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主流经济学家认为,人是具有利己、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只要充分尊重人们追逐私利的本能,把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明晰到个人手中,放任那只由利益驱动的看不见的手在市场上自由发挥作用,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干预,资源就会在本国乃至世界各国间得到最佳配置,人类就能获得幸福总量的最大化。
但十分遗憾的是,由于自由市场所依赖的纸币制度先天残疾,导致这一美好愿望始终无法实现。
【自由经济无法同步提升社会全员福利总水平】
很早以前,有一个小村庄,这个村庄有200个村民,贝壳货币还没有出现在这个小村庄里时,若农户生产的粮食吃不完,渔民捕捞的水产自己享用不完,这些多余出来的粮食或水产等,就是农户或渔民的原始利润,因此利润的实质就是业主自己的剩余产品。既然利润的本质是剩余产品,问题就出现了。富裕农户自己吃不完的粮食,富裕渔民自己享用不完的水产,是无法大量积聚储藏起来的,因为粮食和水产储藏时间长了就会生虫变质而失去价值效用,因此从实质上说,利润是无法大量长期积聚储藏的。为了保证稳定的生活来源,富裕农户就开始用多余的粮食雇佣劳力开垦荒地并耕种土地,渔民就用多余的水产雇佣劳动力打造更大更多的渔船并出海打鱼。在富裕农户的眼里,储备土地就是储备了粮食,在富裕渔民的眼里,建造了更大更多的渔船就保证了永远会有鱼吃。如果新投资能不断地创造新利润,的确是上天赐给人类的一条保值增值财富的希望之路,但遗憾的是,虽然更大面积的土地和更大更多的渔船能帮助富裕农户和渔民生产出更多的剩余粮食和剩余水产,但是,这些更多数量的剩余产品仍然是无法大量地积聚储藏起来的,储藏时间长了仍然会生虫变质而失去效用,并且粮食鱼虾再多,富裕农户和富裕渔民家庭也只能一日三餐吃掉有限的数量,饱和到一定程度以后也不会再继续增加什么实际效用。因此,当富裕农户和富裕渔民家里的粮食和水产饱和到一定程度并且自己拥有的土地和渔船已经足以满足自己的未来之需后,储备更多土地、建造更大渔船项目的投资价值就会越来越少,甚至彻底失去投资价值,他们不仅会停止投资,而且会解雇部分劳动力。尽管这个时候村庄里仍然闲散有大量的因为缺少必要生产资料而靠出卖劳动力维生的剩余劳动力希望被富裕农户或富裕渔民雇佣去开垦耕种土地或建造渔船出海打鱼,用劳动换取这些已经对富裕农户和富裕渔民而言已经饱和的剩余粮食或剩余水产充饥。由此可见,追逐私利这个人类本性虽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始动力,但却无助于同步提升社会全员福利总水平。
【大多数社会成员无权共享自由交换成果】
假如某个时候,以物易物的贸易逐渐发达起来,富裕农户和富裕渔民可以把自己生产出来的剩余粮食和剩余水产,交换回自己需要的、其他行业生产的剩余产品,富裕农户和富裕渔民生产更多剩余产品的积极性一下子又被调动起来,富裕农户就开垦了更多的荒地,富裕渔民就建造了更大更多的渔船,雇佣了更多劳动力,生产出了更多的剩余粮食和剩余水产,并用这些剩余产品从市场上交换回了自己家庭所需要的其他行业生产的剩余产品和服务,业主的物质生活逐渐丰富起来。但遗憾的是,虽然更大面积的土地、更大更多的渔船和更多的雇佣劳动力能帮助富裕农户和富裕渔民生产出更多的剩余粮食和剩余水产,并且用这些剩余产品交换回自己所需要的其他行业生产的剩余产品和服务,但是,交换回来的这些剩余产品和服务仍然无法大量地积聚储藏起来,储藏时间长了仍然会生虫变质或因过时而失去效用,并且一个地域内的物产资源和生产的产品品种是有限的,因此,当富裕农户和富裕渔民可以用自己的剩余产品交换回来本地域内其他行业生产出的自己所需要的几乎所有品种和数量的实物财富后,用剩余的物力招募更多的人力、开拓耕种更大面积的土地、建造使用更大更多渔船的投资价值就逐渐丧失,富人投资的积极性就会消退。当富人吃的用的乐的玩的,应有尽有达到资源和技术的极限所能允许的几乎最大饱和程度以后,更多的重复的剩余产品对他们来说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在富人眼里有投资价值的新项目就会越来越少,扩大新投资的热情就会逐渐消退直至达到一个谷底后戛然而止。一般来说,当时的经济总量,往往只在维持富人最大满足度的规模上运行,尽管那个时候仍然还有大量的穷人,但却无法共享这些对富人而言已经饱和的产品和服务。由此可见,交换虽然可以促进富人阶层物质生活的丰富,但是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却无权同步享用。同时,由于每个人的实际需要和产出能力是千差万别的,因此,要想在市场上找到需要自己产品的买主已经很难,要想让这个买主卖出的产品恰好又是自己所需要的就更难,以物易物交易成本巨大。
在以物易物时代,要想在市场上用自己的剩余产品换回自己所需要的物品,就要找到需要自己的产品且其恰好又生产自己所需物品并也有剩余的交易对象,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原始货币是村长发行的不打算归还的欠条】
在小村庄里,为了维持交易公平,200个村民共同推举出一个能说会道的人担任村长,如果村民之间发生纠纷,这个村长就会出面调解。一开始人们不知道什么是货币,只是用以物易物的方式,把自己生产出来的自己又用不了的剩余产品与其他村民进行交换。但是以物易物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A家的剩余产品,想换B家剩余的产品,往往B家却不需要A家的产品,却需要C家的产品,因此交换起来非常困难,人们生产剩余产品的积极性也很受影响,经济发展很慢,生活水平提高得也不快。村长是一个聪明人,他虽然几乎不生产任何剩余产品,但是他想到了借。当时人们还不会写字,只是用各种不同的绳子打结的方式结绳记事。村长就来到河边,拣回一些贝壳,打上孔用绳子串起来做成项链的模样。他来到A家,留下一串带有村长个人印记和信用的贝壳项链,借回了一块肉。后来,他又多次用这种方式,从不同的人家那里借回了不同的食物和物品,比如用100个贝壳的项链借回1头牛或者5只羊,用5个贝壳的项链借回1个陶罐或者是1把斧头。这些贝壳项链几乎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实质上只是村长发出去的欠条,但是,由于人们发生纠纷后离不开村长的调解,因此人们普遍愿意把各自的剩余产品借给村长,留下贝壳项链当做债权凭据。虽然有的时候,个别村民也找到村长希望用贝壳项链欠条换回他们需要的物品或食物,但是村长每次都拆东墙补西墙地满足了村民的要求,村长甚至还到山上开采了一些黄金白银当做稀罕物品,返还给个别执意要把贝壳项链兑换成有实际价值实物的村民,慢慢的,村长家的贝壳项链,就有了更可靠的信用度。更重要的是,由于这些数目不等的贝壳项链很适宜分解聚合用来计算数目不等的交易价格和交易量,因此逐渐在村民之间流通起来。当A家需要B家的产品时,A家就拿着村长的贝壳项链找到B,换回B家的产品,B家也可以拿着贝壳项链,找到C家,换回自己需要的C家的产品。长此以往,村长当做欠条使用的贝壳就成了这个村通行的货币。后来,人们逐渐淡忘了贝壳的借条身份,而把贝壳当做财富的象征,没有拥有贝壳的人们很希望拥有贝壳,因为贝壳可以换回他们需要的几乎任何食物或物品。由于有了贝壳货币充当经济的润滑剂,剩余产品的交换就变得方便起来,人们也有了生产更多剩余产品的积极性,这个村庄的经济发展逐渐加快了步伐。由此可见,原始的货币是村长发行的不打算全部归还的欠条,且每单位货币欠条所代表的具体价值量随机产生难以确定。被村长借走的那部分永远不归还的财富就形成村长的铸币税收入,或者说去除村长捡取制作贝壳项链所花费的劳动价值后的剩余价值部分就是村长获取的铸币税收益。铸币税是市场经济不稳定的祸根。
【钱庄通过欺骗手段实现了货币的无序扩张】
后来,一个聪明的村民发现,有一些人积攒了很多贝壳货币没处花,另有一些人因为缺少贝壳货币而耽误了事,还有一些人从A地到B地做生意要背负沉重的贝壳货币很不方便,于是这个聪明的村民在A地B地各开了一家钱庄。他对积攒了很多贝壳货币没处花的人承诺,如果你们把贝壳货币存在我的钱庄里,就可以大钱生小钱得到利息;他对急需要贝壳货币的人承诺,只要你们愿意支付比存款利息略高一点的利息,我就可以把贝壳货币借给你们使用;他对从A地到B地做生意的人承诺,如果你们把贝壳货币存在A地钱庄,我给您开一张存单,你们只要拿着存单到B地,仅仅支付很少的费用就可以在B地钱庄用存单兑换回等量的贝壳货币。果然很多积聚了贝壳货币的人就把贝壳货币存在钱庄里,很多急需贝壳货币周转的人就从钱庄里借到了贝壳货币,很多从A地到B地做生意的人只带着钱庄的存单就可以了,背负着沉重的贝壳货币走冤枉路的时代结束了,于是这个聪明人通过赚取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利息差和收取汇款费用迅速实现了小康。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聪明人又发现了一个惊天大秘密,随着钱庄业务量和信誉度的不断增加,钱庄开具的存单逐渐被人们视同与贝壳货币等值,人们常常不使用贝壳,而直接拿着钱庄的存单进行支付结算,甚至从钱庄借钱的人都不一定要求从钱庄提取贝壳,而只要求钱庄开具一个表示货币数量的贝壳存单,因此经常发生的一幕闹剧是,无论是把贝壳存在钱庄生息的人,把贝壳存在钱庄汇款的人,还是从钱庄借贝壳的人,都可以拿着钱庄开具的贝壳存单直接当钱使用。即便是钱庄自己一个贝壳都没有,仅仅吸收到了100个贝壳货币的存款,钱庄也可以开出去代表200个贝壳、代表300个贝壳甚至更多个贝壳货币的存单。即便是钱庄的人拿着自己凭空填写的存单,也可以到市场上直接购买实物,没人发现和追究他们。面对滚滚而来的财富,一开始钱庄老板也很害怕,但是当他想到村长也是通过铸币税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后也就心安理得了。因此,当钱庄签发的存单也可以替代贝壳充当货币进入流通以后,钱庄实际上就拥有了货币欠条的扩张权,也就间接获取到了铸币税收益。这个时候:小村庄的货币供应总量=村长发行的贝壳总量+钱庄发行的存单总量
由此可见,自由市场环境中的钱庄,是通过欺骗手段实现了货币欠条的无序扩张,虽然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活力,但也给市场经济埋下了更大的隐患。
【被收编的骗子组成了商业银行】
再后来,另外一些聪明人看到开钱庄有利可图,也纷纷开起了各种字号的钱庄。可是村长逐渐发现,自己虽然总共只向市场投放了1000个贝壳,但是加上钱庄的贝壳存单,粗略估算整个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总量早已超过了2000个贝壳,甚至达到3000个贝壳,更可气的是,钱庄老板竟然还把自己这种行为美其名曰“信用创造货币”。钱庄无节制的发行贝壳存单,不仅严重蚕食了村长的铸币税收入,而且还经常性地造成贝壳和贝壳存单的贬值。有时当几个村民同时拿存单要求钱庄兑换贝壳的时候,钱庄常常拿不出贝壳,钱庄为了维持自己的信用只能找村长借贝壳,这必然又会进一步增加基础贝壳的投放总量。因此,掌握着贝壳这个基础货币发行权的村长就规定只有拥有一定数量自有贝壳的富裕户才有资格开设钱庄,且出借贝壳和开具贝壳存单的数量不能高于自有贝壳加实际收到的贝壳和贝壳存单的数量,这就形成资本充足率等银行监管的雏形。
村长还规定,每收到100个贝壳或贝壳存单后,就必须向村长交回10个贝壳,同时钱庄自己也要留存一定数量的贝壳以备挤兑后,剩余的贝壳或存单才能再贷出去,这就形成存款准备金和备付金的雏形。这些钱庄就是商业银行的前身。
【受多种因素制约货币币值以及物价很难稳定】
每个村民虽然都希望通过储存货币来积聚财富,但事实上这个小村庄的货币币值是非常不稳定的。
1.货币币值以及物价稳定与货币的供应总量有关
当初,村长在把贝壳项链当做凭据而借用村民的食物或物品时,就发现了一个可怕的现象,当他发出的贝壳项链借条太多而借入的食物或物品太多太频繁的时候,村民手中的贝壳项链的总量就太多,1条100个贝壳的项链就很难再换回5只羊了,为了交易成功,贝壳项链的持有者往往就只能接受从对方换回4只羊的苛刻条件,形成了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事实。甚至有的时候,贝壳项链的持有人会找到村长,希望村长收回贝壳归还当初借去的食物或物品,此时的村长只能手忙脚乱,拆东墙补西墙地平息挤兑风波。(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