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7月3日刊登题为《中国对和平崛起史无前例的探索》的文章(作者 让·皮埃尔·拉赫曼),文章回顾历史,点出英国曾怎样侵略中国,并称中国人曾恳请英国人做“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且林则徐曾恳请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对方未回信。而现在,尤其是2005年,美国曾告诫中国应做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文章认为,现在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应当在退位前代替其先人向中国道歉,这样的举手之劳,可能会对两国产生巨大影响。
以下为观察者网翻译《南华早报》文章:
中国是一个多世纪以来首个新兴全球大国。崛起过程中,中国收到大量不请自来的建议,特别是2005年时任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Robert Zoellick)的告诫——中国应做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注意:这仅是在美国入侵伊拉克两年后!)于是中国理所当然应该问问以前的大国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2006年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就是中国反问的结果之一。
纪录片从15世纪的葡萄牙讲起,葡萄牙是第一个海上霸主国家,把侵略的触角延伸到了巴西,越过大西洋,蔓延到西非、东非,再跨过印度洋到印度果阿邦的 边区,然后再侵略到西太平洋边的澳门。讲完葡萄牙,纪录片描述了先后崛起的8个大国: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和美国。它得出的主要结论之一是,崛起过程中,这些国家都算不上是“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征服、破坏、奴役等暴行似乎是当时的不二法则。
作为佐利克祖国的美国在崛起过程中,实行奴隶制度,对印第安人进行种族灭绝,攫取领土(尤其是从墨西哥),通过驱逐他国和实行门罗主义控制加勒比海邻国,而且最终在西美战争中得到波多黎各(还有关岛和菲律宾)并将西班牙逐出古巴。
在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Kaplan)扣人心弦的新书《亚洲火药桶:南中国海问题和太平洋安定局面的终结》(Asia’s Cauldro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End of a Stable Pacific)中,罗伯特•卡普兰把美国在加勒比海区域的安全问题与中国在南中国海的情况作了一个有趣的类比。
可以说,英国是这部纪录片的重中之重。是英国把中国唤醒,然后在中国的哭闹中,逼迫中国进入了一个现代社会。清王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前无法继续生存下去,其GDP占全球总值的30%多。它的体制已经过时了,而且暴力农民运动也在愤怒中进行了几十年。但正是英国的处理方式,英国留下的东西使得中国和英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陷入了道德困窘。
鉴于鸦片贸易造成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浩劫,中国人恳请英国做“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在写给英国维罗利亚女王一封慷慨激昂的信件是敌意爆发的开始。钦差大臣林则徐写信请求女王殿下出面终止这种极不道德的贸易。林则徐直指臭名远扬的双重标准(这是西方强国的不变主题),林则徐在信中写道,“我听说在英国是禁止吸鸦片的,因为大家都清楚鸦片的危害,既然你的国家都不允许这种伤害产生,那怎么能允许这种伤害传播到其他国家来!传播到中国来!”维多利亚女王从未回信,随之而来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炮舰,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
如果说葡萄牙作为海上霸主是强权壮大的第一章,那鸦片战争就是中国整个世纪受尽侮辱的第一章。到了解放的那一年(1949年),中国占世界GDP的比重跌倒了4%,与此同时,外国列强炮火不断,强行打开通商口岸,贩卖中国苦力等行为都是中国历史的屈辱。虽然中国不像印度是“全殖民地”,但孙中山把中国称之为“次殖民地”,因为好几个国家瓜分中国的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回望过去的500年,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过所谓大国和平崛起的史实。从葡萄牙到美国,每个大国都好战、残忍甚至野蛮。只有当它的崛起引发混乱,它才会去恢复秩序,而且还是它自己定义的秩序。但“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模式从未存在过,何谈中国去遵循。
“中国和平崛起”的术语为中国学者郑必坚在2005年所创。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的未来将取决于中国是将像其“前任们”那样导致苦难和混乱,还是将通过和平崛起打破大国崛起的固有范式。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严峻挑战,尤因此前并无可供查阅的先例和手册,也没有可以求教的历史导师。诚然,中国的最终成败都将主要取决于本国,但也将取决于现有和以往大国的态度和行为。西方的说教不管用,西方应意识到他们从未和平崛起,实际上还曾蹂躏中国,这或许有助于避免中国的“复仇综合征”。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若在退位前代替其高曾祖母向中国道歉,或许就是朝这一方向迈出的坚实一步。这种性质的举手之劳可能会产生巨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