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哲学纵横
卢麒元:执于境则痴 
作者:[卢麒元] 来源:[作者博客2011-04-25] 2011-04-26


    昨夜难眠,读了一篇西方哲学家评论龙树菩萨形而上学的文章,感慨良多。西方人,无法理解佛家“诸法是空”中的“法”字。他们所有关于“法”的翻译,皆不到位。因为基本概念无法正确理解,评论自然南辕北辙。

    笔者喜欢龙树菩萨的中观论。不过,笔者却没有能力解经。形而上的东西,只可意会,很难言说。笔者觉得,读龙树菩萨的著作,不能过早地进入辩证,而忽略修证。空有之争,争有何益?要点在于证空。龙树的中观论,是为证空提供方法论。

    谈到法与辩证,笔者想到了毛泽东。佛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毛泽东说,造反有理。他们对于法的态度是一致的。既然,不住于法,当然造反有理。用时髦的话说,就是改革与创新。

    何谓金刚般若?既是勇敢地挣脱常规俗范的束缚,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放。换句话说,不能破有,哪里证空。

    所谓的“本本主义”或“教条主义”,是“住于境”不能自拔的一种状态。笔者将之概括为:执于境则痴。

    执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语境不能自拔,是一种痴;执于新自由主义语境,是另外一种痴。痴者眼中,不痴者变成了傻子。痴者执迷于虚幻的胜境,全然不知众生的苦痛。

    时下,中国有诸多争论。争论不是坏事。不过,真理很难越辩越明;真理要修证而明了。辩证的关键,不在于辩,而在于证。证,需要修的功夫。毛泽东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毛泽东写下了《实践论》。毛泽东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证明给你看。

    五四运动后,无数的热血青年投身于社会实践。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去颠覆一切旧有的束缚,勇敢地创造新世界。他们完成了一次修证,他们获得了大自由和大自在。

    中国青年不仅仅应该向毛泽东学习哲学思维,更重要的,是应该向毛泽东学习修证的功夫。

    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均是缘“法”而得的。我们所失去的一切,均是循“法”而失去的。正所谓万法皆缘。若论得失,必是“法”有不当。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国家,必然是勇于改革和创新的国家。勇于改革和创新的国家,必有一批卓尔不群的优秀青年。卓尔不群的青年,必然拥有金刚般锐利的勇气。

    笔者认为,一方面,拥有权力和资本的人们,不要搞什么可笑的权威和正统,不要因陋习俗法而有所得,就竭力护“法”,要有一点儿慈悲心,要学习舍得和放下;另一方面,青年们也应当懂得,证“空”并非简单地打倒和砸烂,用激情和口号代替思考和建构,那样不过是另外一种轮回而已,必须要学会创新和建设。一句话,要学会中观而达观,逐渐接近真理。

    佛家对治贪、嗔、痴,用的是戒、定、慧。这的确是大智慧。光有勇气,而无戒定的功夫,智慧是出不来的。

    笔者不懂佛学。笔者佩服龙树菩萨。笔者喜欢毛泽东造反有理这句名言。笔者佩服那些先师大哲,他们不为各种主义的“胜境”所迷惑,非但不住于境,而且勇于继续革命。相较于先师大哲,我们应该感到惭愧。中国人就是中国人,我们为什么要沉迷于新老西方教条中不能自拔呢?我们应该说自己的话,我们应该走自己的路。

    当然,笔者自己仍然做不到“不执于境”。因此,上述的话,或许仍然难免于痴。笔者写下此文,是希望执著于虚幻“胜境”的人们回到人间。一人痴,不碍事,国人尽痴,则败亡不远矣。


相关文章:
·卢麒元:左翼的定力
·卢麒元:货币量化宽松政策QE的本质
·卢麒元:顶层设计与私有化
·卢麒元:人民币正规化
·卢麒元:不要杀死信差
大六经工程 |  国学网站 |  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 |  联合早报网 |  时代Java教程 |  观察者网 | 
环球网 |  文化纵横网 |  四月网 |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  学习时报网 |  求是网 | 
恒南书院 |  海疆在线 | 
版权所有:新法家网站  联系电话:13683537539 13801309232   联系和投稿信箱:alexzhaid@163.com     
京ICP备0507368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3512号