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法家研究
武艺:管子关于市场经济的论述(之一) 
作者:[武艺] 来源:[] 2011-08-07

1.不误农时的办法

【原文】桓公问管子曰:“有虞12乘马已行矣。吾欲立策乘马,为之奈何?”管子对曰:“战国修其城池之功,故其国常失其地用。王国则以时行也。”桓公曰:“何谓以时行?”管子对曰:“出准3之令,守4地用人策,故开阖5皆在上,无求于民。”

【译文】桓公问管子说:“有预测驱使计划计算了,我还想设立驱使计划计算办法,应该怎样办?”管子回答说:“有战争的国家把精力放在修筑城池上,所以这样的国家的土地经常受到影响。成就王业的国家则按照时节而行为。”桓公说:“什么叫做按照时节行为?”管子回答说:“颁布抵充的法令,奉行土地用人驱使的办法,所以土地使用的开关就掌握在君上手里,而不求助于民众。”

【说明】数,(shù竖)按《周礼·地官·大司徒》:“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管子·权修》:“教训成俗而刑罚省,数也。”《管子·君臣下》:“通者质,宠者从,此数之因也。”《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荀子·荣辱》:“循法则、度量、刑辟、图籍,不知其义,谨守其数。”《荀子·解蔽》:“数为蔽:欲为蔽,恶为蔽。”《韩非子·奸劫弑臣》:“目必不任其数,而待目以为明。”《韩非子·饰邪》:“明于治之数,则国虽小,富。”《商君书》:“故为国之数,务在垦草。”等书之意,用为道数,方法之意。也就是说,要预测,要计划,要计算,都要有一定的办法。使用土地,耕种土地,是谁说了算?当然是统治者。农民对自己的土地是说了不算的。因为统治者如果要征集徭役或征兵,农民也就无法照管自己的土地。因此,所谓抵充的法令,是指当统治者要征兵时,农民可以用交纳谷物或钱币来代替人力,这样,部分农民就可以留下来照管自己的土地,部分有剩余劳动力的人就可以去当兵、服徭役。这样,农业就可以按时令进行耕种收获,国家也有了税收和兵源,最后也不用求助于民众了。

——————————————————

【注释】1.虞:(yu)yu鱼)《书·大禹谟》:“戒哉!儆戒无虞,罔失法度。”《书·西伯戡黎》:“不虞天性,不迪率典。”《诗·大雅·云汉》:“祈年孔夙,方社不莫。”《诗·鲁颂·閟宫》:“无贰无虞,上帝临女。”《管子·臣乘马》:“虞国得策乘马之数矣。”《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这里用为猜度,料想之意。

2.策:(cè册)《管子·明法解》:“策之以数,则私无所立。”《左传·文公十三年》:“绕朝赠之以策。”《论语·雍也》:“将入门,策其马。”《礼记·曲礼》:“则仆执策立于马前。”《韩非子·奸劫弑臣》:“无棰策之威、衔橛之备,虽造父不能以服马。”《韩非子·八说》:“臣主之权,策也。”晁错《论贵粟疏》:“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本意为用鞭棒驱赶骡马役畜等,或是指驾驭马匹的工具,这里引申为驾驭之意。

3.准:(zhǔn)折充、抵充。《管子·臣乘马》:“国无币,以谷准币。”《醒世恒言》:“连身上外盖衣服,脱下准了店钱。”《清史稿》:“新旧钱暂兼行,新钱千准银一两,旧钱准七钱。”

4.守:(shǒu)遵守、奉行。《管子·君臣上》:“是故主画之,相守之。”《吕氏春秋·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世说新语·识鉴》:“荆州守文,岂能作意表行事。”

5.阖:(hé何)《管子·宙合》:“此言圣人之动静、开阖、诎信、浧儒、取与之必因于时也。”《老子·十章》:“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易·系辞上》:“是故阖户谓之坤。”虞注:“阖,闭翕也。”《楚辞·东方朔·七谏谬谏》:“欲阖口而无言兮。”《汉书·孙宝传》:“当且阖閤,勿有所问。”这里用为关闭之意。 

2.物价由谁说了算

【原文】“霸国守分上分下,游1于分之间而用足。王国守始,国用一不足则加一焉,国用二不足则加二焉,国用三不足则加三焉,国用四不足则加四焉,国用五不足则加五焉,国用六不足则加六焉,国用七不足则加七焉,国用八不足则加八焉,国用九不足则加九焉,国用十不足则加十焉。人君之守高下,岁藏三分,十年则必有五年2之余。若岁凶旱水泆3,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4者为庸5。故修宫室台榭,非丽6其乐也,以平国策也。今至于其亡策乘马之君,春秋冬夏,不知时终始作功起众,立宫室台榭。民失其本事,君不知其失诸春策,又失诸夏秋之策也。民无饘7卖子者,数矣。猛毅之人淫8暴,贫病之民乞请,君行律度焉,则民被刑僇而不从于主上。此策乘马之数亡也。”

【译文】成就霸业的国家奉行物价分上分下的办法,不固定于物价就可满足财用。成就王业的国家奉行最初的物价,国家财用有一分不足就增加一分,国家财用有二分不足就增加二分,国家财用有三分不足就增加三分,国家财用有四分不足就增加四分,国家财用有五分不足就增加五分,国家财用有六分不足就增加六分,国家财用有七分不足就增加七分,国家财用有八分不足就增加八分,国家财用有九分不足就增加九分,国家财用有十分不足就增加十分。君主奉行物价的高低,每年留藏粮食收成的三成,这样十年就有了三年的积余。若是碰到旱灾水灾年份,民众失去本业,那么就修筑宫室台榭,用前门无狗后门无猪的人作为雇工。所以修建宫室台榭,并不是喜好快乐于华丽奢侈,而是平抑国家政策。如今那些失去驱使计划计算的君主,一年四季,无止息地大兴土木动用民众,建立宫室台榭。民众失去本业,君主还不知道他们失去了春耕时节,又失去了夏秋时节。民众因喝不上粥而卖儿卖女的,就有很多。勇猛刚毅之人因政令的过度而暴乱,贫病交加之人则乞食为生,君主即使动用法度,那么民众受刑也不服从于君上。这就是驱使计划计算的办法失去了。

【说明】称霸的国家是不固定物价,这就是现代的市场经济,物价是由市场说了算,而市场则是操控在大商人手里。成就王业的国家则不奉行市场经济,而是根据国家需要和市场变化控制物价。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国家就动用积蓄增加基础建设,控制物价飞涨,以拉动市场促进生产。如果纯粹依靠市场经济,那么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商人们就会避重就轻保护自己的利益而不管灾民生存。这就是两者之间的不同。

——————————————————

【注释】1.游:(yóu)《诗·秦风·小戎》:“游环胁驱,阴靷鋈续。”孔颖达疏:“刘熙《释名》云:‘游环,在服马背上,骖马之外辔之,游移前却无定处也。’”《论语·述而》:“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史记·魏豹彭越列传》:“汉王三年,彭越常往来为汉游兵,击楚,绝其后粮于梁地。”这里用为流动、不固定之意。

2.五年:五当为三。

3.泆:(yì溢)通“溢”。《庄子》:“数如泆汤。”这里用为水满出之意。

4.彘:(zhi至)《管子·大匡》:“襄公田于贝丘,见豕彘。”《孟子·梁惠王上》:“鸡豚狗彘。”《礼记·月令》:“食黍与彘。”《荀子·荣辱》:“乳彘触虎,乳狗不远游,不忘其亲也。”《韩非子·说林下》:“乃相与聚嘬其母而食之。彘臞,人乃弗杀。”《史记·项羽本纪》:“赐之彘肩。”《小尔雅》:“彘,猪也。”《说文》:“彘,豕也。后蹏废谓之彘。”《西山经》:“竹山有兽焉,名曰毫彘。”彘本指大猪,后泛指一般的猪。

5.庸:(yong雍)通“佣”。《管子·治国》:“则民倍贷以取庸矣。”《管子·入国》:“庸人訾厉。”《韩非子·五蠹》:“买庸而决窦。”《淮南子·缪称》:“取庸而强饭之。”这里用为雇用之意。

6.丽:(lì厉)《书·毕命》:“敝化奢丽,万世同流。”《管子·宙合》:“而好矜人以丽,主盛处贤,而自予雄也。”《汉书·扬雄传下》:“恶丽靡而不近,斥芬芳而不御。”刘勰《文心雕龙》:“绮丽之艳说。”这里用为华丽、华靡之意。

7.饘:(zhan沾)《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宁子职纳橐饘焉。”《荀子·富国》:“冬日则与之饘粥。”《说文》:“饘,糜也。从食,亶声。周谓之糜木,谓之饘。”崔浩《食经序》:“饥馑仍臻饘蔬糊口。”《方言一》:“相谒而食麦饘。”这里用为稠粥之意。

8.淫:(yín)《书·汤诰》:“凡我造邦,无从匪彝,无即慆淫。”《管子·五辅》:“诘诈伪,屏谗慝,而毋听淫辞,毋作淫巧。”《管子·君臣上》:“时令不淫,而百姓肃给。”《左传·隐公三年》:“骄奢淫泆。”孔颖达疏:“淫,谓耆欲过度。”《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礼记·王制》:“齐八政以防淫。”孔颖达疏:“淫,谓过奢侈。”《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荀子·不苟》:“小心则淫而倾。”《荀子·富国》:“或佚或乐,或劬或劳,非特以为淫泰夸丽之声。”《韩非子·有度》:“属官威民,退淫殆。”《韩非子·爱臣》:“赦死宥刑,是谓威淫。”这里用为过度之意。 

3.控制物流

【原文】“乘马之准,与天下齐准。彼物轻则见泄1,重则见射2。此斗国相泄,轻重之家相夺也。至于王国,则持流而止矣。”桓公曰:“何谓持流?”管子对曰:“有一人耕而五人食者,有一人耕而四人食者,有一人耕而三人食者,有一人耕而二人食者。此齐力而功地。田策相员3,此国策之时守也。君不守以策,则民且守于下,此国策流4已。

【译文】“计划计算的抵充,要与天下各国的物价平等。物价低那么此物就会被分散,物价高那么此物就会被逐取。这就是敌对国家互相分散货物,物价高低的商家互相争夺利益的所在。至于成就王业的国家,只要控制货物流通就行了。”桓公说:“什么叫做控制货物流通?”管子回答说:“有的一个人耕作可供五个人吃粮,有的一个人耕作可供四个人吃粮,有的一个人耕作可供三个人吃粮,有的一个人耕作可供两个人吃粮。这就要平等力量来耕治田地。田地和物价政策要互相增益,这就是国家物价政策要跟随时间来奉行。君主不奉行这种政策,那么民众就会在下面奉行,这就是国家政策产生了流弊。

【说明】在当时的农业社会,一般春天粮食都较少,因此粮价就昂贵,粮价昂贵,商家就追逐粮食而囤积居奇。到了秋天收获粮食,粮价就低,农民为了换取其它日用品,就不得不低价抛售粮食,粮食由此而分散。敌对国家和粮商因此而大量收购粮食,等到来年春天高价售出。因此,国家应在适当时候控制粮价和物流,不允许粮食或其它物品流向不法商家和敌对国家。如果放任市场经济,那么不法粮商和敌对国家就会采取措施控制粮食。

——————————————————

【注释】1.泄:(xiè)《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俾民忧泄。”《管子·幼官》:“行夏政雷,行春政烝泄。”《管子·七法》:“国之四经败,人君泄见危。”《庄子·山木》:“运物之泄也。”《淮南子·本经》:“精泄于目。”这里用为发泄之意。本意为发泄之意。这里用为分散之意。

2.射:(shè摄)《诗·周颂·清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管子·法禁》:“则大臣之赘下而射人心者必多矣。”《管子·国蓄》:“凡轻重之大利,以重射轻,以贱泄平。”《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射者众,故人主共矣。”《新唐书·食货志》:“江淮豪贾射利。”这里用为谋求、逐取之意。

3.员:(yuán)《诗·郑风·出其东门》:“缟衣綦巾,聊乐我员。”《诗·小雅·正月》:“无弃尔辅,员于尔辐。”《诗·商颂·玄鸟》:“来假祁祁,景员维河。”《管子·侈靡》:“员其中,辰其外,而变畏强长其虚。”这里用为增益之意。

4.流:(liú留)指某事引起的坏作用,也指相沿下来的弊端。《管子·法法》:“轻诛之流,道正者不安。”《管子·侈靡》:“未胜其本,亡流而下不平。”刘昼《新论·伤谗》:“谗谄之流弊,一至于斯。” 

4.以粮为本控制市场物价

【原文】桓公曰:“乘马之数,尽于此乎?”管子对曰:“布织财物,皆立其赀1。财物之赀与币高下,谷独贵独贱。”桓公曰:“何谓独贵独贱?”管子对曰:“谷重而万物轻,谷轻而万物重。”

【译文】桓公说:“计划计算的办法,就是这些吗?”管子回答说:“布帛织品等各种货物,都建立各自的价格。各种财物的价格要与币值的高低符合,粮食要单独决定价格的高低。”桓公说:“什么叫做单独定价?”管子回答说:“粮价高而万物跌价,粮价低而万物涨价。”

【说明】所谓独贵独贱,就是要国家掌握谷物定价权,根据市场各种情况,抬高或降低价格,以平抑或遏制其它物品的价格。这就类似于“金本位”似的“粮本位”。

——————————————————

【注释】1.赀:(zī资)《晏子春秋·外篇二十五》:“景公赐晏子狐之白裘,元豹之茈,其赀千金,使梁丘据致之。”这里用为价、价格之意。 

5.对物价的控制决不能轻视

【原文】公曰:“贱12乘马之数奈何?”管子对曰:“郡县上臾3之壤守4之若干,间5壤守之若干,下壤守之若干。故相6壤定籍7,而民不移,振8贫补不足,下乐上。故以上壤之满补下壤之虚,章9四时,守诸开阖,民之不移也,如废1011于地。此之谓策乘马之数也。”

【译文】桓公说:“轻视驾驭计划计算的方法会怎么样?“管子回答说:“郡县有上等肥沃土地的收成若干,问换轮耕的土地的收成若干,下等土地的收成若干。所以要看土壤决定登记,而民众就不会迁移,救济穷人弥补不足人家,百姓就会乐于拥护君上。所以用上等土地的收成补助下等土地的不足,保障四时物价,掌握物价开放收束,民众就不会迁移了。就像在当地中止模仿他地物价一样。这就称之为驾驭计划计算的方法。”

【说明】管子没有正面回答齐桓公轻视的问题,只是用民众安定的问题来答复齐桓公,统治者所希望的不就是民众安居乐业吗?如果不重视各地物价的不同,那么民众就会迁向物价低的地方,从而又造成该地物价升高。民众不断迁移,造成各地物价升高,就会引起混乱。所以各地都要限高拉低,平均物价,才能让人民安居乐业。而商人们由于利益原因,会无故抬高本地物价与外地相同,从而获取暴利,从而引起物价混乱,所以当地政府对物价的控制决不能轻视。

本篇《乘马数》,即是关于计划计算的方法问题,凡事都要计划,都要计算,但一定要有方法。方法有预测的方法,有实行的方法,有控制的方法等等,掌握各种不同的方法,才能达到统治、管理的目的。本篇的方法论,主要着重于物价问题。国家建设关键是经济基础,经济的混乱与否,决定于市场物价是否混乱,如果实行市场经济,任由市场说了算,那么就会造成商人唯利是图的心态得以发展,所以国家要以粮食为本位,掌握一定的定价权,以控制其它物品的价格,才能达到平稳市场的目的。稳定社会,建设一个和谐社会,是政府的责任。但是,如果经济基础混乱,市场混乱,那么任何一个社会也不会和谐、稳定的。所以,政府的责任也包括控制市场,控制物价,而不能听任市场说了算,所以,市场经济并不是一个最好的方法。当然,计划经济也不是最好的办法。

——————————————————

【注释】1.贱:(jiàn)《管子·枢言》:“明其刑而贱其士者,殆。”《管子·侈靡》:“贱有实,敬无用,则人可刑也。”汉晁错《论贵粟疏》:“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这里用为鄙视、轻视之意。

2.策:(cè册)《管子·明法解》:“策之以数,则私无所立。”《左传·文公十三年》:“绕朝赠之以策。”《论语·雍也》:“将入门,策其马。”《礼记·曲礼》:“则仆执策立于马前。”《韩非子·奸劫弑臣》:“无棰策之威、衔橛之备,虽造父不能以服马。”《韩非子·八说》:“臣主之权,策也。”晁错《论贵粟疏》:“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本意为用鞭棒驱赶骡马役畜等,或是指驾驭马匹的工具,这里引申为驾驭之意。

3.臾:(yú于)肥沃的。后作“腴”。

4.守:谐音,意同“收”。

5.间:(jiān)《书·益稷》:“笙镛以间。”《书·多方》:“天降时丧,有邦间之。”《诗·周颂·桓》:“於昭天下,皇以间之。”杜甫《别蔡十四著作》:“异才复间出,周道日惟新。”这里用为更迭、交替之意。

6.相:(xiàng)《书·盘庚上》:“相时民,犹胥顾于箴言。”《诗·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诗·大雅·生民》:“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诗·大雅·韩奕》:“为韩姞相攸,莫如韩乐。”《荀子·非相》:“相人,古之人无有也,学者不道也。”《韩非子·初见秦第一》:“有功无功相事也。”《史记·滑稽列传》:“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这里用为看、亲自看之意。

7.籍:(jí吉)《诗·大雅·韩奕》:“实墉实壑,实亩实籍。”《周礼·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周礼·小行人》:“掌邦国宾客之体籍。”《左传·成公二年》:“非礼也勿籍。”《说文》:“籍,簿书也。”这里用为登记册之意。

8.振:(zhèn)古同“赈”。《周礼·大司徒》:“三曰振穷。”《管子·五辅》:“匡贫窭,振罢露,资乏绝。”《管子·宙合》:“其死而不振也必矣。”《国语·周语》:“踣弊不振。”《说文》:“振,举救也。”《小尔雅·广言》:“振,救也。”这里用为赈济、救济之意。

9.章:(zhāng)通“障”。《管子·乘马数》:“章四时守诸开阖。”郭沫若等集校引马元材云:“谓障而守之也。”陆德明释文:“章,本或作障,音同,注亦同。”《字汇补·立部》:“章,与障同。”这里用为遮障、障碍、保障之意。

10.废:(fèi)《书·大禹谟》:“不废困穷,惟帝时克。”《书·康诰》:“若德裕乃身,不废在王命!”《诗·小雅·楚茨》:“废彻不迟。”《诗·大雅·韩奕》:“无废朕命,夙夜匪懈。”《论语·雍也》:“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语·微子》:“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荀子·不苟》:“君子两进,小人两废。”《淮南子·原道训》:“轮转而不废。”这里用为中止、停止之意。

11.方:(fāng)通“仿”。《书·尧典》:“都!共工方鸠僝功。”《诗·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方之。”《诗·小雅·十日之交》:“楀维师氏,艳妻煽方处。”《诗·大雅·皇矣》:“万邦之方,下民之王。”《诗·商颂·玄鸟》:“方命厥后,奄有九有。”《管子·法法》:“故置法以自治,方仪以自正也。”《论语·宪问》:“子贡方人。”《孟子·梁惠王下》:“方命虐民,饮食若流。”《荀子·劝学》:“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於世矣。”《商君书·算地》:“今世巧而民淫,方效汤武之时,而行神农之事。”这里用为模拟、仿效之意。

6.掌握专卖、控制物价

【原文】桓公曰:“然则国无山海不王乎?”管子曰:“因人之山海假1之。名2有海之国雠3盐于吾国,釜十五,吾受而官出之以百。我未与其本事也,受人之事,以重相推。此用人之数也。”

【译文】桓公说:“那么没有山海资源的国家就不能称王天下了?”管子说:“可以借助别的国家的山海资源加以利用。命有海的国家用盐给予我国,每釜十五钱,我们接受而以官价一百售出。虽然我们没有参与盐的生产,但接受别人的事,再加价推出。这就是使用别人的办法。”

【说明】即使自己的国家没有相应的资源,但只要掌握专卖、控制物价的办法,一样能使国家富裕、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所以,实行国家专卖,控制物价,应该是一种较好的办法。如果实行市场经济,那么大宗农产品就会被唯利是图的商人们囤积居奇,赚取暴利。倒霉的是老百姓。

本篇《海王》,论述的是控制山海资源,从而称王天下的办法,控制山海资源,目的就是实行国家专卖,控制物价,不能让商品价格由市场、商人说了算。让商品价格由市场、商人说了算,粗粗一看,确实有道理,人民不需要,或需求量少,商品价格就会降低;人民急需,价格就会升高,由于市场价格高,生产者就会增加生产,或者更多人来从事该商品生产。这样,市场就活跃起来了。市场活跃,人民的需求才能得到满足。但从实际情况看,事情并非如此,尤其是农产品,比如粮食、蔬菜,种植多了,物价就贱,农民由于今年粮价贱、菜价贱,明年、或下一季就不再种植,从而又会导致明年、或下一季产品过少,价格升高。所以,商品价格的定价权,一定要由国家掌握。鼓吹市场经济的人,一般都是有钱的人,强盛的人,因为他有钱,因为他强盛,所以他希望掌握大宗商品,从而掌握定价权,从而赚取更多的利润。当这些利润都归于他后,他再假惺惺拿出来救济社会,并美其名曰:慈善。而国家就不一样,当国家赚取利润后,就会增加基础设施的投资,就会改善民众的社会福利,从而能使社会更加稳定、和谐。虽然国家权力机关中有少许人利欲熏心,但并不妨碍整个国家机构的运转。国家担负的责任是让人民安居乐业,而商人的责任则仅仅是“对社会负责”。人民的贫穷与他无关,只不过穷人太多后,就没有人能够买得起他的商品。相反,穷人太多则是对国家不利的,因此,国家有责任让人民富裕,商人则没有这个责任。也就是说,市场没有责任让人民富裕,它只是有责任活跃市场,让物资更加流通,满足有钱人的需求。

——————————————————

【注释】1.假:(jiǎ贾)《诗·大雅·文王》:“假哉天命,有商孙子。”《诗·周颂·维天之命》:“假以溢我,我其收之。”《诗·鲁颂·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管子·枢言》:“诸侯假之威久而不知极已者,殆。”《左传·隐公十一年》:“而假手于我寡人。”《左传·成公二年》:“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礼记·曲礼》:“假尔大龟有常。”《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韩非子·存韩》:“则以韩、魏资赵假齐以固其从,而以与争强。”《广雅》:“假,借也。”这里用为凭借之意。

2.名:(míng)通“命”。《管子·幼官》:“三年名卿请事。”《墨子·尚贤中》:“乃名三后,恤功于民。”

3.雠:(chóu)《韩非子·有度》:“故主雠法则可也。”陈奇猷集释:“雠,犹用也……雠法,谓用法也。”《吕氏春秋·义赏》:“久兴而不息,民之雠之若性。”高诱注:“雠,用也。”这里用为“用”之意。


相关文章:
·梅纳德·凯恩斯:关于《孔门理财学》的书评
·翟玉忠:读余云辉博士《关于共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探讨》
·余云辉:关于共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探讨
·余云辉:“币权”必须服务于政权与军权——关于动用“币权”解决当前经济金融问题的建议
·翟玉忠:《管子》经济学思想究竟有多超前?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