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郑和下西洋指的是明朝永乐年间三宝太监郑和奉命出使西洋各国的航海商贸活动。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郑和却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下西洋的官方船队。
明朝永乐三年,即公元1405年,郑和奉命率领远洋船队出使西洋;而早在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即公元1279年,广东招讨使杨庭壁就曾奉命率领元朝官方船队出使西洋各国。杨庭壁下西洋比郑和整整早了一百二十六年。
“闽姬越女颜如花,蛮歌野语声咿哑,苛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户室。”这是元朝时期广州的真实写照。当时的广州内港西澳一带,商贾云集,船舶蚁聚,珠宝珍奇,香料异物,堆积如山,好一派“商舶是脉,南北其风,……珠水溶溶,徒集景丛”的国际贸易繁荣景象。广东招讨使杨庭壁正是从这里扬帆出海下西洋的。
根据有关史料的记载,广州出发的海船,“张帆则大者由十二帆起,以次第减。至少者三帆止……每船水夫共载一千人,其中六百人为水手,四百人为拥勇、铳手之属,每大船随带三只较小之船,大小长短广狭,约当大船二之一、三之一、四之一,皆造于中园之泉州及广州两处。……船分四层,内分舱房及公用厂房,以供船上商人之需,且舱房之中,尚附带有小间,各人自有其门户锁匙。”杨庭壁当年就是率领这样的船队,从广州出发,经过南海、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后,到达印度西南海岸的。
杨庭壁第一次下西洋,带着大量的丝绸、绢帛、锦绫、布匹以及陶瓷品等等。他们除了和南海诸国交好,还将换回象牙、犀角、鹤顶、真珠、珊瑚、碧甸子、翠毛、龟筒、玳瑁、沉香、速香、黄熟香、打拍香、喑八香、占城香、粗熟香、鸟香、奇楠香、降香、戎香、檀香、蔷薇水、乳香、金颜香等等。
据有关史料记载,杨庭壁抵达俱兰时,也里可温兀咱儿撒里马及木速蛮主马合麻也在其国,闻诏使到来,都表示愿意遣使入贡。苏木达国也遣使通过俱兰向元朝臣服。因此,南海十国马八儿、须门那、僧急里、南无力、马兰丹、那旺、丁呵儿、来来、急兰亦、苏木都剌皆遣使入贡。
非洲旅行家伊本·拔都他在他的游记中也记载元朝皇帝曾遣使至印度。当他在古里时,曾见有元朝船只十三只停舶在港内。因此,元朝国使船队的规模,应该是十三艘左右。这比郑和下西洋时的船队规模三百多余艘要少的很多,但是就海船质量来说,一点不比郑和的船队的差。这说明元朝时期中国已经达到相当高的造船水平。
至元十八年,即公元1281年,杨庭壁第二次出使南印的俱兰,是从泉州出发的。正月从泉州登船,路经马八儿国新村码头时,其国宰相马因的对杨庭壁说道:“官人此来甚善,本国船到泉州时,官司亦尝慰劳,无以为报。”说明了当时两国贸易的繁荣及彼此的友好。
杨庭壁的出使,繁荣了中国和印度的贸易。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和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都说他们在印度见到很多中国商船。在俱兰稍北的喀里克脱,航船经理告诉伊本·白图仄,中国商人皆预购来回票,船舱已没有空位。可见当时往来贸易之繁忙。
值得一提的是,罗马教皇的使者鄂多立克奉罗马教皇之命出使中国,就是在印度乘坐中国的海船到中国广州的。他乘坐的船只是能够乘坐六百人的一条海船。
元朝中国和世界各国交往的使者有很多,杨庭壁只是其中的代表。其他还有周达观曾出使柬埔寨,写下的著名的《真腊风土记》,是研究柬埔寨吴哥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甚至有人说,人们通过周达观才发现了吴哥文化。元世祖时期还派遣国使出访远至非州的马达加斯加岛,开辟通商贸易。元惠宗时期,也曾派出一个十六人的使团,出访法国,当时称富浪国。他们来到在富浪国南部的亚维农拜访罗马教皇,罗马教皇随即派使团回访东方大国的元朝,并向元惠宗朝贡西方的良马宝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