罗遗址的卫城中还发现了一个大浴池遗迹:一排排长长的走廊和众多的房间包围着一个巨大的水池,水池长12米、宽7米、深2.5米,涂抹了厚厚的沥青,表面由烧制的雕花砖砌成,周围分布着水井和排水沟。学者推测大浴池主要是供宗教用途,表明当时人们对水的一种信仰,或对洗浴的神圣崇拜。这可能是流传至今印度宗教中圣河洗浴文化的起源。 如此辉煌的印度河文明,在持续约1000年后突然消失,在后来的印度文明中,竟然找不到任何来自印度河文明的痕迹。学者们试图探讨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不同观点,有突发自然灾害说、内乱说、蛮族入侵说等等。实际上,任何一种古代文明的消亡、中断,都不可能只有一种原因,而是在复杂的历史与自然背景条件下诸多因素叠加的结果。考古已经证实,摩亨佐·达罗城被至少5层淤泥填埋,说明这一城市至少5次毁于大洪水及其挟带的泥沙淤填;而伴随着城市的一次次重建,城市地下水位也随之涨高。这一现象的发生,缘于人类过度砍伐森林(用于垦地、大规模烧砖、冶炼青铜等),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土地贫瘠、水土流失,印度河河床日益淤高;加之气候本身的变化,如气温上升使印度河上游喜马拉雅山冰川更多的冰雪融化,降水增多使印度河汛期洪水暴涨,导致一次又一次溃堤决口、河流改道、淹毁城市,也就不足为奇了。 时至今日,印度河文明被塔尔沙漠、印度沙漠所取代,而在沙漠化形成之前,或许有一个气候剧烈变动的时期:洪旱频繁,非洪即旱,一步步地摧毁了繁盛的文明,引发社会内部的分化,最终使印度河文明走向衰落。印度后来的宗教(含佛教)哲学讲到,世界在大小毁灭(劫)发生前,会经历火灾、水灾和风灾,这或许是人类早期文明经历大规模生态灾难走向毁灭的记忆。 印度河文明得益于印度河的哺养,其成长、繁荣的过程也是人类疯狂掠夺自然、无节制破坏生态环境的过程,一旦自然的生态环境平衡被打破,文明的崩溃也许较之生态平衡的崩溃来得更快、更早。印度河哺养了文明,人类的贪婪疯狂又毁灭了这一文明。印度河文明为我们带来太多的惊异与神秘,也为当今科技文明下变本加厉正在破坏地球生态环境的现代人们,提供了太多的启示与警醒。 (作者:李可可,系武汉大学教授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2018年05月07日 1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