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时事述评
储鹏飞:“窃听丑闻”背后的“新闻自由” 
作者:[储鹏飞] 来源:[荆楚网2011年07月18日] 2011-07-20

    
    传媒大亨默多克近日就《世界新闻报》“窃听门”事件公开发表道歉信,其在信中称“我们为一系列严重的错误行为表示歉意。我们对受害人遭受的痛苦深表歉意。我们很后悔未能及早采取行动解决问题。”(7月17日 新华国际)

  隶属于默多克传媒帝国的《世界新闻报》,历经168年“沧桑”,7月10日却因雇员“非法截取、窃听私人电话信息”的丑闻而“寿终正寝”。报纸虽死,然其对“新闻界和社会公众” 所造成的伤害将“难以治愈”。此新闻之所以“万众瞩目”、“举世震惊”,原因在于其给西方媒体和从业者 “三记响亮的耳光”。

  一则,给以“新闻自由守护神”自居的西方媒体一记响亮的耳光。西方媒体动不动就站在舆论的高地,鼓吹“新闻出版不应该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制”,并用以来抨击其他国家与地区没有新闻自由。

  在新闻自由的幌子下,曾任《世界新闻报》主编的安迪·库尔森就极力主张要“不惜一切代价搞到新闻”。为此,他曾“怂恿记者窃听王室成员、政要和名人的通话”。如,为了采访伦敦郊区的一个地下性狂欢聚会,其记者不惜秘密潜入现场进行体验式报道。

  不可否认,捍卫新闻自由是媒体和从业者应负的职责之一;然任何自由都是相对了,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还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媒介起码要在现存法律和制度的范围内进行活动。《世界新闻报》“非法截取、窃听私人电话信息”明显与这一精神不符。

  二则,给高举 “新闻专业主义”大旗的西方媒体一记响亮的耳光。西方媒体动不动就扛出新闻专业主义大旗,鼓吹自己的新闻报道“真实、全面、客观、公正”……

  然,正如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所说,168年来《世界新闻报》“刊登了大量名人的花边新闻,其已成为典型的八卦报”。在美国新闻史上,许多媒体就以犯罪、煽情、丑闻、八卦、绯闻等新闻报道为能事,如赫斯特、普利策时期的“黄孩子之争”就使“黄色新闻”甚嚣尘上。

  三则,给自诩为“无冕之王”的西方媒体记者们一记响亮的耳光。西方媒体的记者一直以“无冕之王”、“船头的瞭望者”、“灯塔”、“第四等级”等自居;英美新闻教科书中也一再强调他们的记者“有崇高的职业操守”、“坚持新闻真实性、公正性”、“尊重受众的知情权、表达权、隐私权、监督权”……

  然,从《世界新闻报》记者“窃听并删除遇害女孩米莉的手机语音留言,导致警方误认为米莉尚在人间”这一事件中,我们看不到记者“高尚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良心”;从原《纽约时报》记者杰森·布莱尔“撰写的600多篇报道中、大半属捏造或抄袭之作”事件中,我们也见不到记者“坚持新闻真实性、公正性”、“尊重受众的知情权、监督权”……

  综上,从“三记响亮的耳光”中,我们看到了西方媒体和从业者的瑕疵与短板。这或许也是《世界新闻报》“窃听门”事件举世瞩目的原因之一。

  古语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拥有168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因践踏新闻操守而遭“灭顶之灾”,其给世界新闻界和媒体从业者上了令人难忘的“最后一课”;我国媒体和从业者也当从中吸取教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相关文章:
·吴鹏飞 :被揭老底,国民党心虚
·吴鹏飞:“为人民服务”的九层含义
·北京上海通信遭美国窃听 日本被排除在窃听对象外
·政治丑闻炸弹波及奥巴马 遭批如同尼克松
·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最先披露记者在家中身亡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