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绝对不会想到,让西方学者最终承认商王朝的存在,把历史提前了一千多年,并把中国带进四大文明古国的,会是安阳一个长满疥疮的农民。
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晚期一个叫小屯的村庄,清王朝已经到了分崩离析的当口。
小屯位于安阳市西郊洹河岸边。这一带地势略高,因此战国以来,特别是隋唐时期一度被当作埋葬亡灵的理想地点。直到明朝时,才成为由数户人家组成的一个居民点。
这个离京城尚有一千多里地的村庄实在太普通了,席卷河南全境的大旱让村南的洹河干涸成了的深沟,农民在龟裂的土地上艰难地驱使着耕牛犁地,铁犁过处,偶尔会翻出一些骨质的白片片儿,拿在手里却很轻,在地里也烂不掉,也无法转发为肥料。
这些不中用的白片片儿被农民们从田里拣出来,堆在田边、井里、河里等不占地儿的地方。多少年了,农民早晚耕作都会碰到这些白片片儿,却从未有人放在心上,没有人思考他们从哪里来,也没有人仔细观察上面是不是有一些裂纹和契刻文字。于是,它们被嫌弃地胡乱扔在地头的田埂上,没人再多看一眼。
从小生活在小屯村的李成对这些白片片早也见怪不怪,他只是一个头上身上长满疥疮的剃头匠。
一次他挑着剃头担子外出时,浑身的疥疮开始发作了,奇痒难耐的李成只好把担子放下挠痒痒,顺手在田间拿起一个白片片,用剃头刀一刮,竟然变成了粉末儿。他把粉末撒在他生疮的地方,症状居然减轻不少。
李成灵光一现,这肯定是一剂好药,把田野中的白片片儿收集起来,研磨成粉末,分成小包到集上、庙会上售卖,一边卖还一边吆喝:"刀枪跌打药,生津止痒,一包用好",同样受疮廯折磨的乡邻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去买,没想到还真有效,一传十十传百,李成的买卖红火了起来。
李成一看效果不错,就用白片片做了另一项赢利活动,把白片片拿到药店去卖,掌柜的刚开始不相信这个剃头汉子所说的龙骨能治疥疮的“胡言乱语”,李成磨破了嘴皮子好说歹说,药店掌柜的才以一斤六文钱的低价收购。
后来掌柜的查询药书,认定他拿到就是“龙骨”,具有《本草纲目》所说的“止阴疟,生肌敛疮”的效果。
李成这样无本万利的生意,而且没有什么准入门槛,很快就被广大的乡民们模仿,在当时安阳啥都缺,就是不缺白片片儿,地里多的是。
当地农民的这种生意很快催生了当地的“龙骨热”,安阳迅速成为了清末最大的龙骨供给基地,由此1899年秋天,得了疟疾的王懿荣,才得以在510多公里之外的京城见到“龙骨”。
王懿荣是京城内闻名的金石家,担任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部长兼北大校长一职,1899年秋天他的疟疾久治不得,身体孱弱不已。
当时,他所任职的王朝也和他的身体一样孱弱不已。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廷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1898年光绪皇帝的自救运动——戊戌维新变法失败,光绪帝被囚禁在瀛台,这个国家彻底失去了和帝国主义斗争的底气。
1897年,德国侵占山东胶州湾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进程开始加快。紧接着,法国占领了广州湾,俄国占领了旅大、金州,英国占了九龙和威海卫。此外,这些国家还争先恐后的在中国开工厂、设银行、修铁路、开矿山、建租界……
或许是忧心家国之事,担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久病不愈,朋友刘鹗便经常去看望他,有一天看药时,发现其中竟有一味“假药”,龙骨竟用龟板冒充。两人仔细观察,还在龟板上上发现了一些裂痕和影影绰绰的契刻痕迹。
对金石素有研究的王懿荣立刻觉察到这是古物,便派人四处搜集,两年时间里搜集了1500余块。
事实上,远在北宋时期,安阳地区就开始出土青铜器和甲骨文了,但那些古器多被高价卖给名人世家,供人把玩,没有人把那些龟壳和《周礼·春官》《史记·龟策列传》相联系,王懿荣除外。
在他眼里,那些安阳村民口中的“白片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物。他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这个发现告诉学界。1899年,他邀请了学界名流、文人墨客,参加他举办的“发现甲骨文发布会”,正式向公众宣布这一发现。
当时西方人认为中国历史只有2000年。1930年,有个叫理查德•道森的外国人在安阳停留,他写道:“河南没有历史。”此外,中国史学界内部也颇有“疑古”之风,认为夏商二代根本不存在。
今天,河南人看到这样的评论,恐怕要跳起来说:“弟儿们,你逗我类吧?”
毫不夸张地说,一部河南史就是半部中国史。然而,在上个世纪,缺乏考古的支持,河南并和中国没有办法证明自己的厚重。当时西方主流学界所认可的文明古国只有三个,并不包括中国。
王懿荣发现甲骨文,证明了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代的存在,这也用实证打了理查德•道森的脸,将河南和全中国的历史追溯到公元前16-14世纪。
这一发现在当时的影响却没像前段时间的引力波一样在朋友圈刷屏,它的发现短暂地起了涟漪后迅速恢复平静。因为一年之后,八国联军就攻破了紫禁城,山河烽火面前,哪还能顾得了那么多?
八国联军进京后,光绪和慈禧仓皇逃命,受命留下来的王懿荣写下“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之后就投井自杀了。
他收藏的那1500多片甲骨文也被大儿子拿去抵债,其中1000片左右卖给了他的好朋友刘鹗,刘鹗又委派他人和儿子去河南等地,最终收集了5000多片甲骨。他把其中精良之品挑选出来,拓印成六册的《铁云藏龟》一书,这便是中国第一本甲骨著录。
随后,王国维、罗振玉等晚清金石大家不断写书论著,甲骨文越来越热,再也不是李成那样六文钱一斤的便宜货,价格一路飙升。
这种情况下,研究者和收藏者开始增多, 董作宾、胡厚宣等人也开始着手进行研究。研究一段时间后,这些历史学家就想找寻出甲骨的出土地,实地研究,但多不得。
因为古董贩子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对甲骨的出土地闪烁其词,一会儿说是汤阴,一会儿说是山东,弄得人傻傻分不清。
到了1928年,北伐军在安阳作战,驻兵洹河北部,农民们不能种地,只好又做起了挖甲骨的生意,大量的甲骨又开始在市面上出现。
这下子历史学家董作宾可找到机会了,经过多番询问,终于从一个古董商那里套出甲骨的出土地是安阳小屯村。
去过小屯村考察之后,立即返京汇报,得到了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的支持后,董带着500元的挖掘费返回安阳,这次不像古董贩子和当地农民私挖乱刨,而是中国文物考古史上首次对殷墟的科学挖掘,这也标志着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兴起。
为期十七天的挖掘,董作宾等人共出土甲骨文854片,还出土了不少铜、陶、骨、玉器等。
此后的11年中,考古界对殷墟的挖掘又进行了15次之多,出土甲骨24918片,发掘了宫殿区、王陵区等11个地点,发掘面积达到46000平方米。
这种实地的发掘,使北宋时期就有出土的那些甲骨上黑森森的文字,被证明是中国文化的生命基元。我国的信史提前到3000多年前。晚清西方人对于中国历史只有2000年的论断,以及中国学界对于夏商二代不存在的“疑古”之风,就此中止。
有了这些文字证明,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已经彻底摆脱了蒙昧时代、结绳时代、传说时代,终于找到了可以快速攀援的麻石台阶,可以进入哲思、进入诗情,而且可以上下传承。辽阔的山河,诸多的方言,纷繁的习俗,都可以凭借着这些小小的密码而获得统一,中国文化的美学品格开始突飞猛进。
回头去看,这项考古领域、文化领域以及精神领域的重大发现,还要感谢安阳小屯村那个满身疥疮的剃头匠。这不得不让人感叹历史的偶然。
实际上,这种情况并不是安阳所特有的,很多重大的考古发现往往是以这样戏剧化的方式被发现。
1974年,陕西潼关县的农民打井时发现了兵马俑;2002年洛阳进行河洛文化广场人防工程建设时,发现东周时期“天子驾六”车马坑;1986年,在四川省一个叫三星堆的村子里,一群村民挖土时,发现了一堆漂亮玉器,三星堆遗址由此发现……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心,我们都要感谢那些农民戏剧化的发现。他们的一小步,是世界的一大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