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主义研究
薛涌: 中国为什么不能永远为世界打工 
作者:[薛涌] 来源:[] 2006-02-08

原载“南方都市报”2006年2月4日


    我在1月31日于“南方都市报”发表的“中国不能永远为世界打工”一文,引起了周克成先生的批评。其要点如下:第一,打工是自由交易,打工仔在打工,老板也在打工,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这样打工,才能发展。不应该对工资待遇横加干涉。只要经济发展了,老板多了,互相争夺一个劳工,劳工的待遇才会好起来。第二,一个行业工资太高,竞争力就会降低。甚至获得的教育资源也会因此减少。

周先生的观点,代表了我所谓的“天真的自由派”。这派人的主张,在世界任何一个自由经济的国家中,其实都行不通;在中国也正在丧失公信力。如果实施,为害会甚大。

首先,打工在理论上是自由交易。但是,由于老板和劳工之间在经济资源上的不平衡,如果对劳工缺乏法律保护,打工就成了劳工别无选择下的出路,没有自由可言。劳工的工资也会被压到生存线上,你无法指望他们能够挣得任何剩余价值,他们也不可能成为未来的老板。比如,你在一家汽车厂的流水线上工作20年,付出的不仅是自己的劳动,而且从事这个工作以后所丧失的发展其他技能的机会。等你工作到一段时间、除了这个工作外丧失了其他技能以后,老板可以“自由”地砍一半工资,你毫无抵抗能力。所以,在任何一个市场经济成熟的发达国家,老板不能随意解雇工人。如果解雇,工人下岗后还会拿一定时期的工资,有失业救济。即使在美国这种最自由的国家,最低工资也有严格的法律规定,而且不时根据物价而调整。福特解雇工人的条件是要给人家提供四年大学学费,也是基于这种道义和法律上的现实。


第二,工资高并不是企业丧失竞争力的原因。创意的丧失,才是丧失竞争力的根本。你可以说一个在实验室刷瓶子的人是在打工,但在同一实验室里搞研究的诺贝尔奖得主并不是在打工。两者的根本区别是,打工是个创意最低的工作。比如中国的一些服装厂,完全根据国外来的订单和设计来生产。创业可以从这种最低端的行业起家,但“永远”打工,甚至剥夺了打工仔培养自己的创意的基本经济资源,就会使他们陷入长期的贫困。这也是我在“中国不能永远为世界打工”一书中探讨的问题。比如,书中提到“华尔街日报”的报导,中国一家给沃尔玛供获货的厂家,10年前一件产品出厂价7美元,如今被砍到4美元,工厂被低价压得难以生存,裁员一半,却要保持同样的产量,结果工人每日工作18个小时,一个月挣不到300元人民币。你能指望这些工人日后成为老板吗?

不妨再举个例子。

一个大都市边上有家养鸡厂,一对农民夫妇白手起家,几年内发展到相当的规模。结果一纸拆迁令,养鸡厂被毁,价值六、七十万元的鸡被哄抢。这对夫妇农民什么权利也没有。为什么要拆迁?当然是要发展,要修公路、建开发区、改善投资环境,使世界上的跨国公司都来我们这里开厂。但这对农民夫妇经营的养鸡厂是什么呢?以中国的经济水平,至少也算中小企业了吧。这样的中小企业,在世界各个发达国家,几乎都是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动力。一些跨国公司,也是从这样的小规模发展起来的。我们把这些民间的小企业推倒,他们的创意自然无法发展。把跨国公司引进来,照人家的订单和设计进行最无创意的“打工”。想想看,那对农民夫妇失去自己多年经营的企业后,还会有什么出路?还不是去打工?我们这里是老板越来越多,还是打工仔越来越多?

对小老百姓缺乏保护,劳工的工资太低,还会惯坏了大企业,使之缺乏真正的国际竞争力。许多跨国公司来第三世界发展的一大理由,就是那里对劳工、环境缺乏保护,企业不需要在经营、技术上下太大功夫,只要压低工资就能赚钱。结果,来的全是低技术的企业。我在书中反复提到“低薪危机”、“低技术陷阱”,就是这个道理。国外一些非常先进的企业,到了中国,宁愿把自己有的先进技术放弃。为什么?因为先进的设备太贵,中国的工人太便宜。不如用买设备的钱多雇些人。这样中国能够学到什么技术呢?

我们的政府,要学会象对待跨国公司那样对待老百姓的夫妻店小买卖,要象对待
“外宾”那样对待自己的老百姓。如果以亏待劳工的方式,为老板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那么我们给企业设置的横竿就太低了,使之缺乏压力在经营和技术上改进。日本经济起飞25年时,许多日本公司成为世界顶尖的企业,而我们起飞同样25年,一流企业的影子也没有。为什么?因为我们惯坏了大企业,因为我们无权无势的民间小本买卖,太缺乏法律的保护。这些小企业本来可能会象索尼那样发展成势可敌国的跨国公司,但我们的社会,并没有给这些企业同样的机会。

(“中国不能永远为世界打工”,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版)

 


相关文章:
·余云辉:吸引美元纸币刺激中国经济如同饮鸩止渴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古代政教文明的基本特征(下)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古代政教文明的基本特征(上)
·胡春雨:王道荡荡——孙中山与现代中国
·李英华:中国古代政教思想及其制度研究——研究的立场、原则与方法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