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 韩信评价项羽:“项王对待长辈谦恭,对待弱者仁慈,对待病者体恤,但这不过是妇人的美德。项王对待立功的健儿吝于赏赐,对待勇武的壮士不予提拔。因此,英雄豪杰终究要离他而去。” 刘邦问陈平,“我与项王有什么区别?”陈平对曰:“大王粗野轻慢,项王谦逊有礼。”刘问:“那何以弃项王而归我?”陈对曰:“大王不吝恩赐,项王则寡于封赏。” 毫无疑问,马英九算得上一个优雅的君子,他为官清廉,做人谦逊。然而,他却是一个被对手和盟友共同仇视的总统。 对比台湾政坛曾经的弄权者,马英九的结局堪称悲凉。李登辉黑金权诈,现在却依然有人崇拜他;陈水扁贪污腐败,现在却依然有人捍卫他。而马英九却无根无蒂,已然是孤家寡人。 很多时候,真正的好人和君子并不适合从政。 这是因为,他们无可挑剔的品德,以及容不得沙子的世界观,往往会化作致命的傲慢,为他们制造无数的敌人。对美德过高的执念,往往会使他们低估最基本的常识,忽略普通人参与政治的本能动机,把道德上的瑕疵视为不可饶恕的过错,并将别人的付出和牺牲视为职责之内的理所当然。 马英九 2002年,马英九轻松击败民进党候选人李应元连任台北市长成功。2005年7月,马英九击败“立法院长”王金平当选国民党主席,同时也基本拿到了代表国民党参选2008的门票。同年8月,高捷弊案爆发,紧接着陈水扁团队的弊案一个接一个被引爆,后来还引发了百万红衫军上街头倒扁的政治运动。马英九最终能够在2008年高票当选,与他自身的能力并无太大关系,实在是当时的局势已经塑造出陈水扁以及整个民进党高层几乎无人不贪的形象。如果那时候国民党换别人出来,要想胜选也并非难事。 马英九一生的巅峰,大约就是2008年3月22日以765.87万张票(58.45%得票率)胜选的那一刻,之后他的光环就开始逐渐消退,社会声望震荡下跌,以至于现在成为万众鄙视的对象。 作为一个政治家,首要之事在于用人。马英九胜选时的国民党原本人才济济,可就在马英九执政八年下来,国民党不但人才凋敝,而且许多人才甚至投奔到敌对的阵营之中。 马英九第一个没有处理好的关系是连战。前文说到马英九进入政坛之初曾经受到连战的大力拔擢,可是当连战因“白晓燕命案”身处困境时,马英九不但没有力挺,反倒为了自身私利而在没有与连战进行任何沟通的背景下对外公开辞职,陷连战以更加难堪的境地。这是两人第一次心结。 宋楚瑜的亲民党是马英九曾经的蓝营盟友,并在2008年的大选中出力甚多,成为马英九压倒性胜选不可或缺的帮手。但是,胜选之后的马英九并没有照顾劳苦功高、但却被他鄙夷的“官迷”盟友(根据维基解密电文,朱立伦曾告诉美方美国在台协会人员,马英九“非常不喜欢宋楚瑜”),宋楚瑜不但没能获得梦寐以求的行政院长职务,连自己的亲民党也被挖角,从此,前盟友宋楚瑜成为马英九政治生涯中最坚定的敌人。 那些顶着压力为马英九冲锋陷阵的国会议员和记者,只是被他认为是追求基本事实顺理成章的付出者,而没有获得他的回报。无论是邱毅、还是周玉蔻,都曾被他无情漠视,从此很难再有议员和媒体为他发声。 邱毅曾经因为319枪击案,率众包围及指挥货车冲撞高雄地方法院,而蹲了监狱,却被道德洁癖的马英九漠视冷落,最终只能沦为靠上电视打发时间的过气政客。 政治对于从事政治的人来说,不是追理想,只是讨生活;民众对于自己的领袖,不是求认同,只是争权益。毕竟英雄好汉也有老婆孩子,庶民百姓只愁柴米油盐。名声可以吸引人,却不能笼络人;道德只能使人尊敬,却不能使人服从。 马英九沉迷于蒋经国的清廉、醉心于恩师的勤政,却不知蒋经国的谨慎——以至于蒋从不敢轻易让物价上涨,更不敢削减军眷的福利。马英九只能模仿蒋经国老荣民般简朴的卧室,却没能拥有恩师历经沧海后的洞察力。当英文秘书专注于领袖生活起居的琐碎细物和笼络人心的感人瞬间时,却轻易放过了那些权力政治中最关键的基本常识——“人以利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