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经世济民
成吉思汗:帝王级创业的四个必杀技  
作者:[宫玉振] 来源:[百年讲堂2016-06-20] 2016-07-27

【原编者按】
    所有创业者都经历过自己的草莽时代,即使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经也只是铁木真。从白手起家到建立世界帝国,成吉思汗“创业”成功的背后有哪些秘诀?

    说起成吉思汗,我们总是马上会想到毛泽东著名的诗句“只识弯弓射大雕”,脑子里浮现的是一个能骑善射的草原英雄。事实上,如果成吉思汗只是一介莽夫,他是无法白手起家创建一个空前的世界帝国的,这位帝王创业成功的背后,是其出众的人格魅力、坚实的制度安排、独特的竞争优势,以及强大的学习能力。

创业的起点:出众的人格魅力

    所有创业者都经历过自己的草莽时代,成吉思汗曾经也只是铁木真。他真正的过人之处在于,从一开始他就知道如何感召他的部众和盟友,并赢得他们的追随与忠诚。
    铁木真开始创业的时候,蒙古高原分布着大大小小几十个部落,部落和部落之间为了复仇、掠夺和兼并不断发生战争。除蒙古部之外,还有塔塔尔部、克烈部、乃蛮部、篾尔乞部、汪古部等。蒙古部本身也分为乞颜人、泰赤兀人、札得兰人,其中,札得兰人的首领札木合和泰赤兀人的首领塔尔忽台的实力又都远远超出铁木真。一开始,铁木真只是一位并不起眼的普通军事首领。
    然而铁木真的格局、胸怀和人格魅力,很快使得他在群雄之中脱颖而出。当那些徘徊于铁木真、札木合、塔尔忽台之间的氏族,因为饥饿而要求参加发起的围猎的时候,铁木真不但允许他们参加,而且分给他们的猎物远远超过他们应得的部分。相比之下,与他争夺蒙古部可汗之位的主要对手札木合,则缺乏政治头脑。一次札木合与他的盟友约定,共同袭击铁木真的营地,当札木合赶到战场时,他的盟友已被铁木真击败。札木合一不作,二不休,干脆对他的盟友发动了攻击,抢劫了盟友之后扬长而去。各部落得知此事,辗转相告,将铁木真的慷慨正直、宽宏大量与札木合的反复无常、专横跋扈相比较。很快,有一条公论在草原上不胫而走:“札木合抢去我们最好的马和最漂亮的毛皮。可是铁木真脱下自己的衣服让给我们穿,跳下自己的马让给我们骑。他真是一个懂得如何享有国家、供养战士的人。” 
    札木合并不明白,草原上纵然奉“弱肉强食”为王道,要想成就大业,不但要具备王者的实力,还应具备王者的胸怀;草原上纵然天似穹庐,笼盖四野,道德也有它存在的价值。铁木真的部属皆可为他出生入死,而札木合的军队始终只能是乌合之众。所以铁木真最终成了成吉思汗,成为世界的征服者,而札木合终其一生,只能是一位悲剧式的草莽英雄。 

成长的基石:坚实的制度安排

    创业者往往最不缺乏的就是成就大业的雄心,然而成就大业的前提之一,在于能否做出与其雄心相匹配的制度安排,从而为组织的成长提供坚实支撑。
    游牧民族的政权往往以氏族制度为基础,每个贵族各自领有各自的部众,以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的形式组成松散的联合体,因此无法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一元化政治实体,而且经常因为内部实力发展不平衡而导致联合体的分裂。兴衰无常由此成为此前几乎所有草原帝国的基本特征。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成吉思汗打破了以往惯例,建立了新千户制度。具体来说,就是十进制,将军队按照十户、百户、千户、万户统一编组,并且根据才能的大小和对大汗忠诚与否而不是血统的高低来委任各级军官。最优秀的人被安排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如果某人表现得不称职,或者不听从于大汗的命令,那么大汗可以随时撤掉他的职务并加以惩罚。这与过去部落联盟时代的贵族是完全不同的。通过千户制这种新的组织方式,成吉思汗摧毁了旧的氏族制度的基础,使得他——成吉思汗,成为蒙古军队的核心,而且是唯一的核心。
    此外,成吉思汗还建立了一支由他本人直接控制的精锐武装——护卫军。护卫军在蒙语中叫“怯薛”,由在全军中挑选的一万名最优秀的战士组成。在蒙古军队中,护卫军拥有很高的地位。成吉思汗规定,一个普通护卫的地位,也在外面的千户长之上,如果护卫与千户长发生冲突,无论什么原因,责任都在千户长这一边。护卫军构成整个蒙古军队中主力中的主力,在作战过程中,可以由成吉思汗亲自指挥,在最关键的时刻投入最关键的地点上去。更重要的是,护卫军可以有效保障成吉思汗的权力,掌握这样一支强悍的嫡系军队,足以制约任何一个贵族。
    千户制和护卫军制这两大制度,保证了蒙古军队对成吉思汗的绝对忠诚,成吉思汗的旨意可以到达军队的每一个角落并得到不打丝毫折扣的执行,过去的松散联合体一变而为一元化的强大组织,并成为支撑起后来庞大的蒙古帝国的基本制度安排。

突破的关键:独特的竞争优势

    创业的过程是一个在众多对手中突围的过程,因而创业者必须打造出自己的独特竞争优势,才能取得突破性的成长空间。
    游牧民族天生就是优秀的骑士,军队往往全是骑兵,最大的特点是机动灵活,而成吉思汗则将游牧民族这种机动作战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蒙古军队的盔甲多是皮制,非常轻便,一名战士通常备有三到四匹战马,一匹战马疲劳之后,便可随时换乘另一匹马,继续奔驰。他们可以连续十几天骑在马上驰骋,饿了吃干肉,渴了喝马奶,因此蒙古军队几乎不受后勤的束缚。这使得他们具有当时任何军队都难以比拟的速度和机动能力。强大的机动能力也使他们可以迅速地转移兵力,随心所欲在由他们自己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迅速集中起绝对的优势兵力,而后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战斗。南宋人徐霆曾经说蒙古人用兵“来如天坠,去如电逝”,民国年间陆军中将万耀煌也评论说:“成吉思汗之进兵也,如飙风迅雷,千里瞬至,鹰一击,往往覆敌于猝不及防。”这种在运动中形成优势的能力,是农耕民族的军队根本无法企及的。
    不过,机动性并非蒙古军队唯一的优势。所有的游牧军队都天生机动灵活,但没有一个能像成吉思汗的军队那样将运动战发挥得那样淋漓尽致,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一支游牧民族的军队能够具有像成吉思汗军队那样严格的纪律,那样能够绝对地做到“军令如山倒”。蒙古军队所进行的往往是几万人、十几万人的大规模运动战,作战正面达到几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从大军的左翼到右翼,往往需要三天以上的行程。组织这样的运动战,必须依赖高度的协同动作的能力,依赖对命令的绝对服从。成吉思汗对服从命令这一条非常重视,对不服从命令的处罚也非常严厉。指挥官被要求严格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行动计划行事。如果一支军队没能在指定时间和指定位置出现,指挥官就会立刻被处罚,不管什么借口都无济于事。对于那些违反命令的将领,不管离成吉思汗的大营有多远,也不管他手里掌握了多少兵力,成吉思汗只需要派一个人过去,宣布处罚命令,要他的手,就会自动剁下自己的手,要他的头,就会主动奉上自己的头,毫无怨言。一支10人小队,在作战中如果有人抛弃了受伤的战友,那么其余9个人都要被毫不留情地处死。游牧民族并不缺乏优秀而勇敢的战士,他们缺乏的是组织纪律和协同动作的习惯,这些人一旦被有效地组织起来,必然就会爆发出可怕的能量。

帝国的诞生:强大的学习能力

    当然,如果蒙古军队仅仅停留在以上层次,很可能还只是一支传统意义上的游牧民族军队。蒙古军队的真正过人之处,还在于它强大的学习能力。
    长期以来,以骑兵为主的蒙古军队都是长于野战,短于攻城。而中原地区在城市攻防作战中则普遍采用了大量的攻城器械,如抛石机、攻城槌、云梯、弩炮、火箭等,火药也被用到了战场上,出现了震天雷等燃烧和爆炸性火器。在对中原用兵的过程中,蒙古军队最大的收获,是学到了中原地区的攻城技术。蒙军为了弥补攻城能力的不足,凡攻占一地,对于俘虏的工匠都给予特殊优待,将他们集中起来专门制造兵器战具。因而蒙古军队很快掌握了中原地区的攻城技术。为了充分发挥攻城器械的作用,成吉思汗还任命了炮手万户,设立了专门的炮兵部队,由他的长子术赤统帅,这是世界上第一支专业化的炮兵队伍。这支炮兵部队在三次西征以及后来攻宋、攻大理、攻高丽的战斗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在花剌子模你沙布尔的攻城战争中,蒙古人一次就动用了300架抛石机,还有大量的攻城车、破城槌等,因而很快就摧毁了对方的防御体系。
    金朝最后一个皇帝金哀宗曾经说:“蒙古所以常胜者,恃北方之马力,资中原之技巧耳。”将中原的技术优势与草原的骑兵优势结合起来,使蒙古军队既具备了强大的机动作战能力,又具备了强大的攻坚能力,其战斗力已经达到了当时没有对手的地步。蒙古军队能够横扫亚欧大陆,与蒙古军队的压倒性优势是分不开的。
    蒙古人的学习能力确实很强。元朝统一中国后,还利用南宋的水师,建立了一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队伍,并且两度出海征讨日本。一个民族,不但走出了草原,走进了城市,而且走向了大海,这也是元朝为什么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王朝之一的原因。
    创业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突破的过程,正是强大的学习能力使得成吉思汗不断超越自己。这位从草原走出来的巨人,改变了蒙古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从他身上,我们清楚地看到,一个伟大的领导者可以具备多么大的能量。
(作者简介:宫玉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BiMBA商学院副院长,东方战略与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


相关文章:
·论秦国“帝王之业”的军事伦理变革: 由“首功论”到“义兵论”
·康德: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是自己的帝王
· 陈浩然:注意美国即将兴起的宗教创业潮
·看秦始皇、汉高祖、成吉思汗、毛泽东是如何创业的
·成吉思汗:帝王级创业的四个必杀技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