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少年,轉彎摸角找到了我,令我大吃一驚,一問之下,原來是一個親戚家的孫子,年方一十六歲。
現在的年輕人真勇敢,天不怕地不怕,大概家中長輩對他也沒辦法,只得任由他前來向我問話。
他說因為偶然看到你(指我)的博文,覺得有些奇怪,有三個疑問,問他爺爺,爺爺不但不回答,還罵他糊塗。
第一個問題,他說:為什麼你們的南老師對別家孩子幫忙,對自己的孫子不幫忙?孟子不是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嗎?
這孩子真厲害,一句問話,一時把我也搞糊塗了。不過,薑是老的辣,我略停一下就問他:你小時候跟同學打過架沒有?他說上小學一年級就打過架,因為他欺侮我,回家爺爺和爸爸反而都罵我不該打架,應稟告老師處理。
我說,你爺爺爸爸罵過你之後,有沒有去罵你那同學啊?他說當然沒有,我那時真希望爸爸去罵那個同學。
我反問他:你不是說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嗎?怎麼不先罵你,再罵那同學呢?他聽了我這句話好像真糊塗起來了,只傻傻的看著我。
我說現在你明白了吧!同樣的事情,因對象不同,作法就不一樣,長輩對子孫是家教,培養晚輩不可依賴身世背景,應該自強獨立站起來。這是我們中國人的優良文化傳統。孟子有一句話你大概不知道。孟子說:「富歲子弟多賴」,意思是好環境,太順遂,有依靠,會變成花花公子,不求長進,所以對子孫教育要嚴格。
至於對別人的孩子,也是幫助,但不是家教的範圍,對不對?都是愛護,方法不同而已。
我說的一番話,他聽明白沒有,不知道,反正他又問了第二個問題。他說:你們南老師要「為保衛民族文化而戰」,他要跟誰開戰啊?
我說當然跟破壞民族文化的開戰啊!這不是用刀用槍的戰,而是作人做事,身體力行的。其實就是努力的意思,只是用一個戰字表示決心和堅定意志罷了。南老師因為自幼喜讀古典書籍,比我們瞭解古書和傳統文化,現在大多的人都不了解古典,學校也少讀古書,南老師用淺顯易懂的言辭解釋傳統文化,使人容易明白,減少誤解,這就是為保衛民族文化而戰了。你不要看到戰字就想到機槍大炮。
他的第三個問題非常妙,他說:你說的,你們南老師是五百年來的一個人,這是什麼意思啊?我爸爸也說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我爸爸還說為什麼不說一千年?曾經有人說你們南老師是一千年才出現的,像他這樣的一個人。
這個少年真有意思,大概年紀輕,好奇心重,他口口聲聲說「你們的南老師,你們的南老師」,好像與他無關,我不免問他:你為什麼對「我們」的南老師那麼關心啊?你真要想弄明白的話,就先去看《論語別裁》吧!順便也知道一些歷史上的故事,如再有問題,就再看「我們」南老師的其他的書去找答案,你自己就能解答了,不必問別人。
他聽了我的話立刻說:「可是你還沒有回答我五百年的一個人的問題啊!這也是我爸爸想知道的呀!」
這孩子的頭腦真夠靈光的,沒有忘記他的問題。我說:關於這個問題,我對你也說不清楚,如果你有興趣弄明白,將來看了《孟子與公孫丑》大概就會明白一些……
一個十六歲的少年,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在中國,獨生子女,看電視,玩手機,吃麥當勞、德州炸雞,不看古書,不學《禮記》……回想我的十六歲,那年的年底(一九三七年冬)參加抗戰,在前線的後方,時而三餐不繼,但天天唱著:「起來!不願作奴隸的人們……」那時歌名叫〈義勇軍進行曲〉……
轉眼到了今天,面對著這個少年,忽覺人生如夢如幻,許多偉大的人物都過去了,許多人生的驚心動魄也過去了,環顧四周,只看到書,古的書現代的書,回頭再看這個少年,一個對祖先文化充滿求知和好奇的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