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主义研究
李安方:中国汽车产业如何迎战“后合资时代”? 
作者:[李安方] 来源:[作者惠寄] 2005-09-01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李安方
 
近来,有媒体地对中国汽车产业中的合资企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新名词:“中国汽车产业的后合资时代”。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士依据的理由是:目前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合资已经完成了的“抢凳子”游戏,在当前的中国汽车市场上,跨国汽车集团“该进来的都已经进来了”。今后,随着跨国公司在华战略整合的不断深化,跨国公司将会越来越掌控合资企业的采购、销售、发展规划等方面的人权、事权,控制研发、供应链、销售、服务等企业经营的核心环节,外方将逐渐取得合资公司实际控制权,而中方在合资企业中的话语权将逐渐变弱,在合资企业中的权益也将被架空。
应该说,当前跨国汽车集团不断深化其在华的业务与战略整合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所谓“中国汽车后合资时代”表现出来的一些产业特征与合资企业存在的问题也是人所公认的客观现实。但是,如果据此就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了所谓的“后合资时代”,笔者认为还言之过早?笔者认为,判断中国汽车产业是否进入“后合资时代”,重要的不是站在跨国公司的业务整合的立场上对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进行判断,而是要从中国汽车产业自身的长远发展战略的角度,从中国汽车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更宽阔视域进行综合评判。应该说“合资企业”在当前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中还有其重要的历史作用与地位,我们不能仅仅因为合资企业中存在中外方控制权竞争,就断言中国企业已经进入了“后合资”时代,而应该从中外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合作的角度,用新的战略观念来看待中外合资企业,并充分利用合资企业为中国汽车产业提供的国际通道,不断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水平。
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中国企业与跨国汽车集团合资的战略资源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的合资模式与合作观念也需要适时进行调整,中国企业要从自身的战略定位出发,正确评估并充分运用自身战略优势,以国际汽车市场为目标,通过与跨国的“合资”,借助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网络,不断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发展壮大起来。
 
l             在“后合资时代”,中方的借以跨国公司合作的战略资源已经发生了变化,因而“合资”的战略思路也要随之改变。
 
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汽车产业是一个高度垄断的产业,国家对外资进入中国的汽车产业具有严格的政策限制。在这一阶段,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进行合资的战略资源主要是“进入中国市场的战略通道”也就所谓的“抢凳子”游戏。从1984年北汽与AMC合资成立北京吉普始,至2002-2003年丰田、日产、标致、现代福特统统完成在中国的合资项目,通过合资取得进入中国市场的“门票”。
但是,在跨国汽车公司完成进入中国市场之后,逐渐开始整合在华投资,不断将其在华投资纳入到其全球战略规划之中。当这种战略调整完成之后,跨国公司也就不再看重中方合作伙伴的“门票”功能,与中方的传统合资模式也就会随之出现问题,合资双方的矛盾必然爆发。我们认为,中外合资企业的合作之所以出现问题,不是合资企业的过错,而是中国汽车企业的“合资”战略观念的落后造成的。因为,不管“前合资时代”还是“后合资时代”,合资企业是基于合资双方的共同战略意图而进行的一种合作,在这种合作中,双方的权力与义务都是平等的,中国汽车市场的入门券只不过是 “一次性兑付”的垄断资源,在双方的长期合作中,中国企业要能够不断地为合资企业贡献资源,合作才能进行下去。而如果仅仅凭借这张“入场券”就想长期有效是极其不现实的。因此,目前我国企业与跨国汽车集团的合作,要转换思路,依靠企业拥有的市场网络、人力资本、政府关系等资源,依靠自己的经营实力参与到合资企业的全过程中,而不是仅仅凭借行政垄断地位与外资合作。如果经过双方的努力,合资企业经营良好,相信合资双方会不断延长合作期限,中国汽车产业也远不会到“后合资时代”。
 
l             中国企业要有自己独立的发展战略定位,要用自己的战略意图主导合资企业的发展方向。
 
不管中合资也好,合作也罢,中外合资汽车企业都是双方基于各自战略意图的理性合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外资出于自己的全球战略规划调整在华投资的战略布局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中方企业没有自己的长远战略规划,而是被动地适应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调整,就不免会有被“边缘化”的感受。实际上,合资企业是双方战略博弈的场所,如果中方有自己明确的战略意图,并根据合资企业的经营状况随时进行战略调整,那么,中方也完全有可能用自己的战略规划主导合资企业的发展方向。
在中国汽车产业20年的“合资”的道路上,中国汽车企业在“合资”经营战略上一直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缺乏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合资结构不合理。我国汽车合资主要集中于整车和低附加值零部件制造领域,而关键的整车设计、动力系统研发以及零部件互购和OEM供应则很少涉及。具体表现为,与国外企业联盟多,与国内企业联盟少;整车与整车联盟、零部件与零部件联盟多,整车与零部件联盟少。二是不重视自身核心能力的提升。在与国际汽车进行合资中,中方一贯奉行“以市场换技术”的原则,但是,我们失去了市场,却没有换来真正的技术。以轿车为例,国外各大汽车公司都在我国建立了合资企业,国内生产和销售的轿车几乎是清一色的外方品牌,而设计和生产的核心技术还牢牢地掌握在外方手中,我方自主开发能力依然较弱。
这样,在中国汽车产业和企业没有整体战略规划的情况下,仅仅根据跨国公司对我国汽车战略战略意图的改变,就断言中国汽车产业进入“后合资时代”不免太过浮浅。因此,当务之急不是对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进行非议,而是要对中国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中国汽车企业的战略规划,与跨国公司开展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合作”,实现合资企业的“双赢”。
 
l             中国企业要树立合资经营的全球视野,通过跨国合资合作不断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们目前所谈论的合资,仍然局限于跨国公司在华的合资企业,也就是我们利用国内市场吸引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合资企业。而实际上,合资作为企业的全球化经营战略的一种手段,并不一定局限于国内的合资,也不局限于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合资。在中国汽车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今天,我们完成有能力利用合资企业走出国门,实施中国汽车的海外战略。
组建合资企业的根本目的在于弥补企业自身的战略缺陷,通过合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当前,中国汽车企业比较缺乏的是海外运作经验,我们可以通过与跨国公司组建合资企业,借助跨国汽车集团的国际网络,开拓我们自己的国际市场空间,到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上去历练自己。另外,与跨国公司组建的合资企业也不一定非要在中国国内,一些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完全能够与跨国公司一起到其它国家进行收购或者组建新的合资企业,通过在国际化的产业平台上的业务整合,不断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关文章:
·彭胜玉:美国资本绑架政治的根本原因,是战略产业被私人控制
·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没有捷径可走,它至少是一个九维度的产业集群
·宋鸿兵:西班牙被资本集团掏空,产业边缘化教训中国必须吸取
·人民网:新法家翟玉忠献计甘肃:用“战狼”精神发展文化产业
·李晓鹏:运十下马的经济账和中国汽车工业的耻辱——写在C919首飞之际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