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年以来,中国一直种植世界最大面积的抗虫Bt棉花,直到2006年,中国的Bt棉花面积首次被印度超越(当时中国Bt棉花种植面积是350万公顷,印度有380万公顷)。如今,中国是世界上Bt棉花的第二大种植国,与第一大国印度一起,两国Bt棉花的播种面积占所有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8.7%(分别是380万公顷和620万公顷)。
[2] 2004年4月27日对安徽省zougou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访谈。
[3] 在江苏省,31%的农民报告称只有盲蝽虫一种害虫有所增加。
[4] 在安徽省,46%的农民提到他们发现棉红蜘蛛有增加,33%发现甜菜夜蛾有增加,57%发现棉叶虫有增加。在新疆,发现棉红蜘蛛和蚜虫增加的比例分别是27%和59%。
[5] 山东省的其他数据是,18%的农民发现棉红蜘蛛增加,15%发现蚜虫增加。
[6] 然而,在新疆,由于其气候条件棉铃虫发病率并不严重,我们发现更多的农民——差不多有56%——认为追求高产是他们选择Bt棉花的主要原因。在新疆,因为抗虫性而选择种植Bt棉花的农民比例更低,只有34%。
[7] 例如,Bennett et al. (2003) 对南非Makhathine平原祖鲁小农户的研究显示,种植Bt棉花的农民喷洒农药的平均次数减少(从11.2次减少到3.8次)。因此,农民可以减少农药和劳动力投入从而节约成本(Bennett et al. 2003, 128)。同样见Thirtle et al. (2003)。Pray et al. (2001)也在中国做了类似研究。他们的研究结论与在印度和南非关于Bt棉花的研究报告得出的结论一致。他们指出,农药喷洒减少的次数从12次到3次不等(Bennett et al. 2003, 814)。
[8] 2006年7月,一个由帕·平斯拉普·安德森领头的研究团队,在美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上提出了类似的发现。然而这些发现至今仍未被发表。见Lang(2006)。
[9] 河北省是唯一的例外,44%者表示是通过邻居得知的,另外32%的被访农民则表示是从农业技术推广站处获得的信息。
[10] 2004年4月27日在安徽省西丰镇的农民焦点小组访谈。
[11] 棉籽油是中国最便宜的食用油,它2004年的批发价是每千克6000-6200元。与之相比,芝麻油是最贵的食用油,同年的批发价是每千克24000元。(编者注:批发价的单位应该为“吨”。)
[12] 在某些地区,棉籽油甚至被视作具有药用价值,它能解决头发变白的问题。
[13] 正如Kuiper等人(2001,503)在一篇综述中总结道:“模拟条件下[Bt,PH]对蛋白制剂的可消化性的研究价值有限,因为这些研究是否模拟了人类的生理状态还无法确定……需要用大剂量的纯蛋白进行更广泛的毒性测试。
[14] 山东、安徽、江苏三省有很高比例的农民拒绝使用Bt棉花籽榨取油(分别为76.1%,76.4%和100%)。江苏是一个例外,只有2%。我们发现,在世纪之交,江苏省爆发了(非Bt)棉花油受到污染的食品丑闻。这起食品丑闻从启东县开始。这次的污染问题很可能是在油榨取过程中由于加工不当而导致了酚类化合物的生成而造成的。事发后,江苏农民几乎不再继续使用棉籽油。这也符合我们的调查数据:9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吃菜籽油不吃Bt棉油。虽然认为Bt棉花油有毒或不健康的农民在河北和新疆都占比很高(两种情况均为75%),但这两个省份拒绝Bt棉油的农民所占比例却相当低(分别是18.2和10.6%)。我们并没有找到这个现象的合理解释。因此,仅安徽和山东的农民对食品安全和Bt棉之间的联系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15] 2004年4月27日对安徽省Zougou乡农业服务中心领导的采访。
[16] 对安徽省无为县江坝乡光明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的采访,时间:2004年9月22日
[17] 正如孟山都的一位代表所言:“这些情况(孟山都在中国的挫败)要追溯到1996年,当时来自农科院郭三堆开始从事Bt棉花方面的研究。孟山都1998年进入河北省,令农业部颇为不安。官员希望确保中国本土的棉花可以尽快上市。之后农业部表示丢失了部分生物安全评估数据,然而有人士透露事实并非如此。我认为农业部为了支持本国的Bt 棉花研究才阻挠了我们的生物评估。”William Deng, Andai 公司Bt棉花技术代表、总经理, 2004年5月4日北京。
[18] 河北的假种子很少(3.5%的人有购买假种子经历,3%知道邻居或朋友有类似经历),而安徽农民遇到的假种子问题较为严重,有44%的受访者自己购买过假种子 ,44%的人听说过别人买过假种子。
[19]正如孟山都公司的代表所言:“我们估计有超过100种不同种类的非法种子,其中80-90%实际上是33B。 然而,它们在市场上以“美国Bt棉1号”或者类似的高级品牌名义出售。这样就避开了生物安全程序”。William Deng, Andai 公司Bt棉花技术代表、总经理William Deng,2004年5月4日,北京。
[20] 当地中国官员已经报道了杂交Bt棉花的杂种优势效应。同样的生产条件下,据估计Bt棉花的产量约为每亩(1/15公顷)400-500公斤,而杂交Bt棉花可达到500-600公斤/亩。2004年9月23-26日对安徽望江县和东至县农业局官员的访谈; 江苏大丰市,2004年4月28日; 2004年4月28日,江苏大中镇农技推广站站长华俭黄(音)。
[21] 中国官方的发芽率标准定为72%。
[22] 法律规定:“ 种子使用者因种子质量问题遭受损失的,出售种子的经营者应当予以赔偿,赔偿额包括购种价款、有关费用和可得利益损失。 ”
[23] 2004年4月30日江苏省南沈灶镇农民采访。当时人民币兑欧元汇率为0.0994。
[24] 在被调查者中,有78.8%认为国家可以对市场进行规范,有16.9%的人对此严重怀疑,4.3%的人不知道。
[25] 2004年4月27日对安徽省无为县农委相关人员的访谈。
[26] 印度和巴西也难以执行生物安全条例。正如Herring(2007,130)指出的:“地下种子的能力......破坏了被普遍认为的生物安全制度能力”。
[27] 详见2000年《种子法》第一条。
[28] 来自2008年8月29日受访者的访谈。出于隐私的原因,这个官员的姓名和部门必须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