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北洋之家(ID:bypm2016) 
绝大多数中国人 很少听过他的名字 他藏身无人区20多年
他的名字和他从事的工作一样 都是中国的最高机密

这是一颗原子弹投下后 所产生的毁灭性威力 核爆试验,一定是人类历史上
最危险的试验 但在上世纪60年代 中国人唯有早一天拥有核武器 才能真正站立起来

就是这位个头儿不高 穿着旧背心、不起眼的“小老头儿” 设计领导了包括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试验在内的 首次空投、首次地下平洞 首次竖井试验等 共计30多次核试验 (中国总共进行过40多次核试验) 成为让美国、苏联都颤栗的 中国“核司令”
2018年3月30日晚
清华大学礼堂星光熠熠 一场盛大的颁奖典礼正在进行…

当分量最重的奖项2017-2018 “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颁发给这位毫不起眼的老人时在座的所有人 都眼含泪水、起立鼓掌 向这位隐姓埋名40年的老科学家
致敬

他就是程开甲 今年已经整整100岁了 如果你是第一次听说他的名字 今天,一定要知道他的故事
从留级三年的顽劣少年 到奋发图强的物理学天才
100年前的1918年 程开甲出生在江苏吴江的富商之家 程开甲的祖父是
丝绸之乡吴江远近闻名的成功商人 他期望子孙能考取功名 孙子还未出生 他连名字“开甲”都预想好了 开,就是开转 甲,就是第一名 可祖父没等到这一天 去世后第二天,程开甲出生了

少年程开甲
7岁时丧父,9岁时生母出走 家庭的重大变故 让少年程开甲的性格变得更加叛逆 像野马一样难于管教 上小学二年级时 因为不好好学,他竟然留级三年 得了一个外号“年年老板”
12岁时,程开甲拿了家里的钱跑到了上海 花个精光后露宿街头 被家人找回后痛打了一顿 这破天荒的一顿痛打惊醒了梦中人 从此,程开甲开始发愤读书
第二年,就考入了嘉兴秀州中学 这所中学,培育出了 10位院士级的科学家 陈省身、李政道都毕业于此

前排左三为程开甲
初中二年级时
程开甲开始崭露头角 不仅能把圆周率轻松背到小数点后60位
更能将1~100平方表倒背如流 他甚至设计了一艘不用烧煤 靠水力驱动的大船 他对科学的兴趣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程开甲的另一强项是英语 高三时,他代表秀州中学参加 浙江全省的英语朗诵比赛 得了第一名

▲1937年程开甲(右二)获浙江省教会中学英文演讲比赛第一
程开甲忘记了自己“不争气”的过去 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后来,程开甲充满感激地说:
“求学问和学做人,中学时期是关键时期, 我有幸在一个比较完美的环境中成长。”
1937年,程开甲高中毕业时 因为成绩极为优异 被上海交大和浙江大学同时录取 他最终选择了 当时被称为“东方剑桥”的浙江大学

在浙江大学 程开甲遇到了中国科学界数位顶尖大师 除了校长竺可桢先生 物理系更是一支“王牌军” 有中国雷达之父束星北先生 核武器研制奠基人王淦昌先生 数学家苏步青先生、陈建功先生 几年后,李政道考入浙江大学 成为程开甲的师弟

在浙江大学就读的四年中 为了躲避日本侵略者的炮火 浙大搬了7个地方 1939年,日本军机轰炸浙大 程开甲的衣服、被褥、书籍 笔记本都化为了灰烬
中华之大,竟没有安放一张课桌的地方 在颠沛流离和硝烟弥漫中 悲愤、痛心和苦楚 让老师和学生们更加勤奋治学 弦歌不辍
程开甲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两行字: “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科技落后。 拯救中国的方法:科学救国。”

程开甲在浙大的成绩单
在浙大,程开甲读书极为刻苦 有一次,他竟不眠不休 学习了整整三天三夜
1944年,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 访问西迁的浙江大学 注意到了26岁的物理学天才程开甲 在李约瑟的直接推荐下 1946年,程开甲获得奖学金 远渡重洋来到英国爱丁堡大学 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 著名物理学家玻恩的研究生

▲1946年程开甲(前排左4)赴英留学时在香港启德机场
程开甲经常跟玻恩老师一起
参与各种国际学术会议 结识了薛定谔、海森堡、谬勒等物理大师
在这个过程中 程开甲找到了自己的主攻方向 超导理论研究 而且在这个领域占得了一席之地
玻恩一生共带过4个黄皮肤的中国学生 彭桓武、杨立铭、程开甲和黄昆 4人都成为了中国科学院院士

▲程开甲(后排左1)与导师玻恩教授(前排右1)在一起
然而,在英国 矮人一等、寄人篱下的滋味常常让 程开甲气恼和愤怒
有一次在电车上 他听到旁边的人用英语在说: 我最讨厌黄油面孔的人
这样一句话,像针扎一样 深深刺进了程开甲的心 可这不是他个人的屈辱
是一个民族的屈辱 而一份民族的自尊 则需要中国人的万般努力 才能争回来
1949年4月的一天晚上 身在苏格兰出差的程开甲 从一个电影新闻片上看到 长江上的英国军舰“紫石英号” 不顾人民解放军的警告,公然挑衅 被解放军炮火击中,升起白旗

解放军炮击英国军舰事件震惊了世界 这不仅一雪中国近百年忍辱吞声的耻辱 更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共产党 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和勇气
在程开甲90多岁高龄时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仍然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他的手狠狠地锤向桌子说: “我当时看到的时候真是高兴啊”

老人哽咽到不能自已,激动地说: “我就知道, 我们有这一天能够这样子的!” 说完这句话 他掩面而泣,良久不能言语
“炮击英国战舰” 让程开甲大大出了一口气 从电影院出来,走在大街上 他腰杆挺得直直的 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这像一把火 点燃了程开甲久存于心中的爱国热情:
中国终于有希望了! 自己报效祖国的时机来到了!


当时,拿到博士学位的程开甲 在英国已经是拿着高薪 社会地位很高的 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的研究员 但在那一刻 程开甲下定了决心 回家去!回祖国去!
一张纸条,程开甲三个字 成为国家最高机密
1950年,程开甲婉拒导师玻恩的挽留 放弃英国的优厚待遇和研究条件 回到了一穷二白的中国

在回国的行囊中 除了给爱人买的一件皮大衣外 全是宝贵的物理学书籍和资料
程开甲心里认定 这些,都是祖国最需要的
如今,经常会有人不解: “他们这代人抛弃金钱、地位, 回国为的是什么?” 程开甲回答: 国外你再大也是外国人!

1950年8月 程开甲踏上了祖国的土地 他直奔母校浙江大学 成为物理系的教授 之后,他又任教南京大学物理系 1959年,他出版了中国第一部 物理学专著《固体物理学》

▲1957年南京大学物理系合影(第2排右6程开甲)
1960年3月的一天 程开甲正在实验室全神贯注地忙碌 突然外面传来了同事的喊声 程教授,快去一趟校长办公室
校长开门见山地说: 开甲同志 北京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借调你 明天就得报到 说着,校长从抽屉里拿出了 一张写有地址的纸条 上面写着 二机部九所

从此,这位物理学教授的命运发生改变 他走下讲台 在科学界销声匿迹几十年 “程开甲”这个名字 和他从事的核武器事业 成为了当时中国的 最高机密!
藏身罗布泊22年 成为中国的“核司令”
程开甲来到九所时 原子弹研制正处于起步阶段 当时的技术副所长有三位 朱光亚、郭永怀、程开甲 (郭永怀的故事请点击这里)

1960年,苏联专家突然撤走 中国的核武器研究全面陷入巨大困难中 那段时间 为了能尽快取得原子能技术的突破 程开甲脑袋里想的全是数据 一次排队买饭,他把饭票递给师傅,说: “我给你这个数据,你验算一下。” 排在他后面的邓稼先笑着说: “老程,这儿是食堂!” 半夜刚躺在床上
只要想到一个思路 他就马上爬起来 把问题理清楚了再躺下

那时候,中国研制原子弹条件艰苦到 以算盘、计算尺和仅有的手摇计算器 来处理大量的数据 经过无数次的研究、推算、验证 程开甲在国内首次估算出 原子弹爆炸时弹心的压力和温度 为原子弹的总体力学计算提供了依据

科研之路容不得一点马虎!
1962年,核试验正式提上日程 钱三强等领导决定
兵分两路:原班人马继续原子弹研制 另外组织队伍,进行核试验准备 程开甲听从国家安排 放弃自己最熟悉的理论研究 毫不犹豫转入全新的领域: 核试验!
这是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中国核试验基地,罗布泊马兰红山基地!
在短短两年里
程开甲召开了近两百次任务会 制定了原子弹爆炸试验的总体方案
研制了原子弹爆炸测试所需的 1700多台仪器和设备
程开甲提出的“百米高塔爆炸方式” 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立下了汗马功劳

1964年4月
程开甲带着他的人马开进 位于死亡之海罗布泊腹地的 中国核试验基地——马兰 至此,第一颗原子弹的 总装战役全面打响了

这是一场异乎寻常的“测试” 人测试设备的性能 设备也测试人的技术和意志 50摄氏度的高温、又涩又咸的饮用水 戈壁滩上的飞沙走石 颠簸不平的“搓板路” 严峻地考验着每一个人
中央决定,将原子弹试验的 时间定为1964年10月16日15时
14日、15日两天
程开甲既紧张又兴奋 他的神经,每分每秒都死死绷紧 14日晚7时20分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被平稳、安全地吊上102米的塔顶 在密闭工作间就位


作为核试验基地的最高技术负责人
从原子弹吊上塔顶的那一刻开始 他就把心悬到半空中
10月16日,天刚亮 程开甲就披衣起床 那天,他的岗位在离爆心17公里的主控站 和张蕴钰、张震寰、李觉、朱光亚等在一起

▲第一颗原子弹主控站(左2为程开甲)
在爆炸前,程开甲不止一次地说 它不可能不响 他薄薄的嘴唇颤抖着 那样子像是对原子弹爆炸成功祈祷
14时50分,张震寰在主控站发出口令 全系统进入自控状态,9、8、7、6… 在读秒声中,大家屏住呼吸

顷刻,惊雷般的巨响打破了万般寂静 蘑菇云腾空而起 总指挥张爱萍立刻接通周总理的电话: “我们成功啦!原子弹爆炸成功啦!” 周总理也很激动 但他镇静地反问道: “怎么证明是核爆炸?”
法国第一次核试验没拿到任何数据 美国、英国、苏联第一次核试验 只拿到很少的数据 而程开甲领导的核武器试验研究所的 1700多台仪器全部拿到测试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
程开甲给了张爱萍一个肯定的回答: “这次爆炸是核爆炸, 爆炸当量为2万吨。”

这一声戈壁惊雷 让祖国各地一片欢腾 它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让所有的炎黄子孙扬眉吐气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程开甲则开始了他 长达20多年的“罗布泊时间” 更开始了此后30多次 与“魔鬼”的较量
深入“核爆中心”与魔鬼较量
许多人谈核色变 说核是魔鬼 而程开甲 就是专门跟魔鬼较量的人
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珍贵的 曾被保密很多年的画面


▲ 1966年10月27日 中国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
1967年6月17日 中国第一颗氢弹核爆炸成功 采用的是空投的方式
1969年9月23日 中国首次地下核试验成功 同年,程开甲妻子高耀珊带着孩子们 离开江南的家,扎根戈壁 一住就是十多年

1976年,程开甲与妻子高耀珊在罗布泊红山基地
从1962年筹建核武器试验研究所 到1984年离开核试验基地 22年里,程开甲一直坚守在罗布泊 先后主持了30多次 各种类型的核武器试验
这位身份高度保密的中国“核司令” 一次又一次地震惊世界

20世紀70年代,程开甲在做任务前动员
在第二次地下核试验成功后 程开甲和朱光亚 决定进入地下核爆后的爆炸中心实地考察 到原子弹爆心作考察 在我国前所未有 在世界试验史上也无先例
在地下深层岩石中发生的核爆炸 埋藏着看不见的核爆现象 更埋藏着看不见的、恐怖的核污染 但程开甲说: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左3为程开甲
他们无惧危险 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 就钻进开挖直径只有80厘米的管洞 匍匐着爬行10多米来到了测试间 见到这里四周布满了黑色玻璃体 就像一座怪异的水晶宫
为了掌握准确真实的数据 程开甲、朱光亚冒着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 向已被爆炸波挤扁的洞口前进

▲程开甲在地下核试验现场
他们已顾不上自己身体 遭受了多少核辐射剂量 抓紧时间查看着试验中所发生的问题 他们用自己的身体 为中国的核武器发展 拿到了许多第一手珍贵的资料和数据
向100岁的中国核司令 程开甲,致敬!
中国为什么要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 发展核武器技术? 程开甲的回答掷地有声: “世界上最可靠的安全, 就是让敌人知难而退。”

1996年7月29日中国最后一次核试验现场
1996年7月29日 中国成功进行了最后一次地下核实验 当晚,中国政府发表声明 郑重宣布: 从1996年7月30日起 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
程开甲得知这个消息激动万分 他说:我永远忘不了 过去中国人被人看不起 受人欺侮的滋味 有了原子弹 中国人才真正挺直了脊梁 我们为核武器而献身 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国家 能硬邦邦地站在世界人民面前
1999年9月18日 国家授予23位科学家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直到这一刻 隐姓埋名了40年 为核武器做出巨大贡献的 中国“核司令” 才第一次走进了公众视野 程开甲三个字 才终于不再是秘密

14年后,95岁高龄的程开甲 接过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 荣誉证书

2017年,在庆祝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 习主席亲自将“八一勋章” 颁授给99岁的程开甲

程老坐在轮椅上 他戴军帽的时候证书歪倒一边 习主席先是帮程老把证书摆好 接着更是非常敬重地俯下身 与程老紧紧握手
这不经意的一幕 是对老一辈科学家最质朴 最真挚、最发自内心的敬重和感谢

99岁的程开甲院士,授勋“八一奖章”的照片!
程老曾不止一次地说: 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 国家强起来 国防强起来
为了这个目标,直到今天 已经100岁的程开甲 每天仍旧伏案工作 孜孜不倦,奋斗不已

程开甲院士近照
一个人没有脊梁 就会站不起来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脊梁 就会永远不可能真正强大
程开甲院士 他将20年的岁月献给死亡之海罗布泊
甘愿隐姓埋名40年,一生默默无闻
他用罗布泊爆发的声声“核弹惊雷” 为中国铸牢了国防盾牌 让中国人挺直了民族脊梁 他把最最赤诚的心 和最最热烈的爱
全部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世纪报国路 笑看云起时

程开甲: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为人民贡献,为国家贡献!这就是价值!
钱三强:虽然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
郭永怀:我到美国来,是为了有一天能回去报效祖国。
钱学森: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梁思礼:我有一个好朋友,我回国了,他留在了美国。他搞的是美国的洲际导弹,我搞的是东风导弹。我的工资只有他的百分之一。有人曾问我对此有何想法,我的回答是,他干的导弹是瞄准中国的,我干的导弹是保卫我们祖国的!
…………
来源:北洋之家2018-0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