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时事述评
任志刚:贵族世袭、财阀家传,这才是英美社会的真相 
作者:[任志刚] 来源:[子任书院2018-11-12] 2018-11-18


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人类最了不起的发明之一,它的实施使得普通的中国人可以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别管这个通道多么狭窄,依然代表着希望,而人恰恰需要的就是希望,有了它再苦再累也能熬过去。

很多人并不明白上大学对当今中国人的意义,无数家长唯一的心愿就是孩子能考上好大学,为此自己吃苦受累都不在乎。有人说这是中国人傻,说你看人家欧美就不是这样,说这话的人其实只是看到了表面,这里面深层次的原因是一个社会通过读书能不能改变命运的大问题。

西方世界的平民之所以不重视孩子学习和考试,是因为西方财富和地位是世袭的,他们的贵族圈几乎是封闭的,阶层早已固化,平民百姓早已经失去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欧美最好的大学一开始就是贵族和富人们为了自家孩子的教育而设置的,起点高、财力雄厚,故而无人能够竞争。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办了无数个大学,但是排在最前面的依然是若干贵族式的私立大学。

英国的贵族是世袭的,美国的财富更是家传的,这才是英美社会的真相。

但是美国金主们编造了一个美国梦,常常拿出单个人发财的案例来证明任何人都有机会成为巨富,这就足以鼓舞数亿人去心甘情愿为富人打工。这一点其实和中国人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是相似的,可见每一个社会能够正常运转都会有相应的激励机制的。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中国的教育其实并不是被指责的那么糟糕。中国教育体制的焦点是全社会教育与个体教育的纠结,家长们望子成龙而社会需要的是培养合格的劳动者,这是两个完全不同层面的问题。

新中国的大学全是国家创办,举国之力办教育是我们追赶西方的主要依仗之一。新中国的教育体系就是培育更多的知识分子,一方面最重要的领军人物在这种竞争环境中生成,另一方面没有脱颖而出的读书人承担起将天才的思想传授给大众的责任,转化成人民大众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教育是非常成功的。

中国目前的高考是只认分数不认人,是当前社会多数人认可的最接近公平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普通家庭的孩子依然有机会上最好的大学。高考凭分数可能是我们唯一能被多数人接受的方案。

真正叫喊教育不公的恰恰是富有的和有权势的阶层,他们希望用金钱和权力撬开好大学的大门。教育改革的真正博弈就在此处,其它的都是借口和托词。我们认为富裕家庭完全有其他的机会和出路实现自家孩子的教育,不可以用金钱抢夺其他不富裕家庭的教育机会。

我们的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并非是人们指责的那样不可接受,当下的某些所谓改革其方向可能恰恰偏离了多数人的期望,例如自主招生恰恰是给权力和金钱开了一条路子,这和当年推荐上大学殊路同归,即便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结果一定是差的。

我们应该鼓励富有的人们自己投资教育来实现子女成才的意愿,而不是惦记和挖掘公共教育资源。

我们要强调一点,就是中国国立大学的招生改革不可越线,高考制度轻易不可变动。三十年来中国最庞大的举国体制是高考,是唯一落实的全民监管。高考一举一动牵动亿万人的心,再苦再累人们心甘情愿。甚至可以说只要有这个机会人们就不抱怨社会不公,高考制度的重要性怎么说也不为过。在这个问题上是不可犹疑和动摇的,谁要是在这个关键问题上犯颠覆性的错误是不可接受的。

最近这些年中国的教育资源被人挖了墙角,大量人才出国为他国打工,不过并没有给中国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有大量的学校和生源,能不断培养出大量的人才。所以高考制度和大学招生制度是国本,不可轻易改弦更张的,这需要我们领袖们自觉捍卫。

1909年,美国政府决定向中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用来“帮助”中国“兴学”,史称“退款兴学”。著名的清华大学就是这个战略的产物。

这不是什么“友谊”,而是美国对华政策和战略的一部分。留学生中一定会有一些人成为美国利益的代理人,这是美国影响和控制中国的手段之一。一百年过去了,我们得承认美国的战略还是很成功的。

美国成功的秘密之一就是他们一直很重视人才的引进。而且从某一天起也开始接纳中国人,不过他们主要接纳中国的精英,高学历和名校学生优先。美国人用高薪和其他软实力吸引了我们很多人才去为他们工作,结果就是美国人只花费少量的钱就把我们辛辛苦苦培养了二十多年的名牌大学生给挖走了。

单单是从钱的角度考量我们中国也是吃大亏的,因为在名校学生身上国家是花了大钱的。名校依靠国家倾斜政策,占用了巨大的教育资源。这钱本来是为了给国家培养高级人才用的,这钱本身是挤压了中国其他公共教育资源而省出来的。

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处于复兴的关键时刻,正需要大量的人才去攻克科技难关,国家为此花大钱培养理工科人才。这些人本来是民族的精英,却背井离乡去给外国资本家打工,为了多赚几块美元而放弃自己的荣誉、尊严和责任,我们要问这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们的一些领导人和社会精英放弃了自己的责任难道不应该自责和检讨么?

很多人把中国大学生出国热视作我们教育的巨大的失败,是有道理的。不过也不用过于沮丧,其实对一个国家而言最重要的是顶级人才。因为在学术领域,千百个出国留学的学生中只要回来一个有工作经验的博士或者教授,就有极高的价值。中国人常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我们依然要说,几十年来我们在教育科研人才培养上成绩依然是巨大的。我们中国目前只是在基础研究方面稍弱,这里主要是历史的原因。我们中国有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但是我们的理工科人才的比例远高于这个比例,这就是我们建国后六十多年积累的结果。

很多人因为中国缺少创新而指责中国的教育科研和人才培养体制,并非是完全占理的。创造性人才的脱颖而出是基于天赋和竞争的结果,需要环境和基础养育而成。

人类最伟大的发明是语言文字,它使得后人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学习前人总结出来的知识,只有在较为雄厚的基础上,人类才能通过新生的天才凝练出更全面的知识体系,这一聚沙成塔的过程构建了人类辉煌的文明。

中国在近代完全是处于追赶和学习西方的进程之中,我们原本是没有任何科学基础的,能追赶就已经需要举全国之力了。得亏我们民族的智商实在不低,也得亏我们先辈用牺牲换来一切条件,才使得我们追赶成为可能,指责我们没有创新的人和期望走路未稳的孩童快跑其实是一样的。

我们是有很多问题,但是大的方向上并没有太多的错误。如果你认可我们的目标是复兴的话,就会发现我们一直在朝着那个方向在努力,这一点是需要肯定的。

一个社会其精英人物的主要知识体系决定着社会的发展趋势。大英帝国虽然产生了牛顿这样的天才,然而他们的贵族和精英热衷于拉丁文也是英国衰落的主因;美国的精英从科学上转移到金融领域也是一种趋势性的没落;中国能够逆转也和我们社会的主力队员大多学习科技有直接关系。

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科学知识占据我们世界观的绝大成分,理科人才只需要扩展阅读就能很快掌握文史知识,而反过来却是很困难的,中国社会英才们的知识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将是全世界最先进的,这是值得我们欣慰的。

中国教育体系的指导思想是知识必须与劳动实践相结合。中国知识分子常见的倾向是试图脱离利益独立于世界,这种小知识分子的自我期许,看上去高傲其实卑微无奈,看上去自得其乐其实是有苦难言,因为这是完全错误的。放眼历史长河,社会组织恰恰是人类的最重要的力量,个人的才华只有在社会组织提供的大平台上才能得以展示和发挥。

未来中国的人才战略应该是立足自己培养的同时加强对海外人才的吸引,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才培养与引进一定会进入更好的良性循环的。我们更大的底气来自人类社会最特殊的进步,那就是科学早已从少数天才的实验室游戏转变成了国家战略层面的竞争,也就是说科学已经异化出绝对的国家属性。这就是为什么多数落后的国家没有机会翻身的原因,当然,这也是中国能够复兴的主因。



相关文章:
·任志刚:震撼!毛泽东为我们做了什么?
·任志刚:贵族世袭、财阀家传,这才是英美社会的真相
·群学君:这才是真正的中国贵族
·李实:贫富差距出现“世袭”,财产税和遗产税可能“胎死腹中”
·任志刚:我们需要强大的武力来捍卫我们的市场和财富!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