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历史探微
罗马教廷千年兴衰史(下) 
作者:[佚名] 来源:[世界历史解读2016-09-09] 2016-09-14

    并通过开除教籍的方式,逼迫法国国王腓力一世向他屈服。(还是为的是离婚的事,腓力一世的离婚被教皇否决,然后就把它“绝罚”--开除教籍了。当时的欧洲君主很可怜,非但不能荒淫,偷情也不容易,离婚更离不掉。题外话。)
 
    公元1095年,乌尔班在克莱芒宗教会议上宣布发动第一次十字军,这事曾激起一阵宗教热潮并导致了教皇权柄的增长,以及一场凶惨的犹太人大屠杀。关于十字军东征,是罗马教廷在中世纪搞的最大一场运动了。由于和本文政治变迁的关系不大,这里就略过了。从结果来看,十字军对欧洲最大贡献的大概有两个,一个是促进了和君士坦丁堡的学术交流。
 
    由于这种交流的结果,在公元十二世纪和十三世纪初叶有许多希腊文文献被译成了拉丁文。二是意大利人,尤其是威尼斯人借着战争和贸易,发了大财,一举成为欧洲首富,威尼斯人的富硕,带动了佛罗伦萨的金融手工业,为文艺复兴做好了一切物质准备。
 
    乌尔班的继任帕斯查勒二世继续为所谓僧职叙任权(罗马教廷主张所有的教职,都不需要俗界任命,应该由僧侣和群众选举产生)而和皇帝斗争。他一度和亨利四世的儿子亨利五世就此达成了协议,但亨利五世反悔后,于1111年反而逮捕了教皇,结果教皇不得不对皇帝让步。直到1122年,教皇喀列克斯图斯才借沃尔姆斯协定使亨利五世放弃了叙任权。
 
    斗争的最后结果,亨利三世时处于从属地位的教皇,自此竟变得和皇帝居于平等的地位。与此同时,教皇在教会中成为一个更为全面的统治者,通过派遣的教皇使节管理着教会。教皇权力的增强降低了主教们相对的重要性。教皇的选举现在已摆脱了俗界的控制,而僧侣们也相对比以前变得更有品德了。
 
  1152年,一位杰出的德意志皇帝弗里德里希·巴巴罗萨大帝(1152-1190,在德国称腓特烈一世)横空出世,罗马教廷和神圣罗马帝国的斗争进入了新的阶段,而斗争的舞台也转移到了伦巴底。
 
  巴巴罗萨皇帝对古罗马和拉丁文化非常热爱,因而他认为作为罗马皇帝的继承者,他理应享有古代罗马皇帝在意大利的权利,然而意大利人对这个德国皇帝却并不热衷,伦巴底诸城虽愿意承认他为正式的君主,却反对他来干涉他们的内政。北意大利大多数城市则纷纷加入到米兰人具有民主意识的帕塔林运动中,团结一致地反对皇帝。1153年,英格兰人哈德里安四世(在德国称亚历山大四世)继任教皇,他和巴巴罗萨同样精力旺盛,作为意大利各邦的保护者,他和巴巴罗萨的冲突变得不可避免。
 
    哈德里安刚继任时,他和巴巴罗萨是同盟关系,巴巴罗萨帮助教皇镇压了罗马市民的城市自立运动,教皇则在1155年为巴巴罗萨在罗马加冕。但随着教皇加入伦巴底联盟反对皇帝,两者之间在1157年公开决裂。而这场决裂的代价是历时20年的战争。1162年,皇帝巴巴罗萨攻陷米兰,并将城市彻底破坏。
 
    同年,巴巴罗萨攻入罗马,另立了一个他选定的新教皇。但巴巴罗萨对意大利的征服引来了拜占庭人的干涉,1176年,拜占庭皇帝亲率大军,和伦巴底联盟一起,在雷格纳诺战役中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巴巴罗萨,皇帝被迫和伦巴底联盟媾和,并跪在教皇脚下,吻他的脚趾,请求教皇的宽恕,皇帝给于了这些伦巴底城市他们所需要的一切自由,赢得独立的北意大利及伦巴底各城邦,从此走上了独立并飞速发展的道路。
 
  再多说几句巴巴罗萨皇帝,巴巴罗萨之所以有名,并不在于他打过多少胜仗,事实上,他意大利战役的惨败,使德意志永远失去了他们的传统领地意大利。但巴巴罗萨身上体现出来的被认为是中世纪最完美的骑士精神以及他参加十字军东征中悲剧性的结局(淹死),被后人长久的缅怀,他的很多传说成为骑士精神的楷模,成为现代人对于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美好记忆。
 
  中世纪于公元十三世纪里达到了极点。自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后,逐渐建立起来的综合政治体系业已完备得无以复加,其标志就是以下三位伟大人物的出现,教皇英诺森三世,神圣罗马帝国的弗里德里希二世(也称腓特烈二世)和法兰西国王路易九世(被称为圣路易)。
 
  十三世纪是欧洲中世纪的顶点,各项政治制度都达到了非常完备的地步。罗马教廷赢得了对于皇帝决定性的胜利,教皇政治达到巅峰;法兰西的王权,在路易九世手里,得到极大加强,欧洲自罗马帝国灭亡后,第一次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而在英格兰,开始了伟大的大宪章运动,立宪政治创始。在这一个世纪波澜壮阔的政治变革中,还是先让我们来看一看教皇政治的情况。
 
  在十三世纪欧洲政治舞台上,首先登场的是教皇英诺森三世(1198-1216),英诺森三世是个及其厉害的教皇,他在教皇就职仪式上的演讲就预示着变革时代的到来,他说:“看,我今日立你于各民各国之上,去根除、打碎、毁坏和推翻,并去建设和树立。”就任教皇后,他毫不客气地自称为“万王之王,万主之主”。而他也果断地以所能采取的一切行动来扩大教皇的权力。而他所采取的第一个行动就对准了老对手--神圣罗马帝国。
 
    1194年,皇帝亨利六世攻克巴勒莫,加冕西西里国王。1197年,亨利六世去世,其儿子腓特烈二世年仅三岁。德国爆发了争夺王位的内战,亨利六世的斯陶芬家族在西西里推选腓特烈一世(巴巴罗萨)的幼子,亨利六世的弟弟菲利普为国王,而在德国韦尔夫家族则推选奥托四世为国王。英诺森三世则故意挑起他们的内战。
 
    1201年,英诺森三世承认奥托四世为合法国王,并将菲利普开除教籍,并对皇帝加冕提出了两个交换条件,一是皇帝承认教皇对于西西里有实际统治权,二是承认教皇拥有帝国在意大利的所有领地,奥托四世为了得到教皇的支持,全部接受了教皇的条件。1208年,菲利普被刺身亡。1209年,英诺森三世为奥托四世在罗马加冕。
 
  然而奥托四世并不打算履行诺言,加冕后,他立刻占领佛罗伦萨所在的托斯卡纳大区,随后在1210年征服了斯陶芬家族的西西里。英诺森三世不甘示弱,立刻开除了奥托四世的教籍,并鼓动德意志诸邦,在纽伦堡开会,废黜奥托四世,立成年的腓特烈二世为国王。随后,英诺森三世又联合法国一起进攻奥托四世,并在1214年在法国的布汶(Bouvines)将奥托四世彻底击败。而英诺森三世则作为腓特烈二世的监护人,拥有了在意大利的全部利益。
 
  对奥托四世的斗争胜利后,教皇权力空前膨胀,欧洲各国纷纷向教皇低头,葡萄牙王国和阿拉贡王国(西班牙东部的加泰罗尼亚地区)承认了罗马教廷在他们的国土上同样拥有优越权(教皇在当地的统治权和行政权大于他们的国王)。在英格兰,国王约翰经过了顽抗之后,终于被迫把他的王国献给英诺森三世,然后,把它当作教皇赐予的采邑重新领回,这就是说,英格兰国王成为了教皇在英格兰领地的封臣。英诺森三世末期,教皇几乎在名义上一统了整个欧洲世俗国家,教皇权力几乎成为当时欧洲的唯一霸权。
 
  然而英诺森三世死后,随着皇帝腓特烈二世力量的壮大,法国王权的集中,英国宪政的启动,教皇权威迅速遭到挑战,教皇政治在欧洲的影响力无可挽回地走向衰退。
 
    腓特烈二世是神圣罗马帝国史上和奥托一世大帝齐名的伟大的皇帝。腓特烈二世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对教皇“绝罚”(开除教籍,也称“破门”)处分满不在乎的君主,他在位期间,至少有三次被教皇“绝罚”,但最后对他的皇帝权威却没有造成任何影响,从此罗马教廷引为杀手锏的开除教籍处分,失去了威慑力,教廷权威开始没落。
 
    最有意思的是第一次,1227年,教皇格里高利九世刚刚就职,为了显示权威,他命令腓特烈二世立刻组织十字军东征,腓特烈二世却借口军中出现流行病而拖延进军日期,教皇大怒,立刻就开除了腓特烈二世的教籍,结果在“破门”期间,腓特烈二世不经教皇允许,娶了十字军国家耶路撒冷王国的公主兼王位继承者,并自称耶路撒冷国王,然后在1228年,还在“破门”期间的他居然率领大军开始了十字军东征,这次他比前次不去更使格里高利恼怒,而且很没面子,试想作为宗教行动的十字军队伍怎能由一个被教皇开除了教籍的人来领导呢?
 
    腓特烈二世军队一来到巴勒斯坦,就开始和伊斯兰人和谈,最后他居然说服了埃及苏丹萨拉丁将被他们夺去的耶路撒冷、伯利恒等地还给了基督教国家,腓特烈二世在为基督教国家立下大功的同时,却使得教皇更加恼怒了---十字军基督徒应该和异教徒作战,而不应该同异教徒进行和谈。腓特烈二世却不管这套,1229年,在耶路撒冷,腓特烈二世在没有一个教士在场的情况下,自行拿起王冠加冕为耶路撒冷国王。
 
    格里高利九世愤怒已极,因为“绝罚”手段失效,于是教皇派军队闯入腓特烈二世的领地西西里,腓特烈二世立刻赶回,迅速收复失地,但他没有进攻教皇国,战败的格里高利九世,不得不赦免了腓特烈二世,1230年8月,教皇被迫恢复了腓特烈二世的教籍。这一仗,就如同中国春秋的周郑繻葛之战,对教皇的迷信就如同周天子的胳膊,被利箭一箭刺穿。
 
  此后,教皇格里高利九世和继任的英诺森四世,依然在为挽回教廷权威奋斗着,但腓特烈二世实在过于强悍,英诺森四世不仅绝罚了腓特烈二世,还废了他的皇位,并将所有支持腓特烈二世的人,都破了门,这样空前的处罚依然没有动摇腓特烈二世的权力,罗马教廷的不幸在于,在他的鼎盛时期,遇上了腓特烈二世这样一位杰出、有权势、并且蔑视教廷权威的帝王。
 
    十三世纪的罗马教廷留给中世纪的又一大“贡献”,就是宗教裁判所。十二世纪中叶开始,西欧和东欧都出现了许多新的基督教派,这些教派对圣经的解释不同于天主教的正统,因而罗马教廷在惊恐之余,将他们都视为“异端”,从英诺森三世开始,罗马教廷就开始残酷镇压异端教徒。1209年,罗马教廷组织了针对异端的十字军东征,在攻占了拜占庭的色雷斯地区后,对那里所谓的“异端”教徒,进行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
 
    为了便于清除异教,教皇格利高里九世在1233年宣布在各地设立宗教裁判所,负责为各地主教清除“异端”,英诺森四世则在1254年宣布,所有凡由宗教裁判所起诉的人都不准有辩护人。"宗教裁判所"是中世纪教会政治最黑暗的一幕,“宗教裁判所”杀害的豪杰精英无数,其中就有那位笔者十分崇拜的,被英格兰人利用“宗教裁判所”酷刑处死的杰出女性--圣女贞德。
 
  走完十三世纪,罗马教廷在中世纪的使命也差不多要完成了,于是强大起来的法兰西王权,在新世纪给了罗马教廷以最致命的一击,使教皇政治就此推出了欧洲世俗的政治舞台。
 
  中世纪的罗马教皇制从大格利高里,历经尼古拉一世,格利高里七世,到英诺森三世,它的地位也如同罗马帝国一样,由一种类似于共和的制度变成一种真正的君主制。然而,从十四世纪开始,以罗马教廷为核心的天主教综合政治体系开始迅速崩溃。
 
    1285年,法兰西国王腓力四世即位。腓力四世继续了法国国王自路易九世以来的加强君权的措施,(有关法兰西的政治制度,笔者在后文会介绍),腓力四世为了加强王室的收入,以及维系征服佛兰德尔(今天的比利时北部和荷兰)的战争费用,开始向法国的教士征收“什一税”(教会的教职人员,一直是享受免税待遇的。),这大大触犯了教廷。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打算召开法国的主教会议处罚腓力四世。可是1302年,腓力四世却抢先召开了法国历史上第一次的“三级会议”(教士为第一等级,贵族为第二等级,平民是第三等级,三级会议首创了平民参政的先例,成为法国议会的雏形。)
 
    胆大妄为的腓力四世打算在三级会议上废黜教皇,于是竟派兵到意大利把卜尼法斯八世抓来,并将他羞辱了一番后释放,卜尼法斯八世回到罗马后,受辱的教皇很快被气死。腓力四世随后在1305年将一个法国主教扶上教皇位置,称克莱门特五世。1309年,腓力四世索性把罗马教廷迁到了法国的阿维尼翁,从此罗马教皇在阿维尼翁受制于法国国王达70年之久,史称“阿维尼翁之囚”。这一事件标志着罗马教廷开始没落,成为新起的民族国家的傀儡。
 
  克莱门特五世在位期间,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他伙同腓力四世,通过宗教裁判所,逮捕并镇压了法国的圣骑士团,并没收了圣骑士团在东方攫取的巨大财产,教皇和腓力四世一起瓜分了圣骑士团的财产,而他们为圣骑士团所罗织的罪名,后来被史学家认定没有一条是站得住脚的。
 
  在“阿维尼翁之囚”期间,意大利的贵族和骑士们失去了保护,他们纷纷逃出了意大利,于是意大利各城市的商人和有势平民得以顺利地掌握政权,没有了教皇权力制约的文艺复兴得以在意大利蓬勃开展。
 
  十四世纪中叶,法国在英法百年战争中连遭惨败,在法国国土上,教皇失去了法王的庇护,于是乌尔班五世于公元1367年迁回罗马,但一回意大利,教皇就发现,意大利已经远非当初他具有绝对权威时的意大利了,当时几乎没有人理会教皇,于是乌尔班五世在他临死前(1372),又把教廷迁回了阿维尼翁。继任的教皇格利高里十一世终于在1375年重新返回罗马,但由于格利高里十一世和法国的红衣主教的翻脸,造成格利高里十一世死后,罗马和阿维尼翁教廷的分裂。罗马教廷选举了意大利人乌尔班六世为教皇,住在罗马。阿维尼翁方面,则选举了瑞士人克莱门特七世,住在阿维尼翁。
 
  这样便开始了历时达四十年之久的罗马教廷大分裂。法国当然承认了阿维尼翁的教皇,而法国的敌对国家则承认罗马的教皇。苏格兰是英格兰的敌国,而英格兰又是法国的敌国;因此,苏格兰承认了阿维尼翁的教皇,而英格兰承认罗马教皇。每个教皇都从他自己的党派里遴选红衣主教们,每当一个派别的教皇死去,他的红衣主教们便迅速地选立另一个教皇来继任。教皇的身份是否合法都不得而知了,因此教皇的权威已经无从谈起。
 
    当时的教皇已经沦为世俗政治的玩偶,而俗界统治者们也认为教廷的分裂,不利于他们的统治,于是1409年,在欧洲各国的君主们,在比萨召集了一次由全体主教参加的全教会议,以决定哪个教皇是合法的。可是大概这些主教们也已经觉得罗马教廷已经没什么希望了,于是他们的决议变得非常添乱加搞笑。
 
    会议以异端和分裂罪名宣布两位教皇同时废黜,并另外选出一个第三者,这个新教皇被称为约翰二十三世,居然是个恶名远扬的海盗头子出身。乌尔班六世和克莱门特七世当然不可能承认这一会议决定,于是欧洲便出现了三个教皇而不仅是有两个了。
 
  在这种无望的局面下,支持全教会议的欧洲君主们,在1414年,又召集了另一次全教会议,在没有任何教皇到场的情况下,宣布限制教皇权力,比如教皇无权解散会议,教皇必须每七年召集一次全教会议,教皇必须服从全教会议的决议等等。会议废黜了教皇约翰二十三世,并劝当时的罗马教皇辞了职,于1417选出新教皇马丁五世,得到了欧洲各国的承认。阿维尼翁的教皇虽然拒绝辞职,但由于此时的法兰西在战场上已经彻底败于英格兰国王,任由英格兰国王摆布,所以法国也不承认这位阿维尼翁教皇了,于是此后阿维尼翁教皇的党徒日渐衰微下去,终于不复存在了。
 
  罗马教廷终于统一了,但罗马教廷的威信和权力却再也回不到以往了。100年之后,新教诞生,但罗马教廷已经失去了裁决权,依靠一些世俗君主的支持和裁决,新教“异端”居然蓬勃兴起,并进而在欧洲和罗马天主教分庭抗礼。
 
    到了公元十五世纪,欧洲中世纪进入最后一个世纪,随着罗马教廷的衰落,欧洲其他政治文化却开始焕发蓬勃的生机。火药消灭了封建贵族而巩固了欧洲中央集权政治(以英国的“玫瑰”内战为代表),在法兰西和英格兰,路易十一世和爱德华四世各自团结了国内富裕中产阶级,这些人帮助他们平定了贵族政治的无政府状态,欧洲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诞生了;意大利开始了改变历史的文艺复兴。
 
    当“永恒之城”君士坦丁堡,这个古代最后的残余,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攻陷后,逃往意大利和欧洲其他地方的希腊难民和欧洲人文学者联合,对中世纪和罗马教廷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君士坦丁的赐予被斥为无稽之谈,受尽了学者们的嘲笑;由于希腊人的协助人们逐渐直接地通晓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第一手资料;瓦斯科·达伽马,和哥伦布扩大了世界,而哥白尼扩大了天界;历经数世纪之久的禁欲主义被人遗忘于艺术,诗歌,和快乐的喧嚣中。公元十五世纪是中世纪的最后一幕,但却洋溢着欧洲人看到曙光后的欢乐。(全文完)


相关文章:
·华军:跨越两千年的时空,问道商君
·南怀瑾:中国数千年文化精神,足可补救物质文明缺陷
·张舒,任锋 | 如何理解大一统:比较历史视野中的汉政典制化与罗马帝国困境
·郭进绍 :《诗经》为什么不押韵?陈第破解千年古音之谜
·毛主席时期发现打破了儒家“焚书坑儒”谎言和千年疑古虚无风!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