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探微
澳洲新伟哥:40年多前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这样评价中国! 
作者:[澳洲新伟哥] 来源:[公众号“八大山人”2017-09-14] 2017-09-15

     1973年,现任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的爸爸老特鲁多访华演讲中有一段话,大致意思是:到20世纪结束的时候,评价一个国家成就的标准将不再是这个国家的GDP乃至他的经济实力,而是看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在多大程度上给广大的民众提供了基本福利以及参与政治的能力。 

    老特鲁多认为,毛泽东的中国创造了一个面向21世纪的新的社会模式,这种模式是对19世纪发展模式的超越,是20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他评论说:“你们的国家(中国)所进行的社会试验已经证明是成功的。在我们所生活的世纪里,衡量一个国家是否伟大,已经越来越不看军事实力,甚至也不看经济成就,而是看人民的福利。对于一个政府的真正考验,在于它能否使人民感受到生活的价值、工作的成就和事业的实现。在最终书写20世纪历史的时候,能够被荣幸地提到的是那些成功设计并实现了这样一种制度的领导人,这种社会制度保证了每个人的希望,力图充分满足每个人的需要,这个社会公正的分配社会资源,并允许它的公民有参加活动和作出贡献的机会。” 

    老特鲁多指出:“毛主席和周总理本人之所以能在全世界激发起人们的兴奋之情,是因为你们在组织中国人民应对挑战时表现的卓越才能,贵国政府在贵国人民中唤醒一种合作、献身、改善集体和个人生活以及自觉自律的精神,在世界上很少有几个政府能做到这一点。” 

    他说:“尊敬的毛主席、周总理,我觉得这就是你们开创的一个先进的制度,你们国家所进行的社会试验是成功的。这就是加拿大人民对你们表示尊重的原因。因为我们也在努力建立覆盖全民的医疗制度,也在努力为一般劳动者参与政治提供机会,是你们抛弃了过去社会的发展观,而力图去建立一个新的和谐国家,在这方面你们是属于未来的领导人。” 

    再看看1976年主席去世后特鲁多发来的唁电:“中华人民共和国本身就是毛主席的精神和政治哲学的永垂不朽的纪念碑。他的历史作用是,调动了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并带领他们摆脱贫穷、奴役、分裂和战争。新的中华民族在政治和经济发展方面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尽管我们的社会制度不同,但是加拿大人赞赏这种在毛主席指引下促进了中国现代化的平等和集体主义创新精神。”

     看罢,直觉得这些话应该天经地义地出自一个加共预备党员,起码也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之口。

    特鲁多的这些话,不是应景式的逢迎,更不是外交辞令。他是一吐真言。二十世纪下半叶,面对两次世界大战后,暴露出来的资本主义的制度性缺陷;面对共产主义运动中体现出来的生产效率与相对平等、大众民主与道德自律,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家曾有过群体性的思考;西方资本主义各国普遍有过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效仿与借鉴。其中,北欧各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是受社会主义影响较大的国家。

    1919年出生的特鲁多,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法国巴黎政治经济学院和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是科班出身的学霸级西方政治家。1948年完成学业后,待业青年特鲁多开始了为期一年的东方旅行。从东欧、苏联,到中东、印度、东南亚、香港。1949年4月,竟然还到了上海。一个月后,上海战役打响,特鲁多匆匆逃离,回到加拿大。

    1960年,为了在冷战的环境下,向西方世界介绍和证明自己,中国政府向欧美各国的媒体、律师发出一批来中国考察的邀请函。身在蒙特利尔的劳工律师特鲁多也收到了一封。32天的中国之行,让特鲁多亲眼目睹了一个只有11岁的新兴社会主义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开始思考如何对西方社会做一些改造。 

    1965年,特鲁多通过竞选当上了国会议员;1968年联邦大选,特鲁多成为加拿大总理,一干就是三届。 

    除法国外,加拿大是较早摆脱美国控制,和新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发达国家。1970年,特鲁多主导下,中加建交。1973年10月,两国建交三周年之际,特鲁多正式访问中国。 

    特鲁多在加拿大掌权16年。期间,他和他所在的执政的自由党,对加拿大社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的很多政策带有社会主义性质,如引进最低工资、推动全民医保,加大对妇女、儿童、残疾人的福利,建立国有石油公司等等。 

    晚年的特鲁多,每每提及毛主席时,依旧充满敬仰:“历史已证明,毛泽东是一个伟人,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毛都能够把自己的理想付诸行动,并且明白中国人民需要鼓舞,需要领导,这就是伟人的特征。” 

     让我们给这位已故的西方政治家点上一个大大的赞!



相关文章:
·北洋君:他是国家最高机密——中国“核司令”隐身40年,与魔鬼较量让美苏颤栗!
·澳洲新伟哥:40年多前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这样评价中国!
·澳洲新伟哥:举世同悼毛泽东
·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本月启用 中国获40年运营权
·李伯重:中国全国市场的形成,1500~1840年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